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犹如被踩住了尾巴,对“港区国安法”的施行气急败坏,但又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装模作样地进行“制裁”。
欧盟在这个问题上则停留在“光说不练”的层级,虽然口头很严厉,但却没有什么实际举动。类似“禁止出口催泪瓦斯、橡胶子弹等物资”、“提供长期庇护”这类标准操作都没有。
在受到美方压力之后,法国和德国终于表现积极了一点,但却依然留有余地:
1、法德宣称要试探性地迈出第一步,但又强调“不会达到实施制裁的地步”。显然,欧盟方面是想两不得罪。毕竟在这个问题上着急的是美英,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实际上都比较无感。更何况英国已经脱离了欧盟,客观上也让法德不必背负什么包袱。
2、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这一议题上基本是沉默无语。而默克尔的回答则更为巧妙: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人都可以向德国申请庇护,因此德国没必要采取特别行动。法德的态度很耐人寻味。
3、作为欧盟的核心,法德其实必须回应的是国内的诉求。两国内部都出现了要求当局干涉东方大国内政的声音。为此,巴黎方面也放了“狠话”——不会坐视不管。而柏林方面则声称要与其他欧盟成员进行“协调”。但具体怎么做,其实并没有答案。
可以肯定的是,法德两国不会想英国那样打肿脸充胖子,明知不行,还要装作可以采取一些手段。英国的实际情况已经比较糟糕:年轻人失业率非常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伦敦的偏僻角落到处是小混混,治安恶劣。英国人因为失业和移民问题而脱欧,实际上是久病乱投医。就这个样子,唐宁街10号还色厉内荏地宣称不排除利用BNO签证接纳300万港人,骗鬼呢?!
疫情之下,法德也并没有比英国好多少。英国有的病灶,德法两国都有,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问题在于,这是欧洲列强们在殖民时代造的孽,现在必须来还这笔账!
巴黎和柏林比伦敦清醒的一点是,在经济困难时对华采取不礼貌的强硬手段极为不明智。因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早走出疫情,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发动机。美国早就指望不上了。
拿破仑曾经将英国蔑称为“小店主的国家”,如此讲求实际利益的一个老牌强国,并非不知道大势。但问题在于英国实在是不能放弃在港的影响力,不肯斩断本不该存在的触角,认为还能靠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牟利。
于是乎,英国丧失了脱欧之后应该保持的灵活性,反而与不可预测的美国绑定在一起。实际上这与英国所追求的东西反而背道而驰。美国不过是利用这个假议题来遏制大国崛起,英国却不智地沦为狈类奸丑,注定一无所获。
比较尴尬的是欧盟,谁也不敢得罪,但又必须得做个姿态。好在特朗普及时为欧盟“解围”。
就在7月10日,美方发布公告——拟对价值约13亿美元的法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25%关税。此举就是报复法国针对美国企业开征数字服务税。美方此举无疑是胁迫,尽管这个决定直到2021年1月6日才会生效,但无论是双边还是多边谈判都很难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按说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在欧洲赚了钱,适当交一点税也无可厚非,法德等国的理由完全占得住脚。但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白宫方面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利益,尤其是在大选前,不可能对包括德法在内的国家有任何让步,即便是盟友也不行!
不仅如此,特朗普当局已经对欧盟举起了“301调查”的大棒,美欧贸易之争已经硝烟弥漫。面对利益,双方不再留有什么温情和面子,就是直接开干!
如果说以德法为核心的欧盟之前还顾及美方、必须与华盛顿统一立场的话,那么事到如今反而找到了拒绝同流合污的理由。美欧在经贸方面的矛盾和裂痕已经无法遮盖,势必影响到其他方面。
德国方面已经明确指出:坚持“以贸易促转变”的对华立场,反对采取孤立、制裁的手段。德方还表示:批评的做法有时会适得其反。最近数周,柏林方面都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但遭到柏林的拒绝:德国不是《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约方,更不是“世界道德导师”,因此也没有相应的义务。
可以说,德国的态度其实就是欧盟27个成员国(或许要排除瑞典)的心声。毕竟,世界上多数人与欧洲的理念并不相同,因此维持能够减少冲突、保持稳定的经贸关系就非常重要。
可以预测,欧盟依然在形式上会与美英等国保持同样的姿态,但具体措施很可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等到这一波风潮过去,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果而终,总之说不好听就是“属拖把的”,说好听就是“事缓则圆”。
散装的欧盟,终于开始慢慢脱离美国率领的舰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