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好一方碧水清流——敦化落实河湖长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今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敦化市坚持高位推动,积极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逐步转为“有实”,为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的敦化市,正展现出一幅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景象。

高位推动

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

敦化市素有“一江十七河”之称,是我省唯一的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在敦化市区穿城而过的牡丹江全长231.5公里,流经贤儒、红石、江南、雁鸣湖等11个乡镇,支流多达109条。丰富的河流网络为敦化市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同时复杂的水环境也给敦化市的发展带来了重重考验。

今年以来,敦化市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持续加大河长制湖长制的工作力度,将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131条河流以及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1个自然湖泊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共落实市级河湖长34人,乡级河湖长156人,村级河湖长310人,设立河湖警长34人,设置公示牌294块,实现了市、乡、村三级河湖长、河湖警长全覆盖。制定《2020年敦化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重点》,经市总河长会议予以审议通过,各成员单位认领工作任务。今年上半年,各级河长积极巡河履职,共开展巡河3560余次,有效协调解决了巡河中发现的各类涉河湖问题。

年初以来,敦化市河长办结合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按时间节点有序落实“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项重点任务。对全市50个入河排污口全面开展排查工作,设置了入河排污口标志牌,实现“一口一档”“一口一策”管理,并对列入整治清单的10处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了整治。投入资金1200万元,完成污水管网改造2公里、雨水管网改造4公里,目前,全市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率达到73%。

多措并举

实现河湖长治久清

盛夏时节的牡丹江畔,河道巡河员们顶着烈日巡河的场景,成了江畔一道别样的风景。

河道巡河员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河面上哪里有垃圾、哪里有偷排污水,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让河流更清澈让家乡更美好,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的愿望。

为了确保每条河流得到长效治理,敦化市通过“河长制 脱贫攻坚”,在各乡镇落实了584名河道巡河员、保洁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人,形成了巡河清河常态化机制。创新城区段河道管护方式,敦化市每年投入42万元通过政府公开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牡丹江、小石河市区段堤防进行保洁管护,实现了河道水质、卫生达标率“双百”目标,找到了河流源头治理的“金钥匙”。

敦化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推进河长制工作为切入点,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主要任务,积极创新实施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今年以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河湖“清四乱”工作,严格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将全市16个乡镇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转运至敦化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对环境敏感区、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河湖水面、各村屯等没有任何处理和防护措施的垃圾堆放点进行登记并实行滚动销号制度,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问题。

敦化市积极推动河湖“清四乱”常态化,对全市河湖管理范围内的“乱占、乱建、乱堆、乱采”问题进行地毯式排查,同时将排查出的问题全部销号清零。截至目前,敦化市共清理河道内生活、建筑垃圾2379.95立方米;畜禽粪便等农作物垃圾812.1立方米,动用大型机械车辆53辆、清运车辆319辆,出动人员1302人。

突出重点

推进生态综合治理

今年以来,敦化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据了解,总投资6000万元的敦化市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双胜项目区综合治理工程8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5834万元的中小河流黄泥河镇段、沙河沿镇区段治理工程项目已于6月9日开工建设。

4月,敦化市水利局争取到全省唯一的全国第一批水系连通及农村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该项目涉及9个乡镇、52个行政村的内河流“清四乱”、生态护岸等工程,工程总投资4.33亿元,现已争取到位中央专项资金4310万元,项目计划8月开工建设。

该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改善敦化境内河道水质、恢复河流生态功能、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助力敦化乡村旅游,打造出东北农村水系统综合示范区,是一个为民造福的幸福工程。

借力“河长制”,实现“河长治”。如今的敦化市,水环境重现碧水清流,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图景正徐徐展开。(边境 邢玉林 记者任胜章)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915 字。

转载请注明: 护好一方碧水清流——敦化落实河湖长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