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海外华侨华人研修班专题探讨:“成渝”,为什么能担起“第四极”?

由 夏侯依丝 发布于 综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概念在2020年1月3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会议当时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同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上提出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再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战略定位,已不言而喻。

今年上半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发布,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为“4极”。这在很多人看来,成渝“第四极”的机遇已呼之欲出。

成渝为何能担起“第四极”的使命?9月4日,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四川省侨办、四川大学承办的2021年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国情研修班开班,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勤与现场华人华侨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成渝”的专题研讨。

为什么是“成渝”?或者说,为什么在当前时期,国家战略会聚焦“成渝”发展?在黄勤看来,首先,这是顺应空间结构演进规律的必然选择。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整体发展与效率提升,是经济活动和要素在空间上的一种必然”,这是“优位效益”原理。


▲图源《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并对全国19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的建设目标和方向做出了具体要求。这19个城市群,包含了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也包含了成渝城市群。而这19个城市群承载了我国78%的人口,贡献了超过80%的国内生产总值。

到今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这五个城市群,以10.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40%的人口,创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0%。黄勤表示,各类城市正由“各管各的”发展阶段迈向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阶段。未来的竞争,是以中心城市或城市群为载体的竞争。

就成渝地区来看,成渝地区是长江上游重要城市群,拥有两座国家中心城市,理应是谋划的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成渝城市群的GDP占全国比重为6.4%,在十三五规划的19个城市群中位居第五。单看19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的经济总量,成渝则排名第四。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成渝地区的经济总量是高度集聚在两座核心城市的。

那么再看国家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名称中为何提“双城”?黄勤认为,正是因为以往“双核”作用不强。所以要“强双城”,突出成都和重庆的“龙头”作用。

在她的看法中,“圈”的概念更加强调辐射带动,“群”的概念更强调城市之间的分工。这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所以会落脚到“经济圈”。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