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骄阳如火。青竹村人以火一样的热情迎接脱贫攻坚全国普查,全村52户贫困户,以崭新的面貌,通过检验,户户达标。七月,不仅有热情,更有胜利的喜悦......
青竹村位于青川县观音店乡南部,与利州区三堆镇金洞乡接壤,境内多高山深谷,群众80%以上居住在半山上。青竹村2014年被识别为省定贫困村。
2014年,广元日报社开始结对帮扶青竹村。驻村帮扶干部深入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对青竹的第一印象是基础薄弱、经济滞后,人们的思想封闭、精神颓废。在准确掌握情况后,帮扶单位与村委干部深入交流,认真研判,群策群力,找准突破口,最终形成了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
基础建设破瓶颈
要致富,先修路。2014年村里村道、社道是老百姓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硬打通的土坯子路,车辆还无法通行,没有便民桥,百姓过河也是难题。交通不便,成为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帮扶单位积极与乡党委、政府沟通向上级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利用好人脉资源,先后向省、市有关部门单位协调帮扶资金,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让村里的交通动脉大改善,目前,青竹村硬化通村路8公里、通组路13.2公里、入户路硬化95户,占全村在家居住户数的54.6%,新建平板桥3座、漫水桥2座,有效解决了过河难问题。路通了,又持续推进解决好群众安全饮水、生产用水设施建设问题。全村新建防旱池22口、安全饮水池12口、渠堰2.4公里、新建太阳能提灌站1座。
如今,村里群众吃上了放心水,利用水源发展自己的产业,挣得到钱了。村里四通八达的水泥硬化路,还通了班车,看到来来往往群众的笑脸多了,笑声更响亮了......
产业兴旺奔小康
根根菌棒铺成“小康路”。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打破了,下一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奔小康。青竹村山高林密,土地资源匮乏。老百姓传统的产业,就是利用山林的青冈木种植香菇、木耳,但是都是分散种植,不成规模,往往是靠天吃饭。老百姓也是依靠这点买卖,挣点小钱,供日常开销,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
帮扶单位会同乡党委、政府共谋发展大计,探索精准扶贫模式,决定按照“一村一品”规划思路,大兴产业。协调资金建成15亩食用菌基地,采取“合作社+帮扶单位+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以致富带头人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帮扶单位建立销售渠道,采取以购代扶方式销售产品。目前全村发展香菇80000棒、木耳20000棒,带动110户发展产业,其中,贫困户52户173人。累计销售农特产品130余万元,受益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通过项目,还带动全乡200余户农户种植香菇、木耳,发展1万棒以上大户13户。帮扶单位积极协调资金大搞产业,目前全村发展茶叶500余亩、核桃1000余亩,培养种养业致富带头人18人。
钱袋子鼓了,群众的盼望已久的好日子到了,满满都是幸福感!
文化自信添动力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入户给贫困户宣传好党的扶贫政策,讲述好国家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传奇故事,循序渐进的引导群众的思想意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倡导文明礼仪。老乡们居住分散,有的到村委办事,单边要走一上午,不可能经常召集他们开会。驻村工作队就利用红白喜事非会而会,队员经常利用乔迁喜宴、红白酒宴,在席间给老乡们讲述本村千年红豆树的传说,展望以红豆树为核心的乡村特色旅游前景;讲述老乡祖上先贤杨含藻为民请命的故事;讲述玉帝坝状元郎为民挡洪灾的故事;讲解清朝举人书写的励志对联含义,倡导老乡以先贤为榜样,传承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渐渐的文化和智慧扶贫的效果就凸显出来。近年,青竹村大力发扬“比学赶超”精神,积极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活动,先后评选出县级“关爱子女”“孝敬父母”模范人物2名,星级文明示范户82户,青竹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一条条水泥路正如延伸的飘带贯穿于山林中,一座座新房错落有致的躺卧在绿水青山间……青竹村变了,村风文明,村容整洁;青竹人富了,有房有车有存款,文明礼貌、热情好客。青竹人正以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奔向小康的美好蓝图。(柴元荐 冯小珈)
【来源:四川观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