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陆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促进消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还有哪些举措可以提振消费?企业需要哪些政策的扶持?
8月9日,在2020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消费分论坛上,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王岩、蒙牛集团副总裁魏薇、北京庆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阎希娟、银泰商业集团品牌总经理吴嗣川4位嘉宾针对消费券、企业需要的帮扶政策各抒己见。专家提出,除了短期发放消费券,从促进消费的长期举措来看,要通过保证居民就业来提高居民收入,同时提高商品的质量,打造一些自主品牌,把中高端的消费红利留在国内。
新京报:目前多地已出台多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疫情新常态下,还可以有哪些提振消费的举措?需要得到哪些政策支持?
阎希娟(北京庆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在疫情常态化的新模式下,餐饮业除了继续努力外,也非常希望政府能够从舆论上、政策上给餐饮企业一定的支持。第一,建议尽快出台关于餐饮消费的舆论引导方案,通过提倡做好常态化防控的情况下,合理引导消费者到店就餐,增强顾客的消费信心,增强餐饮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第二,建议继续加大和调整优化北京消费季等活动,把更多消费者从线上引进门店。第三,建议继续延长大型餐饮企业3项社会保险单位减半征收支持政策,真正对合规成本较高的企业起到帮扶和促进作用。第四,希望能够增强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在疫情结束之前,继续允许规范的外摆经营。
魏薇(蒙牛集团副总裁):疫情期间大家的乳制品消费意识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
一方面整个行业的回暖依赖于消费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消费信心。我们希望能够为食品企业、消费品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呼吁消费者能够理性地去判断谣言,坚定对我们国产食品的信心,支持民族食品行业的发展。
吴嗣川(银泰商业集团品牌总经理):消费券对于提振百货行业的信心来讲是非常好的。5月份杭州市政府发了一批消费券,银泰的整体销售都是非常漂亮的。所以我觉得消费券可以继续发放。同时,我们整体关税其实还是偏高。如果能把关税降低一点,在供给侧方面是非常好的促进。此外,杭州市公布了第一批杭州市新零售企业的名单,说明新零售形成了共识,这样的政策扶持应该进一步继续。
新京报:请专家分析一下还有哪些对消费促进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出台、应该制定哪些更好的政策,对消费进行鼓励和刺激。
王岩(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短期来看,国家从财税、金融方面对复工复产有全方位的支持,这对供给端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消费端来讲,包括发放消费券、举办购物节、放宽汽车消费的限制、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家电以旧换新的节能补贴,都活跃消费市场,积极地促进消费的回补。
上半年全国各地已经超过50个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来实现消费市场的复苏。同时,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它。在一定的消费复苏的情况下,还是要根据情况适时地退出。
除了短期的消费政策,从促进消费的长期举措来看,第一点,仍然是要通过保证居民就业来提高居民收入,真正地实现最终促进消费增长的目标。第二,从消费的客体,还是要提高商品的质量,让消费者更加认可我们的国产品牌、民族品牌。第三点,从消费载体来看,聚集国内外优质消费商品和资源,更好地把外流的消费吸引回来,把中高端的消费红利留在国内。最后是消费环境的营造,包括整治假冒伪劣,公开红黑名单制度,从而实现对供给市场的一种监管。同时,也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消费的宣传和引导,引导大家更好地恢复消费信心。
编辑 王琳 校对 吴兴发
产经频道 市场第一线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