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有阶级和身份的区别;小孩都知道在哪些阶层是脸上有光的,受人羡慕的,自然向其靠拢;这是天然的精英思维;很多高薪但社会地位相对偏低,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低人一等”;大部分人的选择是除非万不得已才去做
年轻人更是如此,面子观念不是一般的爆棚;干什么首先想到的是“有面”;这点和背负种种压力的中老年人截然不同;因为在工地上拿高薪干“低阶层”的活,这个没办法拿出去炫耀
如果一个牛气冲天的,被人羡慕,嫉妒的单位可以像闪闪发光的貂皮大衣一样被人时时看见;那种心理优越感不是几个钱能替代的;就像人类早期把孔雀羽毛插到自己身上,以此打扮自己的美丽,突出自己的身份象征;我们习惯了被人仰视的那种快感;这一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赫茨伯格在管理学上提出一个“双因素理论”,一个人对工作满意还是不满意,取决于两个因素
“激励因素”,也就是工作内容,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满意度;“保健因素”,也就是工作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对工作是否“不满意”
如果工作环境非常差,员工对工作是相当不满意的,如果工作环境有改善,员工并不会对工作满意,他只是不会“不满意”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长期的过程的,选择工作不能只看一时
我问你,42张A4纸叠在一起,能有多高?想象一下,我告诉你,一立面都不到
现在我问你,如果把一张A4纸,对折42次,高度能都多少?你想都不敢想,我告诉你,一张A4纸对折42次,它的高度是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职业选择也是这样,有的人跳槽很多次,终究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因为他的跳槽是在堆叠,不是在对折
我们平时在工地上看到最多的是中年人;年轻人身影真的很少,年轻人在工地大部分是技术工之类的 ;说到工地上上班的,第一反应想到的是:脏、累、枯燥;确实,工地上风吹日晒的,天气好一点还好,要是夏天,冬天,顶着骄阳或者冒着雨干;有几个人能吃的了这份苦?记得小时候,工地上工资相比现在低很多;因为现在人生活条件也都不错,文化水平也上去了 ,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吃这份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村种土地收入微薄的情况下,农民纷纷外出务工,艰苦奋战在各条战线上,尤其以基建工地最多;在工地上务工的农民工,工资有高也有低,有的人一天能挣三四百块,而有的人只能挣一百多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挣到三四百块
在工地上一天能挣三四百块钱的人不是以年龄,而主要是以技术含量的高低;比如砖工、钢筋工、木工、电焊工等,由于有技术,工资就挣得多;而一般的普通打杂工,工资就挣得少,一天最多也就两百
奋战在基建工地的农民工,遇到天下大雨就要停工,还有一桩活干完后,转战到下一工地干活,中间要耽搁一段时间,而这些停工的日子是挣不到钱的;因为务工者工资是按天计算的,不是月性制,表面看起来一天有那么多钱,但一年平摊下来并干不到十二个月
在所有的工种中,基建工地的工作是最辛苦的,曾也干过几天,对此深有体会,力气弱或者舍不得吃苦是干不下来的;现在在基建工地干活的农民,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以五十岁左右最多
虽然进工厂上班一个月挣四千,但工厂一般是月性制,即使不是月性制,劳动强度也比基建工地轻得多;而现在的年轻人是没有几个人吃得了在基建工地干活的苦的,所以宁愿进厂拿四千,也不愿意到工地上去干活
工地上班一天三四百块工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而工厂里每月只四千块却有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这说明社会经济条件已明显变化,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和过去不同
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现在的人们体质普遍下降,耐力不足,吃不了苦,无法承受工地高负荷,高压力的劳动环境,脏乱差的环境是年轻人无法接受的,工地里有些简单的活,甚至他们连见都没见过,基本技巧都没有,根本就干不了
工地的活是起早贪黑的工作时间,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了交际时间,没有了游戏时间,这是最痛苦的事情,这一点也是现在年轻人无法接受的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没吃过什么苦,父母和爷奶都宠着,他们是活得比较潇洒的,他们很少有攒钱养家的概念,他们往往是什么工作轻松干什么,不在乎钱多少
举个例子:
小优在餐厅的时候,服务员的年龄基本上在18岁至23岁之间,他们的工资是3300,每天9个钟,每个月4天休息;遇到节假日另补休1天,有时那个月就有5天休息;因为人多假又多有时排休排不过来,经理就跟他们说要不谁少休1天,就多补1天工资给谁;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每个人都坚持要休假不要工资
现在的年轻人把休息玩乐看得比钱更重要,以前60、70年代出生的人愿意加班多拿钱,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拿钱去换取更多休闲娱乐时间,不同时代的人思想观念也不同
有一次在饭桌上,30多岁的经理跟19岁的服务员开玩笑:“要不我这个经理给你做”;服务员连连摆手,一脸不屑地说:“我才不要做你那个经理,虽然你一个月有8000,但你要操那么多心,还要加班,还要应付各种难缠的顾客,业绩搞不上来还要被老板骂。我才不干呢;我当个服务员,每个月轻轻松松拿3300,我觉得挺好的,说实话我一点也不羡慕你这个经理,你当得多累呀,你还没有我自在呢”
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工地上干活虽然钱多但太辛苦,工厂里钱少但工作轻松,他们愿意轻松少拿钱也不愿意辛苦多拿钱;他们没有养家的压力,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轻松的工作
现在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一天三四百确实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进工厂做最普通工作的话一个月四千块钱也可以拿到;很多人就想不通了,工地上一天三四百,一个月做二十五天的话也可以有七千以上的收入,那干嘛年轻人就是不愿意去呢?宁愿在工厂里面拿四千块钱一个月?难道不喜欢多赚点钱么?
其实并非年轻人不喜欢做工地,建筑工人同样也不喜欢进工厂
建筑工人追求的是做一天就必须有高工资,不做正好可以好好玩;自由、钱也不少赚,虽然苦但是觉得也很值,想着工厂里面时间熬那么长,一个月就那么点钱还真的看不上;工厂上班的人只要想到建筑工地的工作环境就已经无法接受了,日晒、雨淋、风吹还灰尘大,更有甚的都还是重体力劳动,不管是哪一点都是工厂上班的人无法忍受的,所以就算钱多点也不可能去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做建筑工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想在工厂里找女朋友,现在的年轻人一般父母都年轻,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困难,父母对年轻人的要求就是尽快找女朋友结婚成家,而非赚钱;所以说建筑工地可能有一些年轻的夫妻一起在做,但是绝对不会有未婚的年轻人;因为在建筑工地工作是很难有机会找到女朋友的,连个女人都很难接触得到,又要怎么样去找女朋友呢?就算人家介绍相亲,看到建筑工人那黑不溜秋的形象,成功率也是相当低的,这也是年轻人不做建筑工地的一个很大原因
除了上面所说的年轻人不愿上工地干活的原因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年轻人比较爱面子,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下大力的,即使自己能够吃得那份苦,也不愿意去工地干三四百元的活,而是选择体面干净的工厂去干工作,而不太在意工资的高低;而反过来,从家长这方面来考虑,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干那种下力大而不体面的工作,主要是孩子吃不了那份苦,或者说不忍心让孩子去受那份苦
现在的工人并不傻,工人眼里也不仅仅只看到钱;根据本人的从业经验,工厂比工地对劳动者更具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原因一:工厂比工地拥有更高信任度
打个比方,为了有质量或价格保障,你在购物时是愿意到一家有固定场所的商店里买东西,还是愿意到地摊上或者流动商贩里买东西?大部分人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商店;这是因为潜意识里就对商店会产生更高的信任感。工厂也一样,由于有固定场所,会比流动性、临时性的工地更让工人相信
事实上,根据每年爆出的多起农民工或工地工人不远千里追讨工资的新闻,也说明了有时候承诺的工资很高,但是未必能拿的到;工程多次转包、老板不断更换,最终导致工资无处可讨;相对而言,有固定场所的工厂虽然工资少一点,但会让工人产生“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的安全感
原因二:工厂的劳动环境和劳动强度相对工地较好
由于工厂管理不断规范,一般工厂的各种安全保障措施和劳保制度比较完善,上班时间固定,大部分是室内作业,不会有太重的体力劳动,相对安全和轻松;而工地大部分属于室外作业,高空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工作环境比较艰苦。这种高风险、高强度的工地作业,还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
原因三:工厂用工相对规范,医疗和养老有保障
随着劳动法规的不断完善,大部分工厂用工比较规范,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生病有保障,年纪大了能够顺利退休领取养老金;目前虽然工资少,但从长远看会更加有保障;在工地上工作会有年龄和体格要求,适合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趁着年轻拼体力,多赚一些钱;可一旦年纪大了,就无法在工地上工作,而工地一般也是没有社保的,生不起病,负不起伤。因此很多人在年轻时就考虑到了医保、养老问题,宁愿选择去工厂
工人的选择肯定是有多个深层次原因的;这是由趋利避害的自然心理决定的;因此,不管是工地,还是工厂,如果想要留住工人,都应该在工资、社保、福利、关爱等方面下功夫,从长远出发,不搞短期效益;否则最终伤害的还是企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