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英国脱欧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12月24日平安夜这天,英国和欧盟互赠了一份“圣诞礼物”:在距离“脱欧”过渡期结束仅一周之时,双方终于达成了“脱欧”贸易协议。
历经4年半时间和3任首相,英国和欧盟的这场“离婚”大戏行将终结。
当我们谈论英国“脱欧”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英国脱离欧盟是否是必然趋势?世界格局将如何演变?全球化进程是否受阻?
今日,新京报记者采访长期研究欧洲政党政治、欧盟对外政策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明进,为大家解读英国脱欧的真正含义。
“目标差异是导致英国脱欧的根本原因”
新京报:英国“脱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王明进:当我们谈论英国脱欧的时候,我们实质上是在谈英国和欧盟关系的重塑。在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47年之后,英国与欧洲一体化关系再次面临新的转折,这对英国和欧盟、英国和世界的关系的意义都非常重大。12月24日英国和欧盟所达成的协议,只是塑造英国与欧盟关系中的经济和贸易关系,还有很多内容没有涵盖,这是重塑英国与欧盟关系的一个节点。
英国与欧盟其他国家在欧洲一体化目标上的差异,是导致英国脱欧的根本原因。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够启动,是欧洲在经历多年的国家之间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深刻反思的结果,目的是为了避免有可能再次发生的惨烈的战争。更具体地说,一是为了遏制欧洲内部的民族主义,二是抵御想象中的可能来自苏联的入侵。欧洲一体化充满了联邦主义情怀,并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进程。
欧洲一体化的目标是政治性的,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效,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贸易量增加,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和国民财富的增加。英国在看到这种经济上的好处之后,才于60年代初决定申请加入欧共体,直到1973年才得以加入。英国加入欧共体,看中的是其巨大的内部市场,看到的是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发展红利。在欧洲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内部红利释放殆尽之后,这种因经济利益而走到一起的姻缘也就到了尽头。
“英国脱欧并不是为了削弱欧盟”
新京报:有一种分析认为,英国“脱欧”因“疑欧”心理作祟,且期盼后续有其他成员国效仿,从而削弱欧盟后英国独大。
王明进: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功利目的,也成为疑欧主义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源。英国一直认为自己有别于欧洲,历史上其对欧洲大陆的政策是避免在欧洲大陆出现霸权国家而采取了一种平衡政策。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最初态度是犹豫的,当欧洲一体化启动时,英国并没有加入。当英国加入欧共体之后,对其联邦主义因素抱有强烈的抵触,对其主权任何可能的“丧失”非常警惕。当年积极推动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旗手撒切尔夫人在执政之后便逐渐成为英国强硬的疑欧派,英国保守党也一步步成为一个疑欧主义政党,最终在2013年卡梅伦政府时期提出脱欧公投。
不过,英国脱欧并不是为了削弱欧盟,英国在脱欧之后也会寻求与欧盟成为一种亲密的盟友关系。英国和欧盟贸易联系密切,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双方都致力于在脱欧之后建立一种密切的关系。
“‘全球英国’更多是个对外战略理念”
新京报:英国接下来战略重心将如何转移?
王明进:英国脱欧意味着其对外战略的重大转向。英国首相约翰逊就是“全球英国”概念的积极鼓吹者,他在2020年2月3日在格林威治老皇家海军学院发表讲话时指出,英国要做全球自由贸易的超人。英国也把脱欧看作重新思考对外关系及国际地位的一次机会,使英国更加具有全球视野,更加重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重视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更加重视发挥英联邦的作用。
但世界已经不是英国加入欧共体时的世界,更不是英帝国时期的世界,“全球英国”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英国的一个对外战略理念,在多大程度上能重塑英国与世界的关系还是一个未知数。
“全球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新京报:英国“脱欧”是否会激化国内“离英”运动?是否意味着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受阻?
王明进:很多人关注的北爱尔兰和苏格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英国,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脱欧问题的出现而出现,脱欧也不会对这一问题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在欧洲出现政治再国家化和英国脱欧的背景下,英国可能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英国前不久通过的《内部市场法案》就是一个例证。
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来说是一次重大挫折,英国脱欧的成功也为欧盟内部其他国家的民粹主义力量提供了效仿的榜样,有可能引起民粹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但欧盟摆脱了一个三心二意的成员,在很多事关欧洲一体化的重大议题上更容易达成协议,从而使欧洲一体化得以推进。
另外,英国脱欧意味着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挫折,但全球化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趋势,全球化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英国脱欧对中欧和中英关系也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重塑双边关系的机会。
编辑 马瑾倩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