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没有中国文化,“台湾最美风景是人”已成记忆

由 巫马言 发布于 综合

前几天,台湾岛内鼓吹“台独”的某绿色媒体,发了一条被称为“哭晕地理老师”的大陆新闻:“三峡大坝泄洪淹掉凤凰古城、黄河水杀到钱塘江口”。此文一出,岛内有识之士指出“不是傻就是坏”。

岛内绿媒一直以攻击污蔑大陆为能事,只要耸人听闻能吸引眼球,基本的常识都可以不顾不要,所以刊出这样的新闻就一点也不奇怪。也许,他们知道这个地理错误,但只要坚持攻击大陆这个“政治正确”就行。还有,他们可能还真不知道这个地理概念是错的。

自李登辉时代开始,台湾岛内进行多次教科书的改造,从开始偷梁换柱地用“台湾史”代替中国史,到现在彻底把中国史归入东亚史,使中国史成了台湾的“他国史”。蔡英文终于集李登辉、陈水扁之大成,走完了“历史台独”的最后一里路。

没有了“长江、黄河、长城”教科书教出来的孩子,当然不会有中国认同,也不会知道长江黄河的壮美。现在,这些从小学习“台独”教科书的孩子,有的已经进入大学,有的已经走上社会。这几年,民进党当局在岛内掀起“反中抗中”浪潮,教改后成长起来的青年正是他们的社会基础。这些人从小被灌输“反中”理念,基本没有来过大陆,许多人更不愿意了解大陆。只要坚持“反中抗中”,以他们对大陆的有限了解,闹点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也没人会责怪他们。

为了“台独”这个历史“大业”,民进党对台湾青年“洗脑”还不够,现在还正把台湾变成“侏儒”。新近出版的教科书竟然称日本是台湾的“母国”。这种连日本人都感到错愕的说法,其实在民进党嘴里说出来是很流畅的。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就称“日本是‘大哥哥’,台湾是‘小弟弟’”。前立法机关负责人苏嘉全也肉麻地说“台日是夫妻”,民进党当局“驻日代表”谢长廷不但不为台湾争权益反而处处维护日本利益,被台湾民众称为“助日代表”。这种教科书和当权者教出的孩子,还能堂堂正正走向世界大家庭吗?

民进党之所以要培养这些政治“侏儒”,是“台独”政治决定的。民进党“台独”搞了几十年,各个时代的“台独”形态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文化脱中”。只有“文化脱中”,才能构建起新的“国族认同”。教科书的“去中国化”是“文化脱中”的直接抓手。从台湾社会的政治现实看,“去中国化”正在改变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青年人的“国家认同”,台湾社会在快速“绿化”。

然而,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并不满足于用教科书来逐步“绿化”青年人,而是要直接插手校园,更快更方便地催生出更多的“绿色”青年。前段时间,台湾师范大学征集新的校歌。唱了几十年的校歌为什么要改呢?原来老校歌里有“重归祖国”四个字,这当然政治不正确。岛内最有名的台湾大学学生会向校务会议提案,要求成立“校园转型正义小组”,调查处理校园内所谓“具威权意象”及“不义遗址”,目标就是台大校园内的“傅钟”。“傅钟”是为纪念原校长傅斯年而立,已是台大的校钟,只是他与国民党相连,有“中国文化”意象,成了必欲除之后快的形象工程。这个提议虽未通过,但民进党当局的“党产会”负责人杨翠已发出声援之声,“傅钟”还能挺立多久令人怀疑。民进党当局把手伸进校园,就是要把学校变成培养“天然独”的基地。

民进党经过几代人的操弄,特别是蔡英文当局利用全面执政的优势,“去中国化”正在步步推进。只是,这种为“台独”服务的“去中国化”会给台湾造成无穷的灾难。没有中国文化,“台湾最美风景是人”已成为记忆。民进党当局推动的“反中抗中”路线已使岛内政治进一步民粹化。“投日靠美”的“台独”战略,更让岛内意识形态进一步自我殖民化。

只是,当民进党当局进一步控制学校,培养出更多的“绿色”青年,甚至将台湾社会基本“绿化”,让和平统一遥不可及的时候,台湾最后可能只会剩下一抹“残绿”。

来源: 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