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铭记九·一八, 用游戏记录那些不曾忘却的纪念

由 宗政从蓉 发布于 综合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经过长时间密谋和精心策划,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守军。以此为借口,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炮轰沈阳北大营和兵工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

  此后的“九·一八”,成为一个需要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一场“一夜之间发生的战争”,给拥有几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刻下了山河沦丧的耻辱;同时,也见证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愤然觉醒,英勇还击。每年的这一天,肃穆的钟声、悠长的汽笛、刺耳的警报,一切都在预示着“九·一八”这个日子的不平凡,也在提醒着我们那段永远不能遗忘的历史。

  其实,“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和源头,更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毫无疑问,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也是一场深切影响当代社会的战争。

  面对这段沉重的历史,除了用历史纪录片、文书、博物馆等形式呈现之外,还有电影、游戏、网络小说等进行着绘声绘色的勾勒。而在所有这些回味历史的表现形式中,游戏无疑是最好的一种历史宣传片,无论是射击、模拟类游戏,还是策略游戏等,都在积极地、以多种方式深刻的刻画着那个时代的人、事、物。通过游戏铭记战争与历史,更是为了呼唤和平,让战争永远沉睡。

  通过游戏铭记战争,是为了让战争沉睡

  铭记,为了什么?铭记历史、铭记战争、铭记伤痛,让我们更加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战争永远沉睡。战争游戏,更是为了让玩家感同身受的铭记历史,让战争永远沉睡。

  无论何时,二战向来是电子游戏世界最受欢迎的题材,游戏也成为最为感同身受历史宣传片。过去数十年间,不仅有《使命召唤》系列、《荣誉勋章》系列、《重返狼穴》、《红色警戒》系列、《盟军敢死队》系列、《抢滩登陆》、《猎杀潜航》、《狙击精英》、《重返德军总部》、《偷袭珍珠港》等放眼整个二战的游戏产品;还有如《光荣使命OL》、《荣誉勋章:血战太平洋》、《亮剑2》、《抗日血战上海滩》、《红色警戒2中日战争》、《重返狼穴2血战太平洋》等着眼于太平洋及中国战场的游戏产品。

  细数这些经典二战游戏产品,有的侧重于对恢复当年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的恢复,或是试图重现当年的战略对抗,甚至有的游戏制作组专门聘请参与过二战的老兵、选用二战时的真实纪录片等等,用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再现二战时期的激烈战况,以战争为起点,通过游戏对战争的残酷进行还原。当然,也有一些游戏试图通过全新的故事角度来诠释战争中的人性等更深层次的内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二战题材的游戏产品可以说是铭记历史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游戏,可以将玩家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同身受的体验战争的残酷与人性,了解那段深沉的历史,引发对战争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可以说,二战游戏是对那段历史最为感同身受的历史宣传片,也是最好的历史宣传片。

  铭记战争与历史,游戏更是任重而道远

  86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3500多万同胞伤亡。一寸山河一寸血,曾经的苦难不能忘,曾经的牺牲不敢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这场战争,不是为了宣泄仇恨、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吸取教训,不再重蹈那场不堪回首的血雨腥风,为了让战争永远沉睡。

  对于游戏来说,虽然战争游戏可以就地取材,把许多不为人知的剧情通过生动可玩的剧情展示出来,让大众以新的眼光认识历史,成为铭记战争与历史的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此外,二战游戏尤其是抗日战争游戏,更可以调动国人的爱国情怀,获得政策支持等等,容易得到玩家的认可。但是,正因为以历史、以战争为背景,二战游戏更应该深知责任之重大,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职责。

  任何二战题材的游戏作品,最为重要的就是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无论是游戏角色、游戏画面和场景的设计,甚至是游戏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等都需要描述正确,这就需要对有些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对历史事件进行大量考证才能得以实现还原。而只有在历史事实及文化尊重的基础上,其游戏产品才有可能被接受,否则极有可能触发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引起国人抗议等。

  早在1996年,日本光荣公司总部将其正在研发的战略游戏《提督之决断3》的部分资料发至天津分公司,要求后者协助汉化。但是,由于该游戏中含有大量军国主义及美化侵华战争的内容,这引起了光荣天津分公司员工的不满,其中四位员工拒绝该游戏的汉化工作,在辞职后将该事件通告媒体。该事件立即引起了多方媒体的广泛关注,更是引起了大众强烈的不满,俨然已经升级成了社会事件。最终,光荣及其天津分公司出面道歉,《提督之决断》系列也再未进入过中国市场。

  与臭名昭著的《提督之决断3》形成鲜明对比,稍晚出现的国内游戏工作室西山居的《抗日:地雷战》则充分调动了国民的爱国情怀。该游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南开大学同时举行了发布会,吸引了学术界、政界等相关人士纷纷出席,可谓影响深远;其后发布的《决战朝鲜》更是恰逢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国内民众反美情绪高涨,一度助推《决战朝鲜》创下了16万套的销售业绩,成为国产单机游戏市场上亮点之一。其实,从《地雷战》到《决战朝鲜》,西山居一连串的爱国情怀牌多属于敏感的商业运作,但正因为恰逢其时,因为被广泛的认为是爱国教育的体现。

  当然,现如今,一款二战题材游戏除了政治、政策风险之外,还要面临着这种各样的审核机制等,尤其是当二战游戏鳞次栉比,想要脱颖而出,游戏质量也至关重要。

  抗日战争在大部分国人心中,是永不落伍的话题,也是永远值得纪念的历史。文创资讯认为,无论何时何地,一款基于战争史实而存在的游戏,所承担的不仅仅是还原历史,纪念过去,更是对未来的一种警醒。所以,任何想要涉足二战、抗战题材的游戏厂商及作品,永远都不要仅仅局限于对战争的描述,而是要着眼于更深层次的警醒与人性,提醒后人: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珍爱和平。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 樊佩


  作者:夜观天象,虹摄库尔斯克

  今天是九·一八事件86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日,日军在柳条湖铁路附近放置了三具穿着中国士兵服装的尸体,诬称中国士兵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随即,日军攻陷东北军北大营,不足24小时,沈阳陷落。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5人。

  图片:柳条湖事件现场,注意右下角日军摆放的穿着中国士兵服饰的尸体。

  然而,当日东北军北大营有军队近7000人,进攻的日军总共不足500人,简直难以想象。

  即便是在沈阳,日本也仅有部队1万多人,而东北军部队则多达25万余人。所以战前虽然日本军方正在搞军事演习,暗流涌动,但是广大老百姓还是不相信日本鬼子敢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图片:日军进攻北大营的部队和事后的进攻北大营纪念邮戳。

  事发当晚,张少帅正在北平给梅兰芳主演的《宇宙锋》捧场。消息传来张指示参谋长荣臻“遵照‘鱼电’办理。”所谓‘鱼电’是指张9月6日的电令:“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

  结果造成北大营东北军超过400人死亡,日军仅死亡2人,伤23人。次日9月19日张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

  图片:9.18当晚,张少帅和赵四小姐正在北平看梅兰芳的《宇宙锋》。

  转眼间19日日军就占领了沈阳城军火库、兵工厂、航空处等所有军事要地。

  要知道当时东北军的武装不是一般的好。当年东北军军火库里,有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2架飞机,还有7000万元现金。

  图片:被日军缴获的东北军法制NC-27轻型坦克,由于当晚张少帅没有坐镇沈阳,而属下将领又疏于防范,导致大量技术装备被日军掠去!

  东北军当时中国少有的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地方军队。

  陆军方面拥有中国少见的机械化部队,装备了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由36辆法国雷诺FT-17、NC-27型轻型坦克以及24辆装甲运兵车组成,另外还拥有铁甲列车部队。

  图片:9.18当晚向日军缴械的东北军保安队,画面中2名日军就能控制了如此多名武装保安队员。

  海军方面,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要知道当时全国海军舰只有4.2万吨,官兵约有5400人。

  图片:东北军的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

  图片:东北军海军的“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最终也难逃自沉的命运。

  空军方面则拥有共5个航空兵队,262架飞机。不过这些武器军火、真金白银一样没落下全部落入了日军口袋。

  图片:被日军缴获的东北军战斗轰炸机。

  据1931年日本外务省及关东厅情报档案中收有张致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密电,称:“此时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本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万劫不复,宜力避冲突,以公理相周旋。”

  图片:张少帅和他手下的将领们。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们丢了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光当时的东三省加上热河就丢了100万平方公里。

  国耻勿忘!没有强大的国家,仅靠几省还是要受人欺辱。

  图片:日本关东军为进攻北大营中所阵亡的步兵伍长新国六三立碑并举行仪式,整个进攻中日军只死亡2人!

  图片:后来的淞沪会战中,日军队列中就出现了前文所说的法制NC-27轻型坦克,是否是缴获的东北军的就不得而知了。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U171525831”:张学良民族罪人

  网友“万俟兰”:这就是某些人口中的民族英雄!历史简直就是任人摆弄的小姑娘。还有冯玉祥,看看这些当年的人渣军阀是怎么成为某些人的座上宾的,为了罪恶的目的,任意歪曲历史!

  网友“十指寸筋”:那时候的东北军都是怂货,而且当时的军阀根本没什么爱国之心,更别说爱民之心了。

  网友“U139599282”:某组织为民族罪人开脱,居心何在

  (2017-09-18)


  日本是唯一一个在二战中遭到原子弹打击的国家,面对当时的国际环境,美国这样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在二战的后期,日本丝毫不顾及本国的实际情况,仍然叫嚣着要为圣战进行到底,像日本民众灌输这错误的思想,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就是让日本政府认清自己的处境,面对核武器的强大威胁,以及避免大和民族的亡国灭种,日本政府被迫选择了无条件投降。可是战后,日本一些狂热分子开始叫嚣让美军向在二战中因原子弹死难的日本民众道歉,企图扰乱国际舆论,美国的态度狠狠的给了日本一个耳光,日本民众的行为收咎由自取,原子弹下没有冤魂,他们是不会道歉的。一个疑问产生了,日本民众的确受到了原子弹的伤害。为什么美军会这么说?

  据有关史料的记载,日本在发动战争前夕,他们的民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和他们长期受到战争狂热的思想有关,日本曾经一度认为只有不断的对外扩张,才能为本国的发展谋取利益。因此他们向自己的民众宣传着战争的思想。这样的思想长期影响着日本原本善良的民众。我们接下来看看这些民众是怎么推动战争的发展的。

  对于日本男子来说,他们认为能够加入日本军队就是自己的使命,没有加入就意味着自己没用,他们就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自杀来表明自己的爱国心态。而且这种脑残的行为被日本的媒体大肆的鼓吹,成了日本民众的"英雄"。一个非常典型的事情就是,当时侵略战争爆发前,很多日本男子要求加入征服东北的关东军。有一些青年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加入,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报效国家的能力,活着也会被人瞧不起。所以纷纷自杀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按照常理来说,女人一般是不会支持战争的发生的,我们对当时的日本女人产生了这样错误的估计,据史料记载,战争爆发前,很多的日本女人都鼓励自己的丈夫去参军,而且这些女人为了不让自己的丈夫有后顾之忧,居然选择了了结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丈夫能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战争中从而报效自己的国家。这种扭曲的爱国心理已经不能用变态来形容了。

  看完这些,天真的我们还会认为他们善良吗?对于美军不会道歉的行为就很容易接受了。

  (2017-09-12)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按预定计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轨,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随后,关东军炮击北大营,并大举进攻沈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面对日本的武装进攻,东北地方当局毫无思想准备。1931年9月18日当晚,驻守北大营的第七旅高级军官,自旅长王以哲以下,大都在外未归,仅有参谋长赵镇藩在营中。日军的进攻刚一开始,赵镇藩就立即用电话向第七旅旅长王以哲报告和请示,随后又直接向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报告,荣命令部队不要抵抗,并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一起将情况急报时在北平就医的张学良。正在北平前门外中和戏院陪人看戏的张闻讯立刻赶回养病的协和医院,接通荣臻电话后指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得到张指示的荣臻随即发布了一道极为荒谬的不抵抗命令,第七旅官兵必须“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对于正被日军炮火猛烈攻击的第七旅官兵而言,荣臻的命令完全是不可理喻。经过赵镇藩反复请示,荣臻才算发了善心,同意让第七旅在必要时可以向东移动。次日凌晨3时第七旅向东突围而出,有些军官坚持服从荣臻的命令不肯离开,最后被士兵强行架走,电张学良,报称:“日兵自昨晚10时开始向我北大营驻军实行攻击。我军抱不抵抗主义总算没有以挺着死的方式为国捐躯。”张对此表示认可,在19日同《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表示:“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枪械,存于库房,昨晚日军以三百人攻入我军营地,开枪相击,我军本无武装,自无抵抗。”不抵抗主义就此粉墨登场。

  张学良集国仇家恨于一身,对日本军国主义十分仇视。在接掌东北大权后,他不顾日本方面的百般阻挠,毅然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同时在东北的建设中,张把重点放在铁路、港口建设上,积极改善军队装备,以加强东北之经济国防力量,提升抗御日本侵略的实力。尽管张对日本的扩张野心洞若观火,但东北军力的不足是他最大的心病。1929年爆发中东路事件,东北军惨败于苏联远东红军,张也被迫作城下之盟,签署“伯力议定书”,放弃对中东路主权的收回计划。深感失败屈辱的张认定东北实力不足,难以与在东北的苏、日势力正面对抗,正如他在晚年回忆中所说“我知道中国没有力量跟日本打”(同上,第62页),因此在对日交涉中张一直保持低调。1930年下半年,张学良卷入关内新军阀的混战,9月18日,他发布“巧电”,入关助蒋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胜利后张荣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军也拿下河北和察哈尔等省地盘,北方事务蒋委托张相机处理。张一时之间颇为踌躇满志,但前后十余万东北军入关,令边防力量大为减弱。日本关东军开始蠢蠢欲动。

  1931年初,日本满铁公司与东北当局谈判交涉铁路问题,时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的孙科对日方的举动甚为担心,提醒张学良要慎重交涉,“最好向中央推诿,以留后路”。张却不以为然。2月底,他把谈判任务交给新任命的东北交通委员会副委员会长高纪毅,自己赴北平办公,而高亦在3月赴津,谈判以不欢而散告终。同月,国民政府情报机关发现日本在辽宁抚顺、山东烟台越界采煤,日产三万吨,却照三千吨报税。而主管华北、东北军政事务的张学良对此却一无所知。随后,又发生关东军“事先不通知即进行军事演习”事件,日本还陆续向南满输送大批兵员与军火,东北形势趋于紧张。

  7月,发生“万宝山事件”,在吉林省长春县万宝山镇(今属吉林省德惠县)当地中国农民与朝鲜侨民就农田引水问题发生争执,日本武装警察卷入纠纷,竟使用机枪扫射中国百姓。日方还利用此一事件在朝鲜各地煽动排华情绪,制造了多起排华惨案。围绕万宝山事件,中日展开交涉。

  万案未了,又发生了“中村事件”。

  既然决定要避免与日本开战,面对日方咄咄逼人的挑衅,张认为退避和不抵抗是上策。1931年9月5日他对应召抵北平的荣臻指示中村事件处理办法时,命令“沉着应付,勿使扩大,敌果挑衅,退避为上”。1931年9月6日张学良又自北京致电辽宁省主席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于是当“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首先判断是日方的又一次挑衅行为,因而作出了不抵抗的决策,令大好河山不战而沦入敌手。虽然张学良的部队都开始撤退,但是仍然有许多爱国和不愿意丢下亲人的部队逃了出来,同日军作战。但是都是些游兵散勇,很快就被一一歼灭。

  【大鱼号‘你们班的历史课代表’2017年9月18日】

  (2017-09-18)


  早上醒来打开手机浏览新闻,看看各种网页,朋友圈。搜索我想要看的新闻,但是没有浏览到我所期待东西。我震惊了,我诧异了,这是怎么了?我们都忘了吗?这个民族忘了吗?这个国家忘了吗?这是永远让人难以忘记的9.18呀。这是我们的国耻日啊。

  人在优越是忘记了痛苦。在和平时忘记了战争。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的生活无比的优越。我们的国家中国从未有过如此的繁荣昌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复兴。可是在这样的年代,我们就该忘记过去的耻辱吧。我们的历史白学了吗?我们的爱国教育哪儿去了?我是该痛哭流涕,还是仰天长叹?我心里只有无尽的悲哀与悲哀。我的感情就是失望与失望。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在九一八之后,日本军队开始了对华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所到之处是烧杀抢掠,生灵涂炭,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勿忘918,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今天我在这写了这些,我所能做的也就是喊的口号而已。然而如果连一个喊口号的人都没有。那是怎样的悲哀啊!9.18看似那么遥远,离我们并不远,如果我们忘记这耻辱。我们的民族忘记了耻辱。我的国家忘记了这耻辱。下一个9.18就不远了。他在那里静静地等着。

  (2017-09-17)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翌年2月清帝颁布退位诏书,结束二百六十余年的统治。同时民国政府以优待清室为条件,保留了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的居住和体面,以及皇室的园林和私产,终以和平方式完成了走向共和的鼎革。但在清室退位之后,复辟之声不绝于时,在癸丑(1913)、丙辰(1916)、丁巳(1917)诸年先后都有复辟的谋划甚至行动。而随着北洋政局的日渐动荡,一面是清室复辟行为招致社会上的反对之声,一面是民国政府对于优待条款难以维持,紫禁城周围渐渐集聚混杂着旧矛盾和新问题。时至1924年,由于北京政局的再一次动荡,第二次直奉混战过程中,冯玉祥所部从直系前线倒戈,突然发动政变。对清室来说,最大的突变就是逊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是为清遗民笔下的“甲子蒙难”。此后,在日本人的帮助保护下,溥仪除短暂停留醇亲王府外,从1925到1931年都到天津做起了寓公。虽然被逐出紫禁城,但小朝廷当时在体制上仍保留了多个办事处,如天津、北平、两陵(东陵和昭西陵)、奉天等地,其目的分别是为溥仪、留驻北京的太妃、两陵(东陵和昭西陵)、沈阳的一宫两陵等所设,办理相关礼仪和财务等事务。天津“行在”办事处更因直接侍奉溥仪而尤受重视,在溥仪寓津最后的时间里,这个办事处的主管就是胡嗣瑗。据现在所能看到的,胡氏留下了1931年将近一年在天津“直庐”的日记,保存了溥仪出奔东北之前小朝廷最后的一段珍贵史料。

  日记作者胡嗣瑗,字晴初,一作琴初,别字愔仲,号自玉,贵州开州(今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人,原籍广东顺德。清同治八年(1869)出生,光绪庚子、辛丑(1901)并科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四年(1908)授职编修,宣统元年(1909)捐道员衔,翌年分指发往直隶试用,曾以候补道员任天津北洋法政学堂总办。入民国后,充任冯国璋幕僚,1915年任江苏金陵道尹、将军府谘议厅长等职,参与冯氏机要事务。在此前后,积极参与历次清室复辟的谋划和行动,与刘廷琛、万绳栻等人穿插于冯国璋、张勋等众军阀之间。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授予内阁阁丞一职。此后长期居住杭州,与陈夔龙、沈曾植等沪杭遗老多有交集。1924年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追随左右,成为亲信。在天津时又任办事处主管,参与机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追随溥仪奔赴东北,历任伪满洲国执政府秘书长、参议府参议等职。1939年,辞去官职,仍受伪满官方礼遇。只是胡氏卒年尚未能确定,学界现有1945(《中华民国史﹒人物传》第三卷中张学继所撰胡嗣瑗条)、1949(汪朝光《抗战时期伪政权高级官员情况的统计与分析》)等不同说法。

  胡嗣瑗

  胡嗣瑗的《直庐日记》原件藏于辽宁省图书馆特藏部,后由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等机构影印出版。但在该影印版的前言中,误将“直庐”视为胡氏的书斋号。实则所谓“直庐日记”,即胡氏在天津办事处的值班日记。在清朝,“直庐”的故事就有如徐珂《清稗类钞》“南书房旧直庐”条所言,是翰林入直之所。而且据溥仪《我的前半生》记载:“胡嗣瑗在清末是个翰林,张勋复辟时与万绳栻同任内阁阁丞,我到天津之后到了张园,他被人起了个外号叫‘胡大军机’,意思是有人要见我或递什么折子给我,是要先经他过滤一下的。我因为相信这个人‘老诚忠实’,所以同意陈宝琛的意见,把这个类似秘书长的任务交给了他。”因着所谓“胡大军机”的称呼及其担任的职务,天津办事处也被视作小朝廷的军机直庐。而据现在所见溥仪的日记,虽有“寓居天津日本租界期间日记存篇”的篇目,但只有1926和1928年的部分。而《直庐日记》起自1931年2月17日(农历辛未年正月初一),止于同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二日),时值胡嗣瑗随从溥仪居住天津最后时期。其中详细保留了小朝廷的办事记录,可谓溥仪在天津最后时期的实录。

  关于这部日记的内容,罗继祖先生很早就在《瑾户录》中加以介绍,指出日记除记录胡氏家庭和本人私事之外,记载“直庐”的公事尤多。罗氏分类节录日记中的诸多重要片段,如小朝廷的贷款与解款、杨崇祺债务案、昭西陵被盗案、淑妃文绣离婚案、溥仪赏赐匾额、私卖字画、与日本人交往等等。尤其是昭西陵被盗一案,罗氏专列一条目加以介绍,均是日记最具价值的地方。此外,王庆祥的《淑妃传》中,曾将《直庐日记》有关淑妃离婚案的内容也加以整理节录,作为附录。但需指出的是罗、王二人的整理引录中多为节录,释读文字错谬较多,因此《直庐日记》需要有一个完整且较为完善的整理版。而且《直庐日记》中还记录了胡嗣瑗与众多清遗民的酬唱集饮,也多有遗民晚境的记载,对于了解这批人物当时的遭际和生活多有帮助。

  《直庐日记》首页

  此外,在这次整理中,整理者发现胡嗣瑗在日记中有抄录诗词作品的习惯,而且诗词题目开头往往有“抄”或者“不抄”的字样,且日记中也有“抄入词稿本”的记录。因此可知胡氏本人应有保存自己文字的习惯,但伪满覆灭后,其遗稿则不知去向了。故在整理释读《直庐日记》之余,整理者尽己所能,搜集了胡氏存世的诗文作品,以《胡嗣瑗诗词辑存》和《胡嗣瑗遗文辑存》之名作为附录,希望形成一本较为合格的胡嗣瑗集,全书名称改为《胡嗣瑗日记》。只是书成之后,阅虞坤林《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得知,胡氏尚有《办事记要》稿本一部存世,为1926年9月23日至1927年1月13日间的日记,也藏于辽宁省图书馆,此次整理遗憾未及收入,只能待于来时。此次的辑录文字中有些早已由学界前辈整理分享于学林,如《甲子蒙难纪要》等重要文献,本次辑录一概收入,一并向先进致谢。辑录的所有文献除拍卖品外,尽量全部标出文献出处,以便读者按图索骥核查原貌。最后还应丛书主编张剑老师的要求,为日记做了人名字号索引,以便阅读研究使用。

  (《胡嗣瑗日记》收入张剑、徐雁平、彭国忠主编“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即将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本文系整理者为《胡嗣瑗日记》撰写的前言。)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活力老沙”:胡嗣瑗的去世情况《许宝蘅日记》有明确记载,在1949年2月,死后“贫不能敛”,靠其他遗民帮忙才下葬

  网友“1078391901”:此等书法日见稀少,君不见现今号称硕士博士博士后者,写出字来如虫蚁蘸墨纸上爬行,不忍直视。

  网友“能不忆江南”:小楷真棒!

  网友“沉没的方舟”:胡大军机

  (1970-01-01)


  美国人可能会忘记偷袭珍珠港,中国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的始末: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暗杀、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嫌弃了日军侵华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日本进攻北大营沈阳沦陷.....

  九一八事件日军侵占东北地图

  九一八事件人物介绍:张学良、冯占海、马占山

  1928年6月发生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军暗杀,其子张学良继续其父的方针,引起日本的不满

  19日上午,日军在进攻北大营的同时进攻了沈阳,沈阳沦陷。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使其沦为日本殖民地。1932年3月日军怕引起东北当地军队及人民的反抗,通过傀儡皇帝溥仪建立起表面上为中国人当政实为日本人掌权的伪满州国政府。

  伪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伪政权。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或“伪满”。

  1931年,由于受到国际舆论普遍谴责,关东军不敢悍然吞并满洲全境。1931年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同日,中共中央代总书记王明发表“武装保卫苏联”的讲话。组织东北游击抗日(后形成东北抗日联军,即抗联)

  (2017-09-18)


  九一八事变86周年 致敬老兵和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2017-09-18

  重庆晨报

  86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从此进入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日军屠刀下,3500万同胞伤亡,无数先烈血沃山河。

  “九一八”事变并非偶然,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非法获得在东北的驻军权利。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公然宣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928年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想借机占领东北。

  日本的惊天野心,终于在1931年9月18日原形毕露。

  是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栽赃嫁祸给中国军队。随后,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陆续侵占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夜间,民族危亡,山河破碎!

  也是从1931年的这一天起,日本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中国人民也开始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争。

  14年,3500万同胞伤亡,大半个中国被日军铁蹄践踏,20万以上妇女被掳掠充当慰安妇,4200万人无家可归……

  14年,正面战场悲壮血战,敌后战场艰难相持……

  14年,千万英烈,共赴国难,但行义事,不问生死……

  也是14年,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

  幸存下来的老兵们,见证了千百战友俱往矣的昨天,也见证了日寇低下头颅的那一天 。

  他们,曾意气风发、热血倾洒,时光匆匆,如今,或渐渐远去,或风烛残年。

  李维层,1944年助远征军反攻滇西,奋勇作战,逐日寇出国门,2017年1月23日逝世,享年91岁。

  路珍楼,参加了广东、广西昆仑关等战役,战火中,救治了很多战友,退役后,定居腾冲治病救人,2017年4月10日逝世,享年102岁。

  张积善,在一次运输弹药途中遭日机轰炸,右手臂被一块弹片击中,血流不止,手指终身残疾,他常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2017年4月24日逝世,享年93岁。

  2017年4月27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最年长的参加“九三”阅兵的抗战老兵陈廷儒逝世,享年104岁。

  1939年,时任小学校长的陈廷儒,面对日寇的野蛮入侵,挺身而出,踏上抗日救亡的道路。抗日战争期间,他领导群众,在敌后战场与凶残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九死一生,甚至连亲人也因受到牵连被敌人残忍杀害。

  2017年9月6日,参与抗战十四年的老兵董济民过世,享年113岁。据关爱抗战老兵公益组织介绍,董济民生前是大陆最年长的抗战老兵。

  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董济民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以及贵州的独山战役等。抗战结束时,董济民在辽宁锦州见证了日本投降。

  2017年9月10日,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将军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周岁。张玉华老将军在2015年“9·3”胜利日大阅兵上,以一个标准军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2016年农历猴年春晚《将军与士兵》小品最后,坐在轮椅上的张玉华被搀扶着站起来,面向全场庄严敬军礼的场面震撼人心。

  2017年8月21日,90岁的老兵耿志文在成都病逝。家人在他骨灰里找到一枚黑色弹片。据了解,耿志文的腰和臀部里面,其实还藏了12枚弹片,因为战争年代的医疗条件,就没被取出来。据其老伴介绍,这些留在他身体里的弹片,虽然折磨了他大半辈子,“但后来也就习惯了,也不愿意取出来了,这些是他的作战证明和记忆。”

  2017年8月18日,抗战老兵王福昌逝世,享年102岁。而老人留下的遗物,只有一件穿了40多年的中山装,因为他已经把所有积蓄甚至遗体都捐了。

  战争年代扛枪上战场,和平年代是道德榜样,他生前总对人们讲:“我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儿女留精神!”

  今天“九一八”事变86周年,让我们记住这些面孔,还原属于他们的荣光。

  今天,我们致敬老兵,致敬永不妥协的抗争。“九一八”永远是我们记忆中的一道伤痕,是不能忘却的纪念。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挚爱今生”:远去的硝烟,居安思危才是国之重器!

  网友“追逐”:勿忘国耻,强我中华,谨防倭寇!

  网友“总有奸臣想害朕”: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网友“赴一场情深似海”:永远的老兵

  网友“有人乐有人伤”:勿忘国耻

  网友“喂,低调”:致敬先辈不忘国耻

  (2017-09-18)


  86年前,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战火。日军发动事变第二天即侵占沈阳,此后又在短短5个月内侵占了东北全境。

  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现场。

  1931年9月19日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进攻中国东北军。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时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7000名官兵几乎没有抵抗,拱手让出了北大营。

  1931年9月19日,日军占领东三省官银总号(中央银行)大金库。

  1931年9月19日,日军所抢掠的东北军武器装备。

  1931年9月19日,日军进入沈阳后,占领了有“远东克虏伯工厂”之称的奉天兵工厂和东塔飞机场。日军缴获巨量的战利品:飞机262架(事变时东北军飞行员全体休假),各种炮3091门 ,机枪5864挺,步枪、手枪11万余支。日军还在沈阳城内进行了大肆洗劫,中国银行的4000万两白银被掠劫。

  占领沈阳北大营的日军。

  进攻北大营的是日本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700人左右;而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是精锐部队,战斗人员总计7000余人,每个连配备捷克式轻机枪12挺、捷克式步枪120支。两方军力对比悬殊,原本日军没有胜算,结果真是令人痛心。

  “九一八”事变当夜,并非所有的东北军都没有抵抗,时任北大营驻军第七旅620团团长王铁汉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敌人向本营房进攻时,我即下令还击,毙伤敌人40余名。

  日军拍摄的进攻北大营照片。

  日军制造事变时,张学良远在北京看戏;东北边防军代理长官张作相在老家锦州给父亲办理丧事;第七旅旅长王以哲到沈阳城里参加社会活动,只有旅参谋长赵镇藩住在营区。

  赵镇藩在《日军进攻北大营和我军的撤退》中记述,在部队突围时,有部分军官被打懵了,站着不动,竟然是由士兵硬架着才突围出去的,要不然都得被日军俘虏。

  日军占领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

  日本资料显示,当时日本关东军总计有11069人,另外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而中国东北军方面,在东北的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总计超过20万人。

  “九一八”之后,日军搜捕抗日志士。

  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正在从南京去南昌的船上,直到19日晚他才得到日军发动事变的初步消息。9月23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政府已有最后之决心,为自卫之准备,决不辜负国民之期望。

  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小历史”(Microhistory)。

  (2017-09-18)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每年9月18日,国人都在痛心193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一八”国耻,那一幕两万日本关东军凶残扑来,三十万中国东北军仓皇逃跑丢掉东北国土的荒唐场面。这是落后挨打时代的中国,血性尊严几乎丢尽的耻辱一刻。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值得警钟长鸣。然而同样应该铭记的,更有其中另一幕震撼记忆:

  纵是那般沉沦的一刻,中华,尚有英雄在!

  在那个日本凶残刺刀压境,国民政府陷入茫然甚至颤栗的时刻里,这些不同身份背景处境的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挺身而出,以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在九一八这段悲凉的历史哀乐里,奏响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铿锵强音!

  一:

  打脸“不抵抗”命令的沈阳农民

  九一八事变里,最让后人羞耻的,就是臭名昭著的“不抵抗”命令。这个命令,

  以当时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的原话叫“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

  然后,日军的疯狂进攻,就变成了当夜一边倒的屠杀,不少东北军军营里的军官撒腿跑精光,把没有武器的士兵们扔在军营里任人屠戮。一些吓得躲进营房的士兵,竟被日本兵捅死在床上!

  然而,就是在这个深夜里,有一个平民,却望着沈阳城漫天的战火,

  在凄厉的枪声里默默拿起了武器——马庆福

  。

  马庆福(1894—1931),沈阳东山坡一位开荒种地的普通农民,他在这场惨烈事变后的第二天,就倾家荡产拉队伍,之后的三个月里,这支队伍成了“抗日救国军”里的骨干力量,虽说装备低劣,却多次袭击日军,甚至还几次扒掉沈阳周边的铁轨,给日军带来不少麻烦。

  1931年12月,由于兄弟抗日武装不慎泄露情报,驻扎安家窝棚的马庆福,陷入了二百多日军的包围。

  二百装备精良的日本关东军,攻打马庆福这四十多人且装备低劣的民团,竟然死磕四小时前进不得。

  甚至马庆福还一度组织反击,将日军一个机枪阵地端掉,连日军的机枪也缴获在手,给号称“精华”的关东军,一记狠狠耳光!

  气红眼的日军调来炮兵部队,以猛烈炮火将安家窝棚打成一片火海,还安排翻译不停喊话,唾沫横飞劝投降。但马庆福和他的战友们,却依然在炮弹呼啸里顽强抵抗,直到全数阵亡。日军在马庆福的遗体上,更找到一枚刻着“马心怀”的名章——那是马庆福在九一八事变后改的名字,铭刻着他用生命践行的理想:

  心怀祖国,血战到底!

  不知,面对这位农民留下的名章,九一八事变当晚,那些事变当晚声嘶力竭喊不抵抗的官员们,那些撒腿逃跑的军官们,以及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汉奸的败类们,脸,是否会稍微红一下。

  二:为东北军正名的“铁汉”

  九一八事变当夜,沈阳北大营横遭日军凶残进攻,“不抵抗”命令更如冰冷绞索,把东北军士兵们“捆”着送上日军的刀口。各位将军们更是神通尽显,争着撒腿往关内跑。在这耻辱时刻,却是一位平日儒雅的团长,收到“不抵抗命令”后当场一句悲愤怒吼:“我们官兵不能抱着枪等死!”

  这位愤怒的团长,

  正是东北军六二零团团长:王铁汉。

  王铁汉

  王铁汉(1905年2月24日-1995年12月15日),一个十分刚硬的名字,却是粗人扎堆的民国军界少有的儒雅人物。这位曾经北大预科里的高材生,放弃读大学机会从军的热血青年,扫一眼花名册就能准确记住士兵名字的东北军才子,却在“九一八”当夜,做出了他戎马生涯里第一次“抗命”的决定:先把荣臻的“不抵抗”命令骂回去,然后下令全团瞪圆眼睛,朝着汹涌而来的日军,发起愤怒反击!

  十四年抗战的第一枪,就这样在1931年9月19日凌晨1点40分,由他悲壮打响!

  这场激烈的交火中,六二零团以伤亡十九人的代价,叫日军付出了四十多人的伤亡。并在兄弟部队覆灭溃散的情况下,孤军奋战杀出血路。但毅然自卫还击的王铁汉团长,却也与东北军其他军官一道陪绑,遭到了当时国内媒体的口诛笔伐。直到两年以后,蒋介石才亲口给了正了名:“在北大营当时的情况,你做的很好。”

  从此以后,

  亲历国耻的王铁汉,更在十四年抗战战场上,以越来越多的血战,为受尽嘲笑的东北军正名。

  他陆续担任一零五师的师长和四十九军军长,在抗战最为惨烈的淞沪会战与长沙会战中屡立战功,公认正面战场上令日军胆寒的中国将军。1945年8月,也是这位打响抗战第一枪的英雄,代表国民政府在杭州接受日军投降。以当时报界的评论说,他不止代表了国民政府,更是代表那支背负国恨家仇的东北军,完成这历史性的一刻!

  而在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的前夜,即将败退去台湾的王铁汉将军,再度故地重游北大营遗址,面对眼前一片断壁残垣,这位抗日战场上历经血战都不曾流泪的硬汉将军,当场含泪发出一声质问:“

  日本进攻北大营时,我们兵力将近八千人,敌方仅有不到七百人,可我们竟然要放弃!

  正是这一放弃,日本人进了中国,十四年间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惨不惨?”

  这一句质问,是一位九一八国耻的亲历者,对至今为止,所有洗白“不抵抗命令”的论调,那些所谓“实力不够不能打”之类的理由,打得啪啪的一声耳光。

  三:令张学良羞愧的军阀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直接当事人的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员张学良,成了国内一度被口诛笔伐的人物。但对于当时来自各方面的指责,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的张学良,基本陷入了沉默状态,直到被一位“老朋友”堵在北平家里骂大街——

  昔日北洋军阀直系枭雄吴佩孚。

  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秀才出身的山东大汉,受甲午战败刺激投军的北洋军界强人。虽是北洋军阀时代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

  但唯独一个高贵品质,却是无论敌友都敬佩:慷慨报国!

  终生以岳飞为偶像的他,早年手握重兵时,就曾在五四运动的关键时刻通电全国,豪言不惜与日本一战。后来在军阀战争中落败,更是拒绝了欧美政客拉拢他出国的“好意”,甘愿在国内清贫度日,也因一生清廉,生活很快陷入困顿,九一八事变前,基本就靠张学良接济!

  但在九一八国难爆发后,贫寒的吴佩孚立刻青筋暴跳,怒冲冲的把张学良堵在家里大骂,问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张学良如平日般搪塞两句,惹出吴佩孚一句打人打脸的怒喝:“国仇你不报,家仇(张学良父亲张作霖被日本炸死之仇)你不报,你老子的棺材已经竖起来了!”这戳心窝一句,

  叫张学良终于难忍,咬牙半边迸出一句:“玉帅(吴佩孚)说的对,我给我父亲丢脸了。”

  张学良

  当然,这事传开后,很多北平的“名流”们,嘲笑声也多,说吴佩孚站着说话不腰疼,事情要摊在他身上,他做的没准更丢人。可是八年以后,

  吴佩孚却做出了最慨然的回答:以生命为代价。

  1937年北平沦陷,吴佩孚拒绝了国民政府邀请他南下大后方的安排,毅然留守在沦陷区,之后的两年里,吴佩孚的战斗力连续爆表,把上门劝他做汉奸的日本人及其走狗统统骂出门去。甚至面对日本人散布的“吴佩孚做汉奸”的谣言,他慨然召开记者会,向全世界打侵略者的脸:

  中日友好的前提很简单——日本军队全部滚出中国去!

  这位晚年贫寒的北洋枭雄,就以这始终刚正不阿的态度,成了日本人在大后方攻不下的“堡垒,

  也终于在1939年被日本特务土肥原暗害。

  以吴佩孚很多生前老友的回忆:对这一天,吴佩孚早有准备,他是在用生命,为全国的抗日军民,树一杆不屈的标杆!

  当他去世的噩耗传来时,国民政府的挽联,足以缩影他一生的铁骨:

  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为何中华不会亡?因为无论怎样凄风苦雨时代里,无论身份出身,血不曾凉的英雄,从未断绝!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无恙爷”:勿忘国耻!勿忘深仇大恨!警惕周边!奋发图强!报仇雪恨!

  网友“仲长芝”:解放后花花公子被美化,吴被不断丑化

  网友“你个瑶秀该”:牢记九一八,不忘国耻

  网友“1080322308”:国人到九一八纪念日最不能忘的还是张丧良,这个良心国仇父仇都遗忘的狗东西,拥有几十万全副武装的将士竞夹着尾巴逃跑,还有脸残喘延年!真应了祸害一千年的古言

  网友“U164360486”:老蒋丢了江山真不亏,为人太仁慈了,对张不良这样一个渣子还不杀掉,居然好吃好喝让他活那么久

  网友“梦迷。三生界”:老子英雄儿混蛋

  网友“飞..”:真丢人国仇家恨都不报就跑了

  网友“清风明月90”:勿忘国耻/警惕倭寇

  网友“时间”:长得人高马大的,一点儿血性都没有

  网友“公孙月”:民族功臣张学良,敢问是哪个SB给他封的?

  (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