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按规矩停车不该是道选择题

由 聊素丽 发布于 综合

原标题:来源标题:按规矩停车不该是道选择题  日常出行,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本就不宽的道路两边停满车辆,仅留狭长一条勉强通行;前车不打招呼说停就停,稍不留神就得来一脚急刹……放眼城市各处,车辆违法乱停屡禁不止,堵占人行道,挤压自行车道,还有的甚至停进了绿化带。随着城市的机动车越来越多,停车矛盾和乱象已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城市空间是公共资源,车停哪、怎么停,看似是个人选择,背后却是路权分配和资源利用的治理课题。尤其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当600多万辆的庞大汽车保有量,对接到本就有限的市域面积,任何违规逾矩的“破窗”行为,都会带来巨大的负外部性。就拿日常堵车来说,堵在路上谁都心烦,但这里头有没有自己抢道加塞、随意停车等不文明行为的“贡献”?驾校考试中的“送分题”,在现实中却屡屡成为车主自由拿捏的“选择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违法停车影响道路畅通,危及通行安全,损害公共利益。在这个问题上,精准监控、严格执法,必不可少。近些年来,为了强化执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电子警察”抓拍等执法手段,已经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北京为例,交管部门用于处罚违法停车的视频巡检和移动执法系统已达2300多套,不仅实现了城区道路的总体覆盖,而且在医院、学校、热点商圈周边实现了精准布控,有力地提升了执法的威慑力。与此同时,本市也在既有空间条件下深度挖潜,一方面通过优化路侧空间、开放内部车位、引导错时停车等方式,最大限度平衡停车供需;一方面通过在重点区域设置临时停车标识或开辟15分钟停车位,减少临时停车对交通秩序的干扰。事实说明,强化规则,疏堵结合,把车位缺口多大、分布情况如何、市民停车习惯等关键信息摆上桌面,抽丝剥茧,总能找到对策。

  治理是动态改进的过程,缓解了老毛病,往往还有新问题。小汽车数量迅猛增长,必然要求越来越宽的路、越来越多的停车场、越来越短的红灯时间,而当人们转而追求“和谐宜居之都”、当城市逐步迈入老龄化、当土地使用接近极限,对汽车加大约束也在所难免。从这个意义上说,怎么停车,既是现实课题,也是文明考题,需要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来用心回答。平常时候,尽量绿色出行,减轻交通压力,需要开车出行,牢记规则红线,积极换位思考。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多约束一点,换来的,必将是城市整体交通秩序的提升。

  有人将破解城市停车之困的措施概括为四句话:停车有位、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这其中,有足够的停车位是决定其他三项举措疗效的关键,需要政府部门多操点心,而后三个则需要停车人真正改变习惯。各方协力,同向发力,违法乱停现象一定能找到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