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四个轮一起动,四驱到底有啥不一样
在前不久的冬季行车防滑选题中,我们曾介绍过雪地出行最好选用四驱车型来防止打滑、陷车等情况发生。而在当期文章下有粉丝留下这么一个问题。
对于专门玩越野的老司机、大玩家来说,四驱的结构和形式肯定如数家珍,但对于更多普通消费者而言,四驱的分类、形式和原理也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
(本篇只涉及四驱形式介绍,各自的优势和细分的动力分配原理及效果并不涉及)
什么是四驱
对于大多数民用车型而言,一般都是采用四个车轮承托起车身的结构。而这四个车轮中又根据不同的分工细分为驱动轮、从动轮、转向轮等。
顾名思义,驱动轮是负责提供车轮向前/后行进的动力,通过从变速箱或电机提供的动力来打破摩擦力限制,从而驱使车辆行进的车轮;而从动轮本身没有动力来源,仅负责承托起车身、并跟随车身运转、将摩擦阻力转换为滚动阻力的机构;而转向轮则负责控制车辆前进方向。
而四驱则是通过一定的链接,让前后四个车轮都获得动力成为驱动轮,成为驱动车辆行进的动力来源,减少了每一驱动轮的驱动力负担,因而能够保证在不超过轮胎摩擦极限(不发生车轮打滑)的情况下,将足够的动力传至路面,让车辆获得更好的驱动力。
四驱的分类
四驱形式除了粉丝提到的全时四驱和分时四驱外,还有一个目前在家用车领域应用程度更广的适时四驱系统,这三种类型组成了目前燃油车上的四驱结构方式。
不同四驱类型原理及优缺点
全时四驱
在全时四驱的车辆传动系统中有一个中央差速器,能够将变速箱传出的动力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前后驱动桥,而它们之间是硬链接的关系。
全时四驱保持了时刻的四轮运转,不需要额外的时间来搭建起前后轮之间的动力链接,不需要多余的反应时间,所以拥有很高的通过性和稳定性。但由于动力被分成了更多份,对于发动机的工作负荷要求也更高,这就导致全时四驱车轮的油耗也相应提高。同时全时四驱的结构也更加复杂。
分时四驱
分时四驱和全时四驱的差别在于,它在传动轴上设置了一个“开关”,这个开关通过齿轮比能够向后轮分配不同的动力输出,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拥有两个甚至更多挡位的变速箱,但它仅针对向后轮输出的动力。也就是所谓的低速四驱(4L)和高速四驱(4H)。
适时四驱
但由于分时四驱的应用场景有所局限(仅适用非铺装路面),同时对驾驶人员的操控能力和理论知识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并不适合广泛普及到民用车型之上。但对于很多车主而言,日常用车的部分场景需要用到四驱车的强大通过性,但又不希望负担全时四驱高昂的油耗和维护保养成本,这就促生了适时四驱。
和分时四驱采用硬链接的方式不同,适时四驱在连接前后传动轴的控制部位采取了多片离合器或液力耦合器等形式控制动力的连接与中断。当车辆正常行驶时,控制开关关闭,动力仅向前轮输送,此时车辆为前驱形式。但当车轮发生打滑时,系统检测到转速差会自动控制离合器压紧(液力耦合器会因为转速差导致硅油温度上升从而提升摩擦力),将部分动力向后轮输送。
不同的结构是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为了更好的经济性,或是更好的通过性,亦或者最简单的便利性等。但每一种类型都有着它独到的优点和所针对的使用场景。俗话说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各位车主在挑选配置时还是要参考自己的使用需求。
小伙伴们如果有其他问题和想法,也欢迎在留言区留下自己的想法,没准下期稿子就来专门聊聊你的话题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