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这个优秀的大学生,回乡种田已经5年了

由 卯秀珍 发布于 综合

凌晨2时,海丰县万和照祥农产品市场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本地和外地的农户、批发商川流不息地穿梭在市场里,对新到的蔬菜进行打包分发。而每天最早来到这里的人群中,必定有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他叫郭炳霖。

毕业于广州某大专院校的郭炳霖,回乡当农民已经5年了。他告诉记者,现代农业已经不是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了,它需要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因为热爱,所以扛起锄头

324国道旁的海丰县可塘镇是今年刚认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郭炳霖创办的蔬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泰霖种养专业合作社就位于该镇的罗山村。

记者见到郭炳霖的时候,他正在一块收割后的田里开拖拉机耕田。在高高的绿色耕王拖拉机上,身穿迷彩、皮肤黝黑的郭炳霖熟练地一边手握着方向盘,另一边头转过去看着开垄过的地,成群白鹭紧紧跟在拖拉机后面,随时准备捕捉新翻出来的小虫。

大学毕业后,郭炳霖先在广州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任职,和同龄人的想法不一样,他很快就对这种白领的生活厌倦了,选择回到家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扛起锄头种田,从2015年5月到今天,他种的田从最开始的5亩到现在的600多亩。

“现在很多学生连水稻种在哪里,长几季都不知道,而我不一样,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就帮父母种地,我是真喜欢农业。”郭炳霖告诉记者,刚回村的时候,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村里的老人很多都说我一个大学生居然回来扛锄头下地,甚至我爸妈也不同意。”

郭炳霖选择种地的理由很简单,“眼看着村子里人越来越少,只剩十几位老人还住在这里,许多老人也不种田了,那这个地总得要有人去种啊,大家都不种,那就我来种,我的书也不是白读的,当农民也要当新农民。”

万和照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郭炳霖的每天工作的最后一站,他需要将自己农场种植的蔬菜运送到这里售卖,同时也从批发商手里采购一部分蔬菜和瓜果送至自己的生鲜超市,“晚了就没有竞争力了”。

这真不是一个轻松活,“每天从市场忙完回去都到两三点了,然后倒头就睡,早上7点半再爬起来忙超市和社区的订单,之后再回农场劳动,晚上还要给蔬菜打包,一天下来睡眠也就5小时睡眠吧,如果对农业不热爱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农业有了新玩法

随着流转过来的土地越来越多,2018年末,郭炳霖创立了自己的蔬菜品牌,紧接着就赶上了火热的电商潮,搭建起生鲜电商平台,通过建立小区团长推荐制,在海丰各个社区得到了相当的份额,在2019年也拥有了两家自己的生鲜超市。

“对于那些还在城里为找工作发愁的毕业生,我真的建议他们下乡来看一看”,郭炳霖介绍,有了现代农业机械的帮助,现在种田的效率跟以往已完全不同了:一台无人机一天就可以给几百亩地施肥、洒药,耕田、插田、收割也都全部机械化了。他当着记者的面操作起那台大疆无人机,熟练地在稻田上飞过。他说,这台无人机要四万多元,他当作宝贝,为了避免发生事故,他还专门考了无人机教练飞行证。

“因为当前农村正处在传统农业向新农业转变的关键期,随着城镇化和电商的发展,新农业可以爆发式增长,但必须要大量年轻人进来才有希望”,郭炳霖以自己这几年的发展经历告诉记者,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移居海丰县城,他们对新鲜农产品的要求一点也不比大城市的人低,而有着新鲜优势和价格优势的本地品牌做起来未必比大品牌差,他们的社区团购就做得非常好,在疫情期间,后台订单量还有增长。

这种增长是用惨痛的教训换来的。以前农场的果蔬摘下来以后只能等着批发商来收,碰到市场好的时候还能赚点钱,而到市道不行的时候,别人根本不会和他谈价格,给多少就是多少,有时收入还不够付工人采摘的工钱。也就是从那时起,郭炳霖下定决心,一定要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现代农业绝对不是仅仅卖农产品,”郭炳霖指着农场的果树区,“那里正在搭建烧烤区,准备搞自由采摘和农家乐,预计年底就能完工。”他表示想融入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因素,通过直播探索农业的新业态。

当然搞农业还是累人的,郭炳霖就有另一个身份——海丰县长跑协会副秘书长,他曾参加多场国际马拉松赛。“跑马拉松和搞农业都一样,需要持久的体力和耐力,都是孤寂的事。”

海丰县科工信局副局长马志贤表示,现在基层乡镇太需要郭炳霖这样的年轻人了,“大学生回乡创业最需要的就是示范效应,一条村有一个人带头,农村就会大变样。”

【图文记者】项仙君 实习生 李奂

【视频拍摄剪辑】李奂 项仙君

【作者】 项仙君

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