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 专家聚焦融媒体创新人才培养

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 专家聚焦融媒体创新人才培养

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之“融媒体创新人才沙龙”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 高凯)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之“融媒体创新人才沙龙”上,来自广电总局、各大高校、招聘平台的行业专家聚焦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媒类人才的创新培养等话题展开探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祝燕南强调“体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他认为,员工与单位要成为“合伙人”,才能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利益共赢,减少人才外流。此外,在考核和分配上要加大对新媒体的倾斜力度,融媒体人才发展空间才能不断扩大。“目前,济南广播电视台已推行‘频道+公司’和工作室、事业部模式,实施‘台长嘉奖令’;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则设置‘融合传播杰出员工’等奖项;安徽广播电视台规定个人融媒体工作室在第一年培育期内所有净收益归个人,通过考核正式运营后,利润与台里五五分成。”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苏提到,融媒体创新人才沙龙的举办,既是贯彻中央关于媒体人才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解决当前痛点、难点的必要措施。对进一步探讨创新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迭代人才培养观念、加强高校与媒体机构的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现代传播》主编隋岩谈到,作为一种被视为更高级、更文明的现代化阶段,信息现代化在加速动量中进一步实现了物质繁荣、财富增长、科技进步、效率提高。但是信息现代化进程中同时存在的认同分化、舆论难调、价值凋敝、叙事解构、灵韵消失等也一样不容忽视。这种比工业现代性更为剧烈的矛盾冲突,与全球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流动速度的加快、传播广度的延展、媒介化程度的加深,密不可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昌凤表示,创新型人才要有基本的人文素养、明辨思辨能力、专业精神、学习新技术能力。因此跨媒体时代的叙事能力所需要的知识素养已经跟传统时代不太一样了,它需要很多方面的内容、内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技术类课程目前包括三类,基础类、应用类、顶石类,其中的核心就是实践。”

河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韩立新做了题为《新文科与传学人才培养的两个维度》的演讲。他表示,新闻传播学科现代化的内涵,蕴涵于中外学者对人文学科危机的探讨之中,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融合,二是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传播观念对传统农业社会传播观念的继承和创新。其中,现代科学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知识体系的融合是表象和手段,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传播观念对传统农业社会传播观念的继承和创新则是本质和目的。

结合理论与实践,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娜提出,在教学过程要引入科研方法,把教学工作视为科研任务来完成,从中培育问题意识并鼓励提出问题,才能促进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智学到能做的有效转变。通过教学要实现知识及技术的运用、创新、跨界、认知,从理念到实践,做好研究性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精神、问题意识、科研方法、创新思维、探究技能等研究或探索因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究问题并建构知识体系。

作为企业代表,来自猎聘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朱佳英分享了一组数据。猎聘大数据显示,从中国影视文化行业人才的流动数据来看,影视文化行业人才流入华北地区的占比为46.73%、流入华东地区的占比为27.34%。从2020年上半年人才的去向省份看,北京占比为45.07%,与上海、广东、浙江共同位列全国前四位。这些省份多年在影视文化行业发展中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产业和人才相辅相成,对影视文化行业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吸引力,成为人才流动的热门地区。(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14 字。

转载请注明: 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 专家聚焦融媒体创新人才培养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