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辉:卅年笔耕,描绘劳动之美

李爱辉:卅年笔耕,描绘劳动之美

李爱辉(左)深入我市重点民生项目快速路二横线采访一线建设劳动者 摄/卢进

今年53岁的李爱辉是重庆市总工会融媒体中心媒体合作部主任,连续4年获评市总工会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她从大学毕业就开始从事新闻媒体工作,从记者到编辑,34年来始终扎根新闻采编一线。今年5月,作为新闻界的代表,李爱辉获得了2020年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认真执著的重庆妹子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李爱辉从正月初四开始就一直加班,带领重庆市总工会融媒体中心的采编人员深入医院、社区、企业一线采访,将一篇篇新鲜出炉的报道及时推送在《重庆晨报》“今日工会专刊”,以及市总工会职工服务网、渝工娘家人App、渝工娘家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

“平时大家可能会觉得时政报道太枯燥,不太关心,但这种重大公共疫情发生的时候,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的职业成就感会特别明显。因为我们会通过电话访谈,会深入一线与医务人员及患者接触,记录下那些值得铭记的故事。”李爱辉说。

李爱辉的办公室书柜里全是书,桌上的电脑旁堆满了她主编的报纸样刊。她淡定从容,说话声音不大,让人觉得舒服自然,看不出半点重庆妹子的火辣。

但熟悉她的同事却说,只有在埋头工作时,她才会体现出重庆人的特质来——较真得近乎固执的她,会坚持将每一篇稿件尽量做到完美。

疫情加班期间,她和同事们一共累计刊发了10个整版、9000多条网络稿件。在她看来,在信息洪流中,一个人能留下点印迹是很不容易的。这些事不一定有很多人在意,但是一篇报道可能会给很多人带来温暖,带来信心,“这是新闻媒体应该做的事”。

让劳动者成为新闻主角

1986年,出生新闻世家的李爱辉从渝州大学(现重庆工商大学)经管系毕业后,来到《重庆工人报》当记者。进入报社后,她先后从事过新闻采编、副刊编辑、专刊主编、驻外记者站站长等工作。从青葱岁月到如今的两鬓斑白,她一直坚守在新闻工作第一线,逐渐成长为单位采编团队的核心骨干、领头人。她说,自己始终热爱这份事业,这份执著让她从未后悔当初的选择。

作为一名工会系统的新闻工作者,她熟悉工会,热爱工会,热爱职工,始终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工会工作、职工群众身上。2012年8月,她一手创办了市总工会搭载在我市主流媒体上的“今日工会专刊”,并担任主编至今。8年来,“今日工会专刊”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劳动创造者当新闻主角”。目前,已出版专刊691期770版,编辑文字量500余万字、采写稿件文字量200余万字。

李爱辉笔下的数百位普通劳动者,他们的职业各式各样,有个人也有群体,跃然报端成为新闻主角,熠熠生辉。在李爱辉看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中,展现出了新时代的创新创造精神”。

不断思考新的前进方向

在李爱辉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巴南的采访。“那是2017年春节前,我们接到热线电话,有近100位农民工被拖欠了工资,老板又失联找不到人。”她说。

得到线索后,李爱辉和同事全程跟随市总工会职工权益维护中心工作人员来到巴南区调查,结果发现,这家建筑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拖欠了98位农民工的工资,大多数人都被欠了两三万元,有的人被拖欠高达八九万元,少的也有好几千元。

“快过春节了,这些都是他们的血汗钱。如果拿不回来,他们连家都不敢回呀。”李爱辉说,在农民工的眼神里,她读出了无助、期盼,还有疑虑。

第二天,欠薪报道迅速在“今日工会专刊”上刊发。玩失踪的老板看到这篇报道,主动打来电话解释原因,并表示“砸锅卖铁也要尽快将欠薪全部发放”。1个月后,在重庆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98位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123万元。第一个领到欠薪的农民工老陈将到手的6900元数了又数,嘴里不停地道谢。

将新闻工作认真、尽职地一辈子干下去,是李爱辉最愿意做的事情。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她说:“不管新媒体如何花样百出,我们仍相信内容为王。书写和记录历史,还是必须坚持用双脚去丈量、用内心去感知,并借助现代手段进行立体表达,才能更好地与时代同频共振,提升传播力、公信力。”    潘锋 曹嘉智

来源:重庆日报网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74 字。

转载请注明: 李爱辉:卅年笔耕,描绘劳动之美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