“中国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倾尽所有,却把孩子养废了

前几天一位网友问了猫爸一个问题:我在吃快餐时,看到一个爸爸带着儿子在吃儿童套餐,坐下吃的时候爸爸和儿子说:“你这一顿饭花了我半天工资。”他儿子看起来只有7、8岁,虽然没说话,但是我感觉孩子还是听懂了。

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收入确实不高,我小时候也经常听父母说“家里没钱也给你买了”、“这些我舍不得吃都省给你吃了”这种话。我理解小城市普通家庭的困难,可也心疼孩子从小就要忍受这种压力,所以我想问: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示赚钱辛苦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呢?

“中国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倾尽所有,却把孩子养废了

其实从表面上来看,“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真的是太好了:买宝宝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名牌,自己用的却是地摊货。猫爸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穿800多块钱的鞋,而他们的父母100块钱的衣服都舍不得买。

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不输在起跑线上,父母省吃俭用给孩子请家教、报兴趣班、买学区房,甚至不惜到处去求人。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多少妈妈放弃人生、放弃梦想去外地陪读。

中国式父母,为了孩子真的是什么都可以付出,甚至是倾尽所有。而有些父母还会把亲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之上,他们做的一切好像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这么辛苦,当看到孩子贪玩、不努力学习、不上进、乱花钱的时候,父母难免会有下面的想法:

“你看,我赚钱这么辛苦,为了你我付出这么多,所以你就得听我话,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将来你还要孝敬我,否则你就是对不起我!”

怎么样?这话是不是听着很熟悉呢?我想大多数人都听过父母这样说过,但这里猫爸想对父母们说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后千万不要再这样说了!

因为父母的这种情绪会让孩子背上一个厚厚的包袱,这个包袱就叫做:愧疚感。孩子天然是爱父母的,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这种情绪时,孩子会把这种情绪归咎于自己的身上,认为“都是我的错,才让父母这么痛苦。”

所以,为了让父母高兴,孩子慢慢会开始做一件事,就是压抑自己的需求,讨好父母。比如生活上听父母的、学习上听父母、考大学报志愿听父母,甚至找对象、结婚、生不生孩子都要听父母的。

“中国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倾尽所有,却把孩子养废了

而在这样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过度压抑自己的需求,习惯于在人际关系中过度为别人着想,不敢拒绝,不敢坚持自己的主见,缺乏底线,宁可委屈自己,也要让别人满意,成为一个讨好者。这样的人一生可能都会为父母而活,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觉得人生没有成就感,每天生活在煎熬和纠结中。

一种是处处与父母作对,父母让学习,他偏不学习;父母让他找工作,他偏不找,甚至天天混日子,这样的人会放纵自己,过量满足自己的需求,实际上这些都是报复父母的行为,他自己并不快乐。

大家想一想,我们身边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多呢?其实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人格,这样的人自己都做不好,想成功更是不可能,如果孩子变成这样,基本上可以说是养废了。

“中国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倾尽所有,却把孩子养废了

当然有些父母可能会说:“你不让我说赚钱辛苦,那我说什么才能让孩子珍惜金钱,知道生活不容易呢?”

事实上,这个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底线法:一大部分钱来满足家庭和父母的需要,一小部分来满足孩子,比如告诉孩子你一个月的零花钱只有100元。这样做的好处是,父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这样父母内心就不会不平衡,也不会传给孩子愧疚感,孩子的需求也得到了适当的满足。

其实作为孩子,他们特别希望听到父母实话,所以如果父母能力有限,完全可以把家庭的实际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在了解实际情况下做决定,这反而会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猫爸的一位朋友当年想考研,他的父母就明确表示家庭条件目前不允许,建议他先工作,然后依靠自己赚的钱来交学费。后来我这位朋友不但依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学费,还成功地考上了研究生,目前工作也非常不错。

“中国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倾尽所有,却把孩子养废了

后来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问朋友当初怪不怪自己的父母?朋友的回答非常干脆,不但不怪自己的父母,而且还感谢自己的父母。因为跟他一起考研的一位同学,生活费是父母借的钱,这让他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最终压垮了他,不但最终没有考上,而且工作也不理想。

听说他的父母经常在亲戚面前说自己为了孩子如何如何,奈何儿子不争气之类的话。因为这些话,他跟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了,已经有几年没回家了。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不用倾其所有的为孩子付出,我们应该先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去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从而将家庭经营得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44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式父母”的最大悲哀:倾尽所有,却把孩子养废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