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5月26日,首期阿拉伯国家驻华外交官研修班的课程进入第三天。在上海的纷飞细雨中,学员们早早来到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导力、外交谈判和危机管控等主题继续开展交流和讨论。
课堂上,精彩的课件、细致的数据、生动的案例和实时的互动,引发了在座学员们极大的参与热情。在谈到“领导力”主题时,埃及驻华使馆外交官塔米尔·坎巴沙维仔细阅读课件上展示的内容,记录着其中的一些关键要点,同时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在当代,政党和国家领导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与品格?
作为主讲人的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副主任梁晓君回答道,作为政党和国家领导人,首先要具有责任心,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要有国际视野,在当前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里,一个国家的发展,要与时代和世界的发展潮流相一致;要协调好国内和国际的关系,具有统筹全局的能力……学员们频频点头,从一问一答间收获很多启示。“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也成为讨论中常常被提及的表述。
在“外交谈判”相关主题的交流中,约旦驻华使馆外交官穆罕默德·马哈丁结合讲座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国家间合作和外交谈判中,信任非常关键。”他表示,把对方当成竞争者还是合作伙伴,会直接影响沟通策略,并引发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在合作和谈判开始前,双方应寻找共识,建立对话基础。他的发言得到了在座中方专家和学员们的认同,并引发进一步的热烈讨论和相互启发。
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不仅充盈在讲座中。茶歇期间,不少学员探讨着开班以来的心得体会。也门驻华使馆外交官法里斯·阿比迪对本报记者表示,“这几天的交流互动,不断印证着我此前的一些想法和观点,更延伸了我的思考,丰富了我的认识。”他提到,比如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为建立起各国、各地区之间铁路、港口的物理连接,也是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打造在信任和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平台,形成真正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交流在继续,思想在延伸。许多学员就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关心的问题与中方主讲人展开互动——外交谈判中的技巧和细节、阿中文化交流的历史典故、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手势”的运用和差异等,气氛融洽而热烈。
27日,学员们将赴嘉兴南湖之畔,聆听中国共产党党史故事,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大家充满了期待。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