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产业化

工业化

金融化”会是接下来整个国内电影产业的三个特征

市场逐步回暖。

随着国庆档对电影市场的升温,就目前来说整个电影市场有逐步回暖的趋势。在整个第四季度,还有部分优质影片入市,相比二三季度来说整个市场还是有希望迎来一个比较理想的收官阶段。

刚刚闭幕的北影节,成为了整个产业“发声”的一个聚集地。对于过去一整年的复盘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依然能够看到整个产业未来的“风口”。就从北影节的复盘来看,产业化、工业化、金融化必然是整个国内电影产业未来的三个特征。

疫情对于电影产业的重创已经是既定事实,在全球电影产业“大洗牌”的低谷期,国内电影产业能够迅速复工,某种程度上抢占了时间上的先机。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恢复到疫情之前,原因在于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流动的状态。

疫情之前的中国电影产业就处于一个转型的变革前期,而疫情之后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电影产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就站在了一个“新风口”,回归到产业本质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

北影节作为一个“平台”,在暑期档过后国庆档来临之前,给予了整个产业重新“把脉”的机会。

1

资本

金融化,必然是未来的大趋势。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相比2016年整个电影市场的“资本狂欢”,如今的电影市场已然来到了一个资本退潮的低谷期。资本的迅速撤离,一方面在于疫情前电影市场就呈现出一些“天花板”式的发展瓶颈,想要让产业和资本结合的密度增高,必然需要整个产业持续转型。但在当时的阶段里,头部化效应加剧,两级分化过于明显,对于资本来说就处于一个溢价和无价的两极之地。

另一方面,连续两年的疫情让资本也迅速看清了传统电影产业所面临的“脆弱性”。实际上在整个电影发展的历史进程里,电影产业的发展都没经历过如今的“劫难”。电影院长期的关停以及互联网消费的崛起,对于传统的电影商业模式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所以自身的脆弱性加上新消费形势的崛起,让资本对于整个产业的视角发生了变化。

在北影节,关于投融资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从结果上来看,也的确有一些实际措施让整个产业看到了希望。

作为北影节长期的合作伙伴,在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的现场,北京银行正式推出“电影+”版权质押贷融资产品,以电影优质版权为核心,围绕电影及电影延伸产业链,再次升级电影金融融合服务供给。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从更具体的角度来看,北京银行针对初创期,推出了文创普惠贷;还有依托于政府的文化的贷款补偿政策推出文信贷;针对文化园区我们的小微企业有文园贷;针对成长期的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门针对信用贷款,还有项目的贷款,专门针对影视这个项目提供专有的融资服务;还有针对成熟期的企业,比如说他的并购,上市辅导和发债等等都可以进行一个提供,

据悉,北京银行迄今已为9700余家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资金逾3600亿元,其中为1000多家影视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过240亿元,参与了《战狼2》、《夺冠》、《你好,李焕英》等影片的投融资工作。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一直以来,金融化都是好莱坞支撑整个全球发行体系的核心命脉,但是在国内往往只是少数头部公司的“专利”。缺乏足够的商业体系支撑以及完整的产融结合模式,让影视公司始终无法和金融结合的更紧密。

但是从北影节北京银行一系列的实际举措来看,起码产融结合已经步入了正轨。除了北京银行长期推出的金融产品外,在疫情爆发后北京银行也第一时间推出京城贷,主要针对有融资的企业,解决在疫情期间资金链的影响。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对于影视产业来说,金融“输血”是一个必然。在一个围绕着“资金、资源”为轴心的内容产业,倘若缺乏足够的资本形成投入产出的循环,仅仅依靠产业内容有限的资本,那整个产业想要获得理想的发展态势将极其困难。而反过来,一旦产业同金融的通道打开,整个产业想要迅速回暖并非没有希望。

2

产业

产业化进入到了产业对话的核心主阵地。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在整个电影市场年票房突破600亿之后,产业的主流声音已经逐渐开始思考中国电影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但是由于两年的疫情,现实的困境某种程度上声浪高于了对于未来的探讨。

在北影节期间,关于产业化的问题一共有三个部分:一是5G影响;二是IP授权及衍生开发;三是实景娱乐以及影都建设对于经济的带动。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在今年北影节的论坛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认为互联网对于电影行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科技创新的发展实现了观众观影的便利化。但随着区块链和5G的发展,可能会在未来改变行业的商业模式。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流媒体平台和电影在商业模式上的确做出了一些改变。例如在去年疫情期间,《肥龙过江》等影片就采取了“单片点播”的模式直接入网。随后流媒体平台顺势推出了“云影院”,这是现阶段互联网平台和传统影院售票模式的一种结合。

虽然传统线下影院消费不会被取代,但是互联网消费的便捷趋势以及内容渠道模糊化,是否会因为5G技术更普及从而让流媒体观影成为更主流的选择,实际上是整个产业接下来所需要关注的重点。

此外,今年的北影节闭幕式和颁奖典礼采用实时多点连线技术,通过网络云端与现场同步参与闭幕式颁奖典礼。电影节通过运用虚拟技术,在影像上加入“天坛奖”虚拟奖杯,颠覆了传统国际电影节的模式。

这可以看作是疫情下的“应变之举”,但也应该看到随着5G和云时代的来临,云端化必然会革新整个产业多个环节的现有模式,促进电影产业的迭代升级。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此外,在IP授权和衍生领域,根据相关数据披露,2019年我国的电影票房是642亿人民币,衍生收入891亿人民币。去年授权商品零售额达到1106亿人民币,其中有58%来自于影视娱乐品牌的授权。围绕品牌授权业,目前在上海、香港、深圳形成了三个大的交易市场,

尽管国内IP授权和衍生产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是在论坛上,也能看到博纳成立博纳优品等布局,对外品牌授权形成统一的出口。

在本届北影节上,还设立了怀密线的“开往影都的列车”。怀密线由北京北站出发,终到古北口站,串联了西城、海淀、昌平、怀柔和密云五区。再加上怀柔“中国影都”的持续发展,能够看到电影对于周边经济带动有更大的可能性。

3

青年

新人才的“工业逻辑”。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这两年,各大电影节创投成为了整个电影节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从中可以看出整个产业对于新人才的迫切渴求。但是从实际的发展过程来看,不少电影节的创投项目大多“销声匿迹”。

从创投项目走到市场完成整个流程的“闭环”,实际上是对创投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大量创投单元林立,创投项目也参差不齐。缺乏足够的“工业逻辑”,实际上让很多创投项目反而浪费了整个产业的资源。

北影节创投在一些特征上能够看到,电影节作为一个平台所做出的努力。例如,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项目创投从2020年12月底开始征集,经历九个多月的初审、复审、培训工作,终选出入围终审路演的17个项目。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但终审路演并非只是项目”艺术阐述”,评审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青年影人和创投项目“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观众”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活动当天还有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市场顾问委员会的成员。

本届项目创投特别增设市场决策团,邀请了20位来自业内一线影视制宣发公司的代表,组成“市场决策团”,从产业视角出发,对17个项目进行电影创作、市场可执行性、商业潜力等多维度的综合考量,从入围终审的17个项目中各自评选出最具投资潜力和市场可能性的电影项目。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而且在今年

青年影人论坛上,主题也是“工业意识与主流表达”。

从这两方面都可以看出,北影节对于创投项目的定位是清晰的,创投项目究竟是艺术至上还是培养具有“工业思维”的市场化人才,这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从整个产业的需求来看,2017到2019年电影市场之所以能够迸发出活力,从而推升整个电影达到一个新的市场高度。关键在于“新人才、新类型、新题材”的逐步确立,从产业的角度来说也必然需要能够进入主流市场的人才形成体系。

在北影节期间,能够听到的主流声音在于在文化强国战略力电影所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作为与大众接触密度极高,大众化效应极强的电影,对于其他文娱产业以及经济发展的带动影响是值得肯定的。而明确未来整个产业的发展特征,只有抓住产业的“风口”,电影节才能获得更大的产业认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70 字。

转载请注明: 紧抓“风口”的北影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