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未雨绸缪保护前置,给文物古建筑牢“保护堤坝”

由 回秀兰 发布于 综合

太原市蒙山开化寺后墙摇摇欲坠 图片来源:文博山西微信公号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10月3日以来,山西降雨显著增强,太原、阳泉、临汾、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记录。大降雨也导致山西不少古建筑受到影响——平遥古城墙发生局部坍塌,晋祠多处建屋面漏水,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运城解州关帝庙崇圣寺门楼漏雨……

山西作为文物大省,不可移动文物在册登记数量有5万余处,其中古建筑达3万余座,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之称。如今,这座宝库正在风雨飘摇中变得岌岌可危。

大量不可移动文物经过百年、千年历史风雨洗礼本就脆弱,就算在平时,这些散落于各地的文物,囿于人力、财力等原因,也面临保护难的困境。如今暴雨来袭,这些珍贵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抵抗力”可想而知,事实证明,它们当中已有一些被暴雨淹没、毁坏。而这或许是时下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面临的普遍困境。

去年6月,受持续降雨影响,全国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国家文物局曾发文要求相关部门严阵以待,一旦发生文物损失,要立即报告,妥善做好后续保护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将损失降到最低。在暴雨、洪水威胁下,可以通过对文物实时监测、加固等办法进行保护,对于一些难以原址保护的,可以采取整体搬迁、异地保护的办法进行保护……

总之,对于这些国之瑰宝,要能做到未雨绸缪,要将保护前置,不能等到文物已经遭到不可逆的破坏后再来谈保护,这样才是保护文物、减少损失、毁坏的正确姿势。

防范“天灾人祸”对古建筑的侵袭还需要各地政府能够真正重视起来,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对破坏文物及保护文物不力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予以严处;要将保护前置,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形成保护合力。要给文物筑牢“保护堤坝”,让它们历经风雨仍能坚强伫立,让我们的文化、历史得以传承,让子孙后代都有机会瞻仰它们,感受它们,汲取力量。

(原题为《给文物古建筑牢“保护堤坝”》 作者 戴先任)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