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王建军:一个管“闲事”管出的全国模范调解员

由 沈建伏 发布于 综合

  邢台8月22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刘哲)“我啊,就是‘爱管闲事',没想到管着管着就成了人民调解员,管了八年‘闲事’,居然成了受国家司法部嘉奖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王建军边说,脸上边露出憨憨的笑容。

  今年四十九岁的王建军衣着朴素,留着精神的平头,脸上挂着和善的笑容。八年前,自他成为邢台经济开发区东汪镇前晋祠村人民调解员后,就多了项特别的爱好――“爱管闲事”。不过谁也没想到,王建军坚持管了八年“闲事”,却成了受国家司法部嘉奖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王建军(右二)在向村民讲解国家政策法规。 李院红 摄

  成为人民调解员之前,王建军常年在前晋祠村辖区内的邢东市场经商,在商户和乡亲们间口碑都非常好。考虑到他人缘方面的优势,又对其人品信得过,2009年,前晋祠村党支部书记力邀王建军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当调解员。经过一番斟酌,王建军欣然就职。

  有了“人民调解员”的身份,王建军对村里的事情,比以前更热心、更操心。路遇没有找到他调解的纠纷,他都会主动出手管一管。

  刚当上调解员时,他从前晋祠村辖区内的邢东市场门口经过,发现有三辆汽车将一个摊位堵得严严实实。上前一打听,王建军得知是两名商贩为了争摊位,最终闹出了这样的动静。他听后二话不说,直接找到两名当事人,并为其中一人协调到一个满意的摊位。两人间对峙僵持了三天的矛盾,被他在半小时内化解了。

  平时在辖区内,王建军见到因为事故产生纠纷的车主、因为琐事吵架的村民,都会主动上前去劝一劝,做个“和事佬”。几年下来,乡亲们都知道他爱管闲事,而且管得公正、管得在理。

  “别人调解纠纷,也许为了落个人情、得点好处,可建军这些年,还经常赔着钱去化解矛盾。”村民张志东说。

  有一年,一名村民在邢东市场上买了块手表,但是在修理表链后又觉得不中意,赶回摊位想要退货。但摊主称修理过表链的手表,退货必须扣掉20元“磨损费”。两人就此争执不下,找到王建军调解纠纷。王建军赶到后,自掏腰包垫付了那20元“磨损费”。事后,双方都对调解非常满意,却不知王建军为了化干戈为玉帛,自己还赔了钱。

  “有一次,村内进行卫生扫除,要求一户村民移除摆在路上的木材。这户村民虽然照办了,但为了赶时间,还租了车、掏了钱,心里很有怨言。建军上门调解时,掏出自己的200元钱塞给对方,说是村里对你们家的补偿,令这户人家又感动又不好意思。从那之后,村里再有什么活动,这户村民都会积极配合。”村民张玉成说。

  “当人民调解员的工资,我都花在平时工作的交通费、食宿费上了,几乎剩不下什么钱来。”王建军说,爱人和家人也时常埋怨他,说他从来顾不上家里的“正事”,老是忙外边的“闲事”。

  八年来,王建军亲自参与调解的纠纷达三百余起,其中涉及人员受伤、财物被损的严重纠纷,达五十起以上。由他经办的调解案件,化解率几乎达到100%。2014年,王建军当选为前晋祠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2017年8月,受到国家司法部表彰,获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获此荣誉的,仅有995人。

  “我选择当人民调解员啥也不图,就是想帮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看到乡亲们能够把话说开、把矛盾搁下,我就感觉很高兴、很充实。只要我有精力,我就会把调解工作坚持做下去。”王建军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