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直击晚清农村的凄惨光景
清朝末年,革命的风暴即将席卷神州大地,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快要走到尽头了。清末由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加深,农村人口大量外逃,农村土地荒芜,许多村落变得荒凉无比,百姓凄惨度日。这一切都预示着,当社会矛盾集中到顶点时,必定会有一场暴风骤雨式的革命降临。图为荒凉的江边,没有一个人,孤零零的小船停在河边。
图为山崖下有钱人的房屋,由于岸边岩石崩塌,这幢房屋随时有可能翻倒落入到江中。
图为河边的房屋,屋子虽大,却没有几个住,人都到哪里去了?不是外出逃荒,就是当兵打仗,这辈子是不可能再回来了。
图为山脚下正在用驴运送货物的农民,当西方国家已经在用铁路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时候,中国农村还在使用最原始的蓄力运输。
图为山坡上的木质房屋,就靠着几根木头支撑,此时房主人正在查看房屋,面对即将要倒塌的房屋,无可奈何。
图为牛车在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上行走,赶牛者站在车前吃着饼,虽然万般辛苦,但是却依然无法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图为拿着鸟铳准备外出打猎的两名男子,他们不仅穷到连上衣都买不起,而且脚上也没有鞋子可穿。
图为荒凉的山间野外,一名男子正在缓慢涉水过河,大好河山变成如此模样,腐败的清朝政府罪责难逃。
图为坐在院子里吃饭的一家人,身上穿得破破烂烂,吃的东西也是仅能填饱肚子,无论大人小孩,脸上皆是菜色。
图为从河边提着水回来的老奶奶,走一路,歇一路,没有办法,村子里有能力做事的年轻人全跑了,只剩下了老弱病残。
图为明孝陵,试想一个城都如此荒凉,何况农村?【历史图集|图片故事|文化图集|社会故事】
图为清末上海高等娼妓装束
图为清末上海高等娼妓摄影
图为清末上海娼妓“十美”入选者合影
图为招唤妓女上门服务的局票
图为20年代上海高等娼妓——书寓挂出的花名招牌
图为位于上海四马路(今福州路)的“会乐里”是上海中下等妓院最集中的地方。这幅照片摄于20世纪40年代。会乐里于1996年城市改建中拆除。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1辑,作者汤伟康,原文章名《旧上海的娼妓》,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神奇160051734”:那是凭身体和本事挣钱啊!自食其力!现在所谓的演艺界和官场有多少表面正儿八经的失足妇女和嫖客呢?与民国比只多不少吧,呵呵
网友“Michelle145623543”:“失足妇女” 不知是谁发明的名词?且普遍通用~~可笑!
网友“醉卧听雨轩”:旧社会上海人称这些娼妓为“先生”,这些人既卖艺又卖身,骗钱手段花样百出,可以读一下张春帆的《九尾龟》了解更详细一些。
网友“方也32073542”:是缠足非失足,原谅小编打错字了。
网友“人生没有下辈子17”:那时候很多是局势所迫,现在演艺圈很多还不如娼妓吧
网友“林彬146356499”:比现在的明星有才,以前的失足妇女才艺双全,现在的只会唱歌拍电影
网友“神仙鱼44”:娼是失足,盗是失手,商是失脑,农是失志,工是咩?
网友“陶伟民”:都是买苹果手机的人群。
网友“jack50925270”:换下一波
网友“宁缺毋滥52399461”:第四张难道是“林心”如?
(2017-07-05)
胶济铁路是德国根据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的规定,于1899年9月开工修建的。该“条约”准许德国建造横贯山东全境铁路两条,一条由胶州湾经潍坊、益都至济南,另一条由胶州湾经临沂、莱芜至济南。同时规定,铁路沿线两边三十华里内的矿产允许德国开采。条约签订不久,即由德意志中央银行为主的十四家大银行集资五千四百万马克,联合组成德华银行,并在青岛设立铁路公司。图为大修前,胶济铁路桥梁毁坏的状况。
1899年9月9日,胶济铁路正式开工,由青岛起向西分段修筑。1901年4月1日青岛至 胶县段竣工通车,1902年6月1日通至潍县,1903年9月22日通至周村,1904年6月1日,青岛至济南的干线(长394.10公里)全线通车。在此前后,张店至博山支线(长39.20公里)、淄川至洪山支线 (长7.4公里)也建成通车。图为施工间隙的工人们。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见德国无力东顾,8月23日乘机对德宣战,于9月2日派兵近三万在山东龙口登陆,9月26日占领潍县,10月6日占领济南及胶济线西段。11月7日,日军会同近千名英军占领青岛,不久就控制了胶济铁路全路段。英军随后撤离,而日本人却赖着不走,并于11月10日起实行军事管制,更名“山东铁道”。图为一座修复中的桥梁(正面)。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线控制,于1915年成立山东铁道管理部,隶属日军司令部。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关于胶济铁路有两项:一是要求中国承认德国在山东获取的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二是同意日本建造烟台或龙口连接胶济线的铁路。图为病房楼远眺。
1922年12月5日,中日两国在北京签订《山东悬案铁路细目协定》。协定要求,胶济铁路干、支线及附属财产,于1923年1月1日起由中国政府赎回使用,偿还价为四千万日元,以国库卷照票面交付日本政府,年利6%,为期十五年,以该路段财产和营业收入作担保。图为施工现场的大型吊装机械。
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从日本人手里把山东的主权基本赎回。1923年1月1日起,胶济铁路正式由中国政府收回使用,归胶济铁路管理局管辖,隶属于北洋政府交通部。图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实地考察(之一)。
日本强占后,未对胶济铁路进行认真整修,沿线桥梁大都老化陈旧,以致1923年2月16日37次货物列车行至南流间的云河桥时,因桥断使两台挂机车坠入桥下,六辆货车倾覆,造成司乘人员一死六伤。由于胶济铁路设施老旧,事故频发,1924年经北洋政府交通部批准拨款,从1925年开始分段对胶济铁路沿线桥梁进行整修,历时五年,耗资四百余万银元。这本摄影集所记录的,便是这次大修的情形。图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实地考察(之二)。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六十九辑,作者纪元,原文章名《胶济铁路大修摄影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0年2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定格历史、收藏记忆,观照百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017-06-26)
1908年8月22日,成都满城内
1908年8月24日,成都外东望江楼公园河段
1908年10月6日,成都平原的农舍
成都街娃
成都老东大街
成都老东大街1
成都老东大街2
成都老东大街3
成都老东大街原有这样的建筑,如崇德里
成都老照片-电影院
成都老照片-妇女大会
成都老照片-浣花溪
成都老照片-机场边的伙夫。想起流沙河关于”白斩鸡”的趣事
成都老照片-架架车经过街口
成都老照片-交警
成都老照片-街边小娃儿
成都老照片-警察局
成都老照片-片警和铺面
成都老照片-商铺
成都老照片-午后阳光。懒洋洋成都节奏
成都老照片-盐市口
成都老照片-做旗的手艺人
成都鸟瞰,真正的古城
成都平原的农舍
成都文殊坊
成都原来还有这个漂亮的城墙
川大图书馆
当时的锦江水可以泡茶,比井水还好。连茶馆也要标明”河水香茶”,以示没有用井水
豆花担子,现在还能看到
国立四川大学大门
民初四川善后督办刘湘与法国领事和法国天主教的主教大人的合影
民国初九眼桥一带水码头图片
清末至民国的成都老照片
热闹的街景
热闹的街景
天府广场
一张是1918年各国总领事(有法、日、德等)与当时的四川督军熊克武及一帮四川名流在少城公园的保路纪念碑前
(2017-06-23)
这是一组抗战胜利后的东亚公司“双十节”纪念演出的老照片和它的故事。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由宋棐卿于1932年创办,以生产“抵羊牌”毛线享誉中外。宋棐卿(1898—1955),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人,出生于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曾留学美国,于芝加哥西北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和化学课程,也考察、见识过美国的企业管理。因此,他在国内办厂就有了一套不同于我国传统管理企业的理念和方法。图为演出会场。
宋棐卿自身既有受中国传统儒学教育的背景,又有接受西方教育和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他把这两者相结合,应用于东亚企业的经营。概括地说,就是将儒学的“文治教化”之道同基督教教义两者融合,制定了以《东亚铭》为核心的“东亚精神”,将《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与《圣经》里“爱人如己”相通的经典语言当做“厂训”,注重职工职业素质的培养,塑造职工的高尚情操和训练从事生产的能力。图为职员京剧清唱。
同时,又关心职工的切身福利和业余生活,东亚职工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大多数企业,年终有一个月薪金的奖励,还实行“职工股东化”,向职工赠股,使职工有了“主人”的感觉,从而极大地凝聚了职工的向心力,促进了企业的生产发展。图为著名相声宗师侯宝林、郭启儒在表演相声。
企业经营蒸蒸日上,产品增加,既满足了社会需要,也扩大了企业的利润,自然,职工的收入也会随之提高,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公司其他福利如免费供餐、洗澡、理发、单身宿舍,子弟免费上厂办的东亚小学,婚、丧、嫁、娶,公司派人看望,并给予补助……图为女工京剧清唱。
图为双十节庆祝秩序单。“秩序单”写着,“国歌”、“向国旗及总理遗像三鞠躬”、“恭读总理遗嘱”、“敬默三分钟”。根据这份秩序单来看,确实是贯彻了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教义。尤其是,敬默三分钟,一是取三省吾身之义,二是如同基督徒饭前祷告一般。这种方式在革命家们看来是繁文缛节,但是也有它重要的意义。对于今天浮躁的社会和肤浅与生硬的教育体系来说,一日三省未必不是一种培养个人修养的良好方法。
台上正在进行魔术表演。这张照片值得人注意的是舞台的设置。背后是孙中山半身标准照和中华民国国旗,中间写着“庆祝双十佳节”。左侧写着“欢迎国盟联军”,右侧写着“侵占中华胜利”。想必,这场演出活动应该是抗战刚刚胜利的1945年。
限于所学有限,笔者并没有查明东亚公司的历史。但这所民族资本企业在抗战时期并没有撤往后方,而是坚守天津,用自己的力量抵制洋货。不过,日本的侵略似乎并没有打垮它,不知道后来国民党的接收,是否如同很多沦陷区产业一样,被以汉奸的名义毁掉。即便没有,后来还有公私合营。
这一幅照片是女职工在表演杂技抖空竹。从这组照片看,抗战胜利后,这所工厂的经营状况很不错。职工们的穿戴整洁朴素,也比较洋气。演员和观众们的精神状态也都展示出一种自信,而不是清末时期老照片中老百姓的那种麻木和胆怯。可惜的是,我们整个民族并没有好好把握这个时机。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九十三辑,作者陈凯,原文章名《东亚公司的“草台”演出》,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雨夜雪痕”:第六张,庆祝中华胜利。而不是侵占。小编要扣钱了。哈哈
网友“三米之内伺候”:图七是常宝堃,赵佩茹
网友“自言自语52”:第六张照片明明写着“庆祝中华胜利”,小编无视却写“侵占中华胜利”。
网友“gaochen1234561”:从第五张照片看,不是侯宝林,而是小蘑菇和赵佩如
网友“零伍叁幺”:谢谢分享~
网友“tiger43221449”:小编:那是庆祝中华胜利,不是侵占中华胜利,你认真点行吗?
(201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