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刊文: 民意与决策隔堵墙? “虚拟委员”来拆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9月10日出版的第17期《半月谈》刊发记者杨绍功采写的文章《民意与决策隔堵墙?“虚拟委员”来拆》。全文摘要如下:
在江苏如皋,当地把一批“活鱼”放入地方政协这潭“静水”,治理的一池春水在这座小城就此被激活。这批“活鱼”的名字还挺新鲜,叫作“虚拟委员”——虚拟政协委员,在如皋做对了什么?
“虚拟委员”能量大
“幼儿园招老师,代课多年、学幼教专业的老师考不上,突击应试、学英语专业的年轻人考上了。招考政策是不是应该向代课幼师群体倾斜?”
2020年4月23日,如皋市政协首次举行网上“虚拟委员”履职表彰会,27名虚拟政协委员受到嘉奖,他们当中有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也有普通村(居)民和青年学生。“名为‘虚拟委员’,工作可是实实在在的。”如皋市政协主席张元健说。
如城街道孔庙社区位于如皋老城,老龄人口比较集中,小区加装电梯需求强烈。如皋市政协从居民中选出一批“虚拟委员”,组织他们与现任委员、人大代表、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围绕加装电梯问题展开专题议政。成效立竿见影——会后第二天住建局等部门就着手为相关小区解决电梯难题。
“虚拟委员”能成事
如城街道新建了两所小学,要进行学区调整,部分居民对新建学校教学质量有疑虑,“虚拟委员”不断在线上提供民情反馈,协助现任委员线下走访,如皋市政协得以充分收集群众意见,办起一场实实在在的专门协商会。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社区干部与市政府教育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最终,政协提出的部分学区暂不调整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
从市教育局调到新建的李渔小学担任校长的黄富春表示,有了“虚拟委员”汇聚居民诉求与建议,“现在我们有底气说,决策依据是从基层来的”。
对“虚拟委员”的声音,如皋市的回应越来越有力,如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会领办一项重点提案。同时,通过强化提案办理协商督查,政协努力让提案办理不再流于一句“正在办”,而是反复推动“真去办”,甚至公开办理进度促成“马上办”。
“虚拟委员”常态化
不少政协委员刚当选时很有热情,但干了几年提案数量就明显减少,建议日益局限于自己行业内的小事,提案质量不断下降。怎么才能让政协委员保持提升议政水平的动力呢?
如皋市政协副主席严世斌说:“设立‘虚拟委员’的初衷,其实是为了提高提案的质量。”
如皋长江镇地处沪通长江大桥北端,大桥通车后,长江镇的发展转型方案成为当地群众的一件关切事。正好如皋市政协邀请政协委员蔡舒萍调研这一问题,她在做准备时惊讶地发现,对此问题最专业的建议,都来自网上的“虚拟委员”。她耐下心来用两个月梳理了“虚拟委员”的意见,和长江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讨论,最后形成的提案成为今年如皋政协全会001号提案。
“‘虚拟委员’都有那么深入的思考,我们现任政协委员更应该提升议政水平。”蔡舒萍觉得长江镇这个提案让自己“有了做委员的样子”,更学到了很多。
如今,打开如皋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万有富的电脑,能看到收纳“虚拟委员”各种建议的文件夹整理得清楚分明,不少建议被整合为提案格式。万有富介绍,随着“虚拟委员”这一渠道转化为常态化制度,当好基层民意与政府决策同频共振的“传感器”,政协更有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