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寨:高标准站位树立农业园区新标杆
随着今年8月31日,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现场推进会在忻州市五寨县召开,该县致力打造的五大农业产业集群——杂粮食品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肉制品产业集群、饮品(药茶)产业集群、保健食品(功能农产品)产业集群五大产业集群,也相继揭开“面纱”。
作为晋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五寨县一直以来都是“重”农“轻”工。耕地面积大、良田多,第一产业优势明显。
近年来,在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引领下,五寨县打出产业发展“组合拳”,一方面重视提高产业质量,另一方面架构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携手相邻县区奔向经济协同发展的新目标。而支撑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申请设立,这无疑是该县立足农业县的现实基础,奔向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迈出的坚实步伐。
设立园区 因地制宜谋发展
五寨是“中国甜糯玉米之乡”,全国小杂粮种植加工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县、晋西北马铃薯繁育种植加工基地县。在该县走一圈,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各类小杂粮,蔬菜,红芸豆六大种植品类应有尽有,猪、牛、羊各类禽畜饲养在县域内都有布局。
记者从五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委会了解到,目前,五寨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26.5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0万亩,杂粮种植面积35.4万亩,饲草种植面积2万亩,发展5000亩中药材基地建设和3000亩蔬菜基地建设。2019年,五寨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8亿斤,甜糯玉米种植面积6.5万亩,加工能力1.8亿穗。
而在禽畜饲养方面,五寨县在抓住猪、鸡饲养和产品生产加工的同时,集中打造和提升肉牛、肉羊、绒山羊三大产业优势区。全县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69个,规模养殖户523家。全县猪存栏5.12万头;大畜存栏4.2万头,其中牛存栏3.225万头;羊存栏43.29万只;鸡存栏29.5万只。肉类总产量4713吨,其中猪肉2500吨,羊肉1310吨,牛肉720吨,禽蛋产量1160吨,奶类产量360吨。
如此规模的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忻州市也是名列前茅的。但要想从产业发展中真正获益,还对产业发展进行高站位的布局,因地制宜做规划、取长补短寻亮点。
立足忻州市范围内来看,五寨县的有机旱作农业布局及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推动忻州市创建杂粮有机旱作标准化示范市、实现省级示范片县县全覆盖方面,五寨县显然还无法成为“领军人”。在标准化建设上,作为晋西北马铃薯繁育种植基地,却并非马铃薯种植标准的起草方;在产品消费流通环节,五寨汇通晋西北,却是“拉得来资源,卖不走特产”。
打破桎梏,打好基础,打开局面。
五寨县把目光放到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打造上。
今年年初,五寨县开始筹备设立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约126平方公里,以“一区、一核、一园”的模式进行布局。“一区”即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一核”即示范区核心建设区,核心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块。“一园”即农业发展园。该县在园区内规划了农产品精深加工(杂粮、道地中药材、药茶)、生态养殖两大主导产业,划分了特色杂粮产业基地、脱毒马铃薯产业基地、甜糯玉米产业基地、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农业旅游产业基地、生态养殖产业基地(养殖+饲草种植)、中药材产业基地等七大功能区,立足高标准、做好高谋划、打造高品质,力争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丰富的产品类型做手段,辅以科技、创新的现代管理模式,推动五寨县农产品走出县城、走向全国。
汇通南北 品牌出“海”声名响
规划面积1.84平方公里的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南区包括马铃薯精深加工区、肉类加工区、冷链物流区、产业孵化区;北区主要功能则是甜糯玉米、药茶和杂粮等农作物的精加工区,农副产品商贸物流等。
区内的各类企业分布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9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合作社)20个,畜禽屠宰销售类企业3家,中药材种植加工类企业2家,健康养生茶企业1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类企业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
从种养一体化布局,到加工销售“一条龙”构建,再到关注旅游、康养、环保等相关产业,以园区为“车身”,五大产业集群作为“车轮”,园区通过这种高度的聚集性,让过去一度松散的产品和产业有了高度粘合性,“抱团”发展,进而具备了“乘风出海”的条件。
有了产业集群这股出海发展之“风”,还要有乘风破浪之“船”。
这“船”,就是五寨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
五寨东部雄锁宁武、雁门、偏头“三关”,西北汇通晋、陕、蒙三省,境内有国铁宁岢支线、神朔运煤专线两条铁路,以及纵贯全境的209国道。
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五寨县的农产品能顺利“走出去”。但“走出去”,不代表“叫得响”。
以甜糯玉米为例,过去五寨县鲜有响当当的牌子被国人熟知。五寨县依托汇通南北的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理念,以“特色+品牌”作为抓手,不仅园区内引入了甚喜茶、康宇田源、正道良田、叙流年等一大批优质品牌,还培育了兴晋坊、晋纬等品牌。
驱车远行靠良马。同样,优质品牌的成长,需要龙头企业拉动。
五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充分培育龙头企业,绿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康宇田源有限公司、汇丰贸易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拉动同类型小企业与他们携手进步,带动周边农户获得丰厚的收入,推动创业者提高积极性取得更大的发展。
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五寨县的现代农业发展也进入了良性循环。2020年1-10月,园区内种植业产值达1.6亿元,畜牧养殖产值达到0.48亿元,药茶产值约为0.62亿元。
融合创新 产业发展“后劲”足
如果说龙头引领发展品牌是产业升级的内驱力,那么创新管理、融合发展就是提质增效的外源力。
依托五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了五寨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园按照“特色鲜明、模式清晰、集聚发展、联结紧密、服务完善、管理高效、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创建总要求,以产业引领、龙头带动、精准扶贫为抓手,在农业增效、产品提质、农民增收上聚焦发力,全面实施多元化融合发展。
目前示范园内培育了10个融合型龙头企业,建立了4个扶贫车间,示范园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达到38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0家,新型职业农民达到1500人;示范园内完成农产品新商标注册16个,“三品一标”面积达到38万亩;截至今年10月底,示范园内农产品销售收入达1.57亿元,电商销售占22%。
在示范园,产业发展的模式不只局限于“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等收益分配形式。
记者从园区方面了解到,目前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户,户均增收达到了4100元,农民务工收入年增加5000元以上,产业融合带动了350个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产业扶贫带贫增收达10683户。
为了让园区内的企业在与园区共发展中获得更多认同感、幸福感,五寨县创优营商环境,通过压缩审批时间,让各类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三分之一;简化工商注册登记手续,企业“领证”不再需要排队等;推出政策灵活的专项贷款,破解企业“融资难”;推动财政资金补贴到位,解决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从决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到加快园区提质升级,五寨县紧抓政策机遇,推进园区“三化三制”改革,提升五大产业集群承载力的同时,积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优质项目,不断丰富园区的内涵。目前,园区内已经实施五寨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小杂粮产业园、物流园等项目,中国中药山西华邈饮片产业园建设即将建成投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寨县通过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全县“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该县粮食总产量4.6亿斤,综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0.5%;培育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农业加工企业10个。
(资料提供:五寨县融媒体中心、五寨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