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频繁降价背后 是特斯拉不懂消费者 还是我们不懂特斯拉?

由 段干方 发布于 综合

还记得最开始接触特斯拉这个品牌的时候,它完全不是以一个“豪华”为标签,出现在我眼前的存在。

堪比一线超跑的加速成绩、先锋的设计语言、充满科技感的配置以及不到80万元的售价,在五、六年前特斯拉Model S初次出现在国内时,曾经被誉为“最没有架子”的进口车型。毕竟以我们此前对于进口车的认知来说,长Model S这样的不卖个一两百万感觉都对不起观众。

所以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特斯拉“耿直BOY”的属性应该就奠定下了。只是虽然说我知道特斯拉耿直,但没想到竟然那么耿直,比如在这个中秋+国庆的双喜之节,就有一波特斯拉车主被特斯拉弄得非常闹心。

10月1日,特斯拉中国官网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宣布中国制造Model 3标准版续航升级版从27.155万降到24.99万,降幅2.165万,同时续航从原来的445km提升至468km。中国制造Model 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补贴后售价为30.99万元,Performance高性能版售价保持41.98万元不变。

掐指一算,这已经是Model 3自2019年发售以来第七次调整价格,国产标准续航版Model 3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降价了10多万元。要是本着“早买早享受”的心态去看,前几批车主或许心里还过得去,但最难受的就是那些赶在国庆之前提车的最后一波无辜消费者,眼睛一闭、一睁,就给特斯拉包了一个2W+的大红包。

降价的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电池从以前的三元锂电池换成了磷酸锂铁电池,所以成本下去了。再加上特斯拉一贯对于“毛利率”的不在乎,大洋彼岸帕罗奥图的定价小组一看,“哟,成本降了,赶快赶快把车价降了,让大家高高兴兴过个节”。于是乎就在这群“铁憨憨”们大笔一挥之后,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但是显然,对于特斯拉中国来说他们也很头疼,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降价背后将会背负多大的“民愤”。搞得人家特斯拉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自官方宣布降价后6天内,通过微博先后6次回应降价一事。并且迅速给出了补偿方案:提车7天内或者行驶里程在1500公里以内,可以选择退车或者获得3年特斯拉免费超级充电,可谓诚惶诚恐。

不过大家应该都知道,一般来说这种“亡羊补牢”的补偿方案始终没办法达到消费者心目中的预期,比如选择3年免费超充使用权益,平均每年跑1.5万公里,3年也就只能节省几千块钱,和2万的差价相比出入太大;而选择退车?当初的订金不会退,并且还需要出1500元过户费,再加上特斯拉购车协议里标明,12个月不能买同款车,怎么算都是一个亏。

所以看到这些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特斯拉敢解散美国的媒体关系团队,却保留了欧洲和亚洲的。别的地方不说,就中国市场而言,老车主们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特斯拉厂房给淹了,由不得你初生牛犊不怕虎。

如果就事论事,一个企业能够及时将削减掉的成本反馈给消费者,实在很难得,特别是在汽车圈中。我们所熟悉的传统车企产品线长且价格体系复杂,每一款单一车型的降价其实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新生的特斯拉却没有这种顾虑,在特斯拉本身的产品序列中Model 3就是没有对手的,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为了抢占市场能降多狠降多狠,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有利好。

要说有错的部分,我想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舍弃了部分消费者对于产品预期的定位。假想一下当首批进口Model 3车主认为自己花五十万买了一辆定位上甚至优于宝马5系的产品时,没过几年却活生生变成了一辆20万的“入门级紧凑车型”,那些在买车时所附加的“优越感、身份认同感”消失殆尽。当然,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一样,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特斯拉都没有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豪华品牌,因此他们敢于舍弃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定位认知。

退一万步来讲,当保时捷等超豪品牌都开始往纯电动方向发展时,特斯拉也知道凭借自己的品牌积淀,没办法与之在高端市场上正面抗衡,只能下探到国产新势力造车的价格区间,与他们抢占市场。那么15-30万这个价格区间内必然是特斯拉排兵布阵的重地,入门级的Model 3自然也就是下探的最好选择。

所以特斯拉的行为总结下来就是——于理但不于情。而这自然就是一个“周瑜打黄盖”的问题,不然Model 3也不会在经历那么多次官降之后销量却愈发坚挺。

其实擎哥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并没有选择一个明确站队的“姿态”。因为在经济学课本里,很多模型会有个假设:市场中的各方都是理性人;然而,真实的市场里,有头脑发热的冲动者,有小肚鸡肠的交易者,有急着下班回家想敷衍过去的客服,以及为了抢占市场而不顾后果的品牌。

我们当然可以站在任何一个角度去谴责其中任何一方,但这些所有的矛盾组合在一起,才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