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台采访」王辉耀:中国不是世界的威胁,世界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王辉耀:中国不是世界的威胁,世界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酵中,2020年中国“两会”圆满闭幕,为全球抗疫、恢复世界经济重振信心。但与此同时,疫情加深了全球化的挑战,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增加。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接受了德国电视一台的采访,就中美两国互相的信任程度、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全球化趋势等话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德国一台:您如何看待中美两国互相的信任程度?
王辉耀:中美之间的关系可从文化和历史因素来看,尤其是自中美建交以来的最近四十年。首先,中国一直在迅速崛起,经济发展良好,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哈佛大学教授、肯尼迪政治学院首任院长Graham Allison所说,当崛起的大国出现时,必定会与现存大国有一些竞争,伴随而来的是可能会发生的冲突。
其次,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但很多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认为中国走上了世界舞台,就应将其变成西方的一员,使其融合,但这可能是美国一些人具有冷战思维的一厢情愿。实际上几十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各国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弱化,市场经济与国际贸易趋同性加强,不存在不同阵营之间互相割裂分离的情况。但仍然有一些国家认为,中国没有成为西方的一员或没有与西方融合,并因此要开始遏制中国。
第三,全球化发展受阻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治理落后于全球经济实践。例如美国悬殊的贫富差距导致美国选民心态失衡,中低收入阶层扩大而不是缩小。现在华尔街1%的人口拥有的财富差不多与美国50%人口拥有的财富相当。美国老百姓想要“公平”的经济机遇,然而由持续增长的中美贸易所给美国带来的财富增长,多年来被美国少数人阶层所拥有,并没有予以美国普通民众以实利,反而制造了不断扩大的财富分配不均,美国老百姓对此并不满。特朗普总统利用美国民众的这种心态去扩大自身的政治支持,对华贸易冲突也正是为了增加自己在选举里的支持。此外,中国一直是美国大选年的抨击对象。现在正值美国大选,中国又一次作为典型对象遭到批评和攻击。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地球村的公民本应该团结起来,一起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幸的是,对此两国立场方面分歧更大,导致中美关系越来越恶化。
最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美国人会说美国是民主国家,每四年政府会换届,但我们也看到西方民主体制所经常带来低效率和新一届政府对上一届政府的否定。而中国政府一直存在,一个五年计划接一个五年计划,认准一个目标不断发展。要看到的是,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模式一直存在,中国繁荣也是中国人勤劳勇敢干出来的。中国就真的有那么不同吗?要看到的是,中国还在不断的向世界敞开大门,对国际多边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开放的中国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因此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中国。
可以提升的是,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创新一套新的叙述方式,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中国面向国际的叙事体系如何更好的为国际上来答疑解惑,更好的解释这些问题今天显得更为重要。中美中外需要加强沟通交流。自北京奥运会之后,来华旅游的国际游客几乎没有增长,百闻不如一见的人少了是个问题。不仅来到中国的游客减少,在中美两国的记者也有所减少,这都是不利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中美两国处于长期不信任的状态,导致中美目前的局势恶化。
德国一台:中美会陷入“冷战”吗?
王辉耀:在美国,很多人都在谈论,即将发生一场新的“冷战”,而在中国,这个词被提到的频率远不如美国。中美两国处于两个叙事体系中,特别是现在,新冠病毒在中国被迅速遏制,尽管开局非常艰难,但最终转危为安,成功控制了新冠病毒的蔓延。现在中国国内各地复工复产复学,中国经济逐渐恢复正常运转。但仍有一些西方政客将中国当成危机的替罪羊,相比之下他们处理疫情之中应该能看到中国把疫情控制住来之不易,不应该甩锅中国。此外,随着中国的生产变得高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高铁网络,并通过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来展开一带一路的创纪录的班列,可以向世界各地运送货物和物资,中国的经济复苏出色,也对于仍旧在疫情中的世界来说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中国,中美两国政府在过去一年里没有召开过面对面双边战略对话会议。此外,特朗普总统周围的高级顾问都是鹰派,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中美关系因此容易遭到损害。但总的来说军事“热战”的可能性较小,没有一个国家能承受世界遭到毁灭。但我认为有可能的是科技“冷战”。如果美国强行将中国的5G高科技封锁,那或会使历史倒退。历史上,美国拥有众多科技发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现代美国开发了互联网,全人类都在用。我们不可能出于“安全原因”不使用这些技术,或者不坐美国波音飞机,或者仅仅因为这些产品或技术来自美国公司,就不想购买相关产品。美国试图阻止5G技术进入美国,但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通讯网络技术,是经过多年实践和试验的,是人类最新的技术和发展,理应为全人类所分享。现在美国已经开始了“贸易战”,加上技术战,而这只会让中美两败俱伤。
德国一台:中美关系是否因此次疫情而恶化?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如何?
王辉耀:未来可能预见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分裂。但近年,亚洲经济更加繁荣,未来其GDP占比有望超过世界的50%。现在中日关系也保持得较好。如今世贸组织(WTO)正受到严重威胁,因为特朗普总统扬言要退出WTO。而疫情正是自从联合国成立75年来从未有过的全球危机。因此,这确实对全球化进程施加了巨大压力。但中国一直支持和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例如,中国一直在持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FTA)和自由贸易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积极进展。未来,中国也可加强与欧盟进行合作。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我也建议欧盟应该成为调解或平衡中美关系的一方,因为欧盟作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能发挥重大作用,不应该旁观,而是应该积极主动调解中美两国真正达成共识。
德国一台:在南华早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您在解释这一事实时也提到了这一点,即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中美之间的会晤减少了,请您具体解读一下。
王辉耀:自从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我们看到中美两国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例如,旅游、智库学者的学术交流的活动均减少了。自特朗普总统于2017年访问中国后,除了去年的G20和大阪会议外,已经有一年没有召开如此高水平双边的会议,官员的互访也基本中断了。此次疫情加剧了这种沟通交流上的困难。中美两国举行面对会议频率降低了,而面对面的会议是对中美双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美的宗教信仰文化等不尽相同不同。中美在价值观上也有很大不同,中国很多时候奉行集体主义价值观,要兼顾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个人常常要考虑集体利益,譬如湖北武汉的封城举措,可能牺牲不少个人行动自由。但获得抗疫成功,而不像西方国家可能过多强调个人权利,因此抗疫代价也比中国大很多。因此,中美确实存在一些差异,美国不应期望中国与美国相同。其次,这次疫情也表明,中国的抗疫体系如此高效持续,并在经济复苏中发挥了作用,应该看到邓小平所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意识形态差异不应该成为中美两国渐行渐远的理由,我们互相应该可以包容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如果中国真的能很好地提升世界GDP三分之一以上的贡献率,,如果中国能够建立世界上最快的高铁运输网络,如果中国能够建立全球最快5G系统,可以用廉价的优质产品给全世界提供最方便的美好生活产品支持,提高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使一些国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水平,那为什么不呢?如果中国经济表现良好,对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中国不是世界的威胁,世界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德国一台:您如何看待南海和台湾问题。您认为未来会发生什么?
王辉耀:南海是一个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回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领海。如果有冲突和争执,应该让中国与该地区有关国家解决问题,不应有第三方直接参与进来与所涉及的国家对抗。南海行为准则可以区域国家自己建立,相信他们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甚至共同开发。多年来,台湾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中国内政。如果现任的美国政府打算撤销尼克松总统以来的四五十年的美国政府一贯的传统,那是非常不幸的。中美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双边的问题,也许需要建立新的叙述方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也是中美建交四十年,中美已经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互为全球主要贸易合作伙伴等,但我们要去应对中美面临脱钩这一挑战,需要不断增进沟通和交流。因此我认为双方都需要冷静,不能让民粹主义占上风。
中国通过自身发展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避免世界陷入衰退。通过做好做优中国经济,中国可以支持全球价值链,可以为支持全球经济做出贡献。中美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国,不能像特朗普总统所说美国第一,中美也需要为做好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