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被刷屏了么?哥特式玫瑰花窗“空降”常工院
建筑系理论知识课太枯燥?任课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
哥特式玫瑰花窗“空降”常工院
中国江苏网7月19日讯 上期大学版,我们见识了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翻转思政课”。在学校的教改探索下,曾经枯燥的思政课变“活”了,学生们学起来也更带劲了。
其实,在常州,像这样“别人家的大学”,远不止一所。许多高校和教师,也正积极转变传统授课思维,把沉闷的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不,常州工学院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这两天就分外热闹,吸引了大批学生现场围观。原来,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标志之一的玫瑰花窗“空降”于此,丰富的色彩、巧妙的造型一下子虏获了众多文艺青年的心。而这些美艳绝伦的艺术品,竟然只是常工院2015级建筑系课程《外国建筑史》中的一项实践作业。
学生“脑洞大开”创作玫瑰花窗,还晒朋友圈
在土建学院的走廊,十来幅玫瑰窗作品错落有致地展示在窗上。阳光透过色彩斑斓的彩色贴纸,整个空间顿时梦幻起来。一眼望去,有的玩味颜色、线条的渐变艺术,有的大胆尝试,打破斐波那契螺旋,还有的,还原了最为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玫瑰窗。
2015级建筑学专业顾佳俊、陈立鸿、王雄伟合作完成了作品《撒谎的皮诺曹》。对于这个创意,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玫瑰窗是在教堂中出现的,确实很漂亮、很震撼,但仔细想想,其实它背后是广大劳动人民付出的心血,映射的是教皇黑暗的统治,这本身就像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于是,他们选取童话故事中爱撒谎的人物——长鼻子匹诺曹,用线分割,突出象征谎言的长鼻子,选取红绿对比色,让整个花窗看上去尖酸且具有冲击力。作品完成后,顾佳俊第一时间将它“晒”在朋友圈,收获了不少好友的点赞。“这是我第一次‘晒’作业,我觉得这是值得炫耀的‘壮举’”。
当然,也有学生“脑洞大开”,另辟蹊径。作为手游《王者荣耀》的忠实玩家,吴晗和赵志斌这次就以《荣耀》为主题,用红蓝两色的碰撞、转换,暗合游戏中双方间的争斗及游戏外惺惺相惜的友情。吴晗说,她跟小伙伴花了两三天完成这幅作品,“这种学习方式我还蛮感兴趣的,感觉外建史学起来挺有意思的”。
亚眠大教堂圣坛
在欧洲旅行,不论大城小镇,遇到教堂,总要进去看一看、坐一坐,除了欣赏教堂的建筑和艺术,更喜欢那种静寂、安详又神圣的感觉;那种氛围,有着一种魔力,使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让忧伤和失落得到抚慰;那种神圣,也可以褪却生活的疲惫、拂去灵魂的浮尘,哪怕仅仅是几分钟,也仿佛给身心充了电,起身之时,已是神清气爽。
大多数法国国王加冕的兰斯大教堂
说起法国的教堂,人们最熟悉的非巴黎圣母院莫属。说到巴黎圣母院,最早的记忆来自于那部和它同名的电影,美丽又温柔的艾斯米拉达、丑陋却善良的卡西莫多、圣母院洪亮而悠扬的钟声以及滚油泼下时的恐怖可怕,多年后依然历历在目。
法国最古老的沙特尔大教堂
十几年前开始在欧洲旅行时,才知道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也才知道哥特式建筑最早就是起源于法国,因此“哥特式”又叫“法国式”。然后陆续造访那些令人难忘的哥特式教堂,像是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等,都去过不止一次,每次都被深深震撼。再后来,深度巡游法国时才知道,作为哥特建筑发源地的法国,还有很多著名的哥特教堂,而巴黎圣母院,既不是最大、最高的,也不是最老的、更不是最受王室重视的。
兰斯街景
兰斯大教堂后身
大家熟悉巴黎圣母院,也许是因为雨果的名著和电影的影响力、也许是因为它正好在首都巴黎。如果历数法国著名的大教堂,还会有这些名字:沙特尔大教堂、亚眠大教堂、兰斯大教堂、博韦大教堂、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布尔日大教堂(即圣艾蒂安大教堂)等等,其中,沙特尔大教堂是最古老的、亚眠大教堂是最高最长最大的、兰斯大教堂是“王气”最盛的,它们分别位于法国的沙特尔、亚眠和兰斯。
亚眠街景
亚眠大教堂内部
法国最美丽、壮观又贵气的大教堂——兰斯大教堂
乍一看兰斯大教堂,有点替它委屈,这么雄浑壮观又繁复漂亮的教堂,包围着它的广场似乎有点小,它应该像米兰大教堂那样,有个大大的广场来烘托,让人们有足够的距离,前后左右、远远近近地观赏它的美、体验它的震撼力。
兰斯大教堂正立面
兰斯大教堂和巴黎郊区的圣丹尼大教堂一样,是法国“王气”最盛的教堂,因为兰斯大教堂是大多数法国国王登基加冕的地方,而圣丹尼大教堂则是大多数法国国王死后入葬的地方(详见我在1月10日发的一篇“那个手捧自己头颅的圣丹尼,身后躺着38位国王”)。
兰斯大教堂和圣丹尼大教堂一样,也有圣丹尼手捧自己头颅的雕像
见到这座教堂,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法国的那些国王们都愿意在这里加冕登基、并希望通过它见证法兰西世代相传的辉煌魅力,因为它就像罗兰曾经发出的赞叹那般令人痴迷、令人飘飘然,因为“这一杰作的壮丽使这条街、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家都更加完美”。
当然了,欧洲很多壮观的大教堂都是在“憋屈”的环境中争奇斗艳的,即便没有大广场来烘托,它们依然无比出众,兰斯大教堂的设计者、建筑师格•利贝热也因为这座杰出的教堂而获殊荣,死后被安葬在他自己设计的教堂内。
花窗和大教堂模型
兰斯大教堂不仅是法国这座东部大城的标志,还像一座博物馆,教堂内外布满了以圣经故事为主题的雕塑,多达2300余尊;教堂的两座尖塔,完美无瑕地左右对称,飞拱柱烘托的教堂顶部,密集而细长的大小尖塔重重叠叠、直上云霄......
“石砌的圣经”、“法兰西的卫城”——沙特尔大教堂
来到沙特尔大教堂时,天空阴沉、下着小雨,感觉有些凄冷,但进入教堂后,却是另一番温馨又神圣的场景,一场弥撒正在进行。
这场弥撒的规模很大,教堂的主殿和侧殿里坐满了教民,管风琴声高亢而悠扬,间或伴随着男声独唱和童声合唱,浑厚的男声和稚嫩清亮的童声交相呼应,婉转而圣洁。祭坛之上,神父和几位助手不慌不忙地履行着既定程序,嗓音低沉圆浑、神色肃穆庄严。
祭坛周围,身着白袍的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演唱间歇也学着大人的模样低头祷告,双手合十、面色虔诚,时不时抬眼瞄一下身旁的大人,似乎想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又或者想弄清这庄严仪式的深层含义。
沙特尔大教堂和上面提到的国王们死后入殓的圣丹尼教堂一样,是法国最古老的哥特教堂,但因为圣丹尼的个头实在太小了,在需要担当更重要的形象和更宏大的责任时,同样建于十二世纪的沙特尔就明显胜出了。
法国最古老的大教堂沙特尔大教堂
作为法国的朝圣中心和哥特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沙特尔大教堂的两个不对称的尖塔非常醒目;大教堂西部正门入口是一组三扇深凹进去的尖拱大门,蔚为壮观;殿内面积多达2700平米、人物多达5000人的彩绘玻璃,是十二世纪古老而经典的杰作,其中的一种独特的蓝色颜料因为最早在此应用而被称为“沙特尔蓝”。
教堂外街景
比起巴黎圣母院,古老的沙特尔大教堂是幸运的,因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圣母院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和掠夺,处处可见被移位的雕刻和被砍了头的塑像,唯一的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巴黎圣母院可谓千疮百孔。而沙特尔大教堂呢,虽然历经宗教战争、法国大革命和二次大战,却基本完好无损,超然于乱世之外,被称为“理性之寺院”,公元1600年之后,它更成为法国天主教的朝圣中心,也被称为“石砌的圣经”,由此可见法国人对它的尊敬,罗丹甚至称它为“法兰西的卫城”。
沙特尔街景
唱诗班的孩子们
法国最大、最高、最长的哥特教堂——亚眠大教堂
比起建于哥特式巅峰时期的亚眠大教堂,建于12世纪的沙特尔大教堂,还是不够高大。
法国最高、最大、最长的教堂——亚眠大教堂
来到亚眠大教堂时,也有一场弥撒在举行,规模没有在沙特尔遇到的大。环顾四周,被亚眠大教堂内部恢弘的气势、精美的雕刻、富丽的装饰而倾倒。圣坛是最吸引人的焦点,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侧殿过道旁的圣经故事雕塑令人炫目,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不论内部还是外部、正殿还是侧殿,亚眠大教堂都传递着高阔的意境和氛围,不愧是法国最高、最长、最大的哥特教堂。
亚眠大教堂不仅是哥特式建筑顶峰时期的佳作,更被称为“石头上的百科全书”,因为教堂的墙壁上不仅有基督教先知、信徒和法国历代国王的画像,还有许多著名的宗教题材的雕像,这些雕像表现了宗教修行、圣人传记以及上帝创造人间的历史;正门的雕塑《最后的审判》、北门的雕塑《殉道者》、南门的雕塑《圣母生平》,更被称为“亚眠圣经”,是雕刻中的绝品。
亚眠大教堂不仅是法国最大的教堂,也是法国最美的教堂之一,从里到外,精美的雕刻和物品,多达四千多件,这些木雕和石刻再现的几百个故事,对于中世纪时大多目不识丁的教徒们来说,简直就是一部直观、立体又活生生的现实版圣经。
(作者、摄影:西行君)
(2017-07-15)
2017/07/10 星期一 花椒看电影 第3篇|理发师陶德
当电影运用悲伤、痛苦和死亡等主题的黑色风格,去剖析我们阴郁的情感世界,就形成了——哥特式电影。孤独、黑暗、高贵却饱含对美好的向往。
在这一方面,蒂姆伯顿最能拿捏的恰到好处,特别是在和约翰尼德普的合作中,哥特风格简直发展了300年!
如果你期待着一种极致的残忍,残忍到能够让你忘记生活中的一切,而只记得屏住呼吸、睁大眼睛,忍耐着狂躁的心跳注视那被黑色、灰色和血红色染遍了的银幕;如果你需要一种极致成美丽的残忍,那么这部哥特式电影《理发师陶德》绝对是你的首选。
很多人冲着德普波顿神话去看了,虽然说有些不理性,但是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作为音乐剧改编,约翰尼德普在片中一展歌喉,过足了嘴瘾!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德普的表演、歌唱都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极致的体验!
一片一开始,陶德在驱逐了15年后,带着仇恨回到了伦敦。他的妻子露西已不知所踪,而女儿乔安娜则被法官作为养女囚禁在深宅里。陶德遇到了一直暗恋他的馅饼店老板娘洛薇特夫人,她便让他在馅饼店楼上重新开张了他的理发店。随着他不断杀人做为肉馅,渐渐的馅饼的生意好了起来,托德一直在等着法官的到来以复仇,然而最后,没有人等到想要的结果。
开演不到5分钟,发现竟然是歌舞片,竟然还是德普献声,更是意外的收获!了解德普的都知道,摇滚梦算是圆了。
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才华已经不需要锦上添花了,配色、取景、运镜、流畅、音乐对白与人物剧情的协调、鲜红但不血腥的画面处理(虽然每次割喉我还是都无法自制的瑟缩了一下,我的本能反应真是太捧场了),服装与化妆更是无懈可击,色调的融合与凸显都充满了舞台剧的张力!
如果说仇恨有灵魂,陶德就只是一只傀儡,一具被仇恨冲昏头的外壳。
陶德是心狠手辣的人,所以当另一个理发师大卫出现,并且企图提醒陶德他的过去的时候,他能得到的只有死亡。每个人都有不想提起的过去,在陶德极力想要掩埋的时候,在他已经换了新的身份容貌一心只想着报仇的时候,半路拦截的人当然只有死路一条。
维洛特夫人付出了这么多,深深爱着陶德,帮助他策划和实现复仇计划,并在那样一个时代让他赚得满盆钵满,虽然做法不够正派,近乎残忍。最终却被挚爱推进火海,每一声惨叫都很复杂吧。
洛维特夫人很动人,她做足了一个女人为了爱情可以做到的一切。
爱一个男人,洞悉了他的一切,他的爱情,他的仇恨,他的计划。
爱一个男人,帮助他在菜市场一夕之间扬名立万。
爱一个男人,帮助他杀掉所有其他人,我甚至还可以帮助他把尸体剿成肉馅,毁尸灭迹。
爱一个男人,最终死在他的手中,被他推进地狱一样万劫不复的火焰。
那个投奔他们的男孩对陶德的憎恨,对洛薇特的爱恨交织。致使最后,他用陶德惯用的方法杀死了陶德。
本片的大反派竟是Alen Richman,在哈利波特中饰演斯内普教授。我太喜欢他那个气愤的脸部抽蓄肌肉表现了。这样的表演很学院派,这种不疯魔不成佛的角色确实很考验演技!
关于此片,个人有一个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地方,最喜欢的是,影片结束于被割开喉管的陶德抱着亡妻而血流满地,而没有结束于陶德女儿与水手的未来,总算是没有来个俗套的happy ending。
最不喜欢的是,影片安排陶德的死,但是却假手于洛薇特夫人收养的孩子,躲着的他最后现身杀人总觉得有点突兀。
(2017-07-09)
哥特式的顶层公寓,以现代的装饰和色彩的流行而复苏。这套三居室的顶层公寓是由英国公司的Thomas Griem工作室设计的,它的建筑曾经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米德兰德酒店。
无论是在身高还是在设计上,都是这个令人惊叹的阁楼式阁楼——三层有趣的建筑,现代的陈设和奢华的装饰。设计师被赋予了创造性的自由,并开始将所有现存的作品都
一楼的用餐区是开放式的用餐区,还有一个私密的起居区.
在较低的生活区,另一间起居室被一扇哥特式的玫瑰窗所忽视,并被裸露的木梁所包围,这些横梁将眼睛向上倾斜,使其眼睛向上倾斜。
内嵌式的橱柜和一个休息区,隐藏在通往楼上的楼梯下面。
玻璃的“拦路”把视线从家里开了。
脚下的浅橡木地板是一种现代的与乡村风格的橡木框架的补充,突出了房屋和卧室阁楼的倾斜结构。
色彩鲜艳的颜色会在自然材料和织物上带来明亮的光芒。在这里,布里顿葡萄牙队的利马侧板上有一种橙色的色调。
意大利B&B航空公司的都市椅在阳光充足的黄色阴影下,邀请你去探索——并承担一份负荷!
这间卧室里有一种梦幻的、柔和的色调,是白色和灰色的,还有一种小而重要的流行色。透过大窗户的光线,在倾斜的墙壁和弧形的门上,发出阴影与光的相互作用。
与门口的曲线相呼应的是,一个内置的抽屉可以提供秘密的存储空间。
墙上的另一条曲线定义了睡眠区域。
这一层的每一间客房都能看到彼此的沐浴照。每个浴室的天花板上都挂着一个吊灯,一个是黑色的,一个是白色的。大理石的墙壁和地板,以及玻璃内部的墙壁,都是这些奢华的空间的一种圆滑、精致的装饰。
部分墙壁很快就显露出了它的用途,就像一堵滑动的墙在卧室外折叠。瞧,需要隐私!
玻璃的护罩对家庭的开放观念美学至关重要。在对面的墙上,有一扇门通往主浴室。
富丽的大理石墙壁通过一个玻璃淋浴房展示,用内嵌的架子来存放药水和洗液。
Floor plans
Floor plans
Floor plans
(2017-06-23)
文 | 颖
一提到哥特式,你是否会联想到鬼屋、《呼啸山庄》或者是涂着黑色指甲油的苍白幽灵呢?放松点吧,把哥特式和这些恐怖的词分开吧。实际上,原始的哥特式风格是为了把阳光带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教堂里。越过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哥特式的定义,我们最好是回到原点,即回到哥特式的起源及其风格。
△有助于采光的大窗户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哥特人,一个所谓的野蛮部落,一直以其独有的狂暴著称于欧洲各个地区。如果不是匈奴的入侵,他们甚至有可能攻占整个罗马帝国。在建筑方面,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傲人。但就如许许多多的艺术术语一样,哥特式一词最终被应用在某种特定的建筑风格上。这种风格与之前基础的建设体系相比,算是跨越了一大步。当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相对和平使文化的发展和伟大的建筑计划成为可能时,哥特式风格就从罗马式建筑风格中发展起来了。大约在1000年到1400年期间,人们建立了若干个重要的教堂,尤其是在英国和法国。这为建筑师和泥瓦匠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以创造出更为复杂和大胆的设计。总体上说,哥特式建筑主要用于教堂,在当代普遍被称作Opus Francigenum(法国式)。
△罗马式建筑
△肋架拱顶
△尖肋拱顶
哥特式风格建筑最基本的元素就是尖肋拱顶,这可能是从伊斯兰建筑借鉴而来的。这种设计使得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从而减轻了其他结构元件的压力。所以,与罗马式教堂里的柱子不一样,新的柱子更细长,一直延续到屋顶,成为拱顶的一部分。从此,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在拱顶中,我们可以看到天花板中心的肋架拱顶。肋架拱顶是哥特式建筑的另一显著特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尖肋拱顶和肋架拱顶的原型最初是出现在罗马式后期建筑中的。
对建筑和设计的全新阐释带来了更多梦幻般的拱顶设计和装饰。细长的柱子和较轻的推力系统成就了更大的窗户,由此吸收更多的光线,改变了罗马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感觉。这些大窗户应用了源自阿拉伯国家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
△玫瑰窗
早期的哥特式风格逐渐演变成诸如镭射样式的风格(大约在14世纪)。那些在窗户上华丽的石雕——即人们所说的窗饰——变得更加活灵活现。肋架拱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随着装饰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在15世纪大受欢迎。扇形拱顶从顶部延伸开来。
窗户、窗饰、雕花和拱肋共同组成了哥特式教堂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可以说,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在哥特式建筑晚期,几乎每一个建筑表面都附有装饰。虽然这样一个建筑整体上看是连贯的,但乍一看,却难以辨认那种秩序感。
哥特式风格的顶峰时期过后,人们的品味再次倾向于古典时期的整洁,尤其是那些直线和几何图形。正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才适用于中世纪风格,并对后世其他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直到今天,哥特式仍然是我们在建筑学中所使用的术语。
△法国巴黎圣母院
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哥特式雕塑
哥特式雕塑与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实际上它甚至可能被称为“建筑雕塑”——因为典型的哥特式大教堂的外观上装饰着圣徒的立柱雕像,叙述着各种各样关于圣经主题的故事。哥特式雕塑为欧洲雕塑家创造了巨大的收入来源。
△哥特式雕塑
哥特式雕塑倾向于贴近人与自然,表现出一种人本主义精神,在雕刻风格中主要呈现以下两种类型:一类严峻挺拔,衣纹转折鲜明利落,如那些人像雕塑可谓是“瘦骨清像”,有超凡脱俗之意;另一类则人物动态多变,生动自然,转折圆润,但均没有摆脱对建筑的依附。
早期的哥特式雕塑与罗马式雕塑只是稍有不同,这一点在沙特尔大教堂上可以看得出来。但在12世纪和13世纪初,哥特式雕塑变得更加真实,以兰斯大教堂为例:人像雕塑拥有个人的面部特征和身体特征,姿势和手势也更加自然、更加逼真。在1250年到1400年期间,雕塑发挥了更为突出的作用,大教堂的外墙上出现了大量的雕像。
大约从1375年开始,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1450年左右,法国的哥特式雕塑越来越多地受到意大利发展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的影响,虽然在那个时候,传统风格(特别是木雕)在德国和北欧其他地区仍然存在。
本文作者威,秋爷。如需转载,请联系秋爷微信公众号(ID:秋爷),并注明出处。
(201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