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正盛!手续费收入抢眼,券商股能否迎来喷发?
诚然,券商今年以来的业绩表现不差,尤其投行业务,在一级市场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内地券商不论投行业务还是A股的交易业务,在上半年都有相当不俗的表现。债券一级市场也为头部券商贡献了理想增长。然而,虽跑赢长期被遗忘的银行股,券商的股价表现总显得后劲不足。
最近,国内五家头部券商都公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第三季度以及前三个季度业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表现。
中信证券季度利润转跌
相信大家又被刷屏的正面报道骗了,中信证券第三季度业绩其实说不上有多好。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先来看看这一组数据。2020年第3季,中信证券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8.86%,至152.51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但是扣非归母净利润却按年下降8.77%,至37.02亿元。见下表的收入及净利润增幅比较,中信证券的收入增幅虽然强劲,但仍低于其他四大头部券商,而净利润更出现下跌,另外四大券商却录得63%至1.2倍的增长。
前三季业绩保持增长
综合前三个季度业绩,五家头部券商仍保持强劲增长。见下图,从利润表现来看,中信建投增幅最大,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显著提高以及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削减。
不论其业绩表现如何,最终我们想知道的还是券商股的估值,是否值得投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来看看大洋彼岸的投资银行。以上五家头部券商最明显的一点是投资银行业务抢眼,一方面因为其规模和背景在国内无出其右,在一级资本市场皆长袖善歌;另一方面也因为政策使然,政策放宽资本市场的入市限制,促使众多有潜力的新经济企业和已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回来A股上市,从而推动了资本市场的繁荣。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政策也倾向于放宽对外资金融企业的限制,这或许会对现有的头部券商构成竞争。
尤其在投行业务方面,这正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国内业务优势所在。中国的许多新经济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跨国巨擎,对于资本的渴求相当迫切,胃口也非常大。国际投行凭借丰富的经验、对于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识、专业人才、庞大的资产规模、有效的资本使用率等,往往成为这些新经济巨企出海上市的首选。
例如蚂蚁集团(06688-HK, 688688-CN)在A股科创板上市的联席保荐机构有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联席主承销商除了中金和中信建投外还有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申万宏源、中银国际,全为中资券商;但H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队伍则不乏外资大行的身影,排名由左至右分别为花旗、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
试想,外资准入后,中资券商把持国内一级市场主要发行承销地位的格局是否还能保持?蚂蚁集团这样规模的新经济企业,IPO或二次融资,都可以说是全世界投行梦寐以求的大Deal,不仅因为投行业务的佣金可观,还因为影响力对品牌塑造的效应,以及后续带来的更多关联服务合约和新客户合约。若外资机构能参与到国内的一级市场,则将对现有的头部券商构成竞争。
从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编制的业绩来看,市值领先的两大美国投资银行高盛(GS-US)和摩根士丹利(MS-US)在2020年第三季的业绩也相当不俗,见下表。
2020年第3季,高盛的投行收入增长21.87%,至19.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9.3亿元),占总收入的17.94%,前三季收入增长29.06%,至64.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8.47亿元),占总收入的19.53%。摩根士丹利的2020年第三季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68%,至18.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08亿元),占总收入的15.66%,前三季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28%,至52.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25亿元),占总收入的15.16%。
对比国内收入规模最大的券商中信证券,2020年第三季总收入为152.51亿元人民币,前三季总收入为419.95亿元人民币,外资券商的规模优势可见一斑。
再来看估值。
全球资本市场对于券商股的看法大体相似,只不过A股市场的投资者还是会看高一线。见下表,今年以来由于国内券商股业绩良好,股价表现整体跑赢大市。美股方面,高盛上半年业绩倒退可能令市场对其前景感到犹豫,而显得较为谨慎。
A股的估值如上表,已十分充裕。H股的估值比较理性,也符合整体行业趋势。从以上的季度业绩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头部券商的业绩增长主要依靠传统券商服务的繁荣和投资收益,这些都离不开国内资本市场的带动,这包括有利于股权和债券融资的市场环境以及交易氛围。
展望今年第四季,还有多家值得期待的大型新经济企业和有意回流的中概股排队上市,加上最近债市融资也没有停步,这无疑意味着这些头部券商的投行业务表现应能维持。
从下图数据公司Crunchbase的资料可见,尽管今年经历疫情,但是全球创投金额仍在增长,今年第二季、第三季的创投金额亦超出去年同期水平,而且后期融资的占比也大幅提升。同时,专注于全球IPO市场的调研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预期,今年IPO的数量和融资规模有望超越去年,或成为2014年以来IPO筹资金额最高的一年。
目前这些国内头部券商的估值应已反映短期的增长展望,未来决定估值的因素,可能包括政策、它们对于自身业务的调整、交易和合并的消息。
作者|毛婷
编辑|彭尚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