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来运: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但我国通胀水平总体可控|深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4日讯(记者 马常艳)如何看待今年的通胀压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近日在做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时表示,当前外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我国物价将会温和上涨,但我国通胀水平总体处在可控状态。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可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却快速上涨。盛来运分析,当前,我国市场价格走势出现了明显分化,一方面是CPI仍处低位,一季度同比持平,3月份由负转正增长0.4%;另一方面,3月份PPI同比增长4.4%,比上个月跳升了2.7个百分点,令市场担忧通胀是否会加速到来。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美国等西方国家继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也担心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是不是会加大。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右)做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岩摄
盛来运认为,目前国际上的通胀水平确实有所抬升,主要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在复苏,虽然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但一些发达国家疫情得到明显缓解,疫苗加快接种,增强了国际社会共抗疫情推动发展的信心。二是在总需求拓展的同时,生产端供应跟不上需求扩张的步伐,尤其是一些原材料的生产国和供应国还没有及时复工复产,供需缺口是价格上涨的基础。三是一些国家扩张性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外溢效应,催生了世界范围内价格上涨的预期和趋向。此外,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盛行、技术封锁等都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消费者的负担。以上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做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岩摄
盛来运指出,对我国来讲,尽管来自外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但通胀水平总体处在可控状态。首先,目前我国物价指数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3%。第二,我国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不支持出现大规模的价格上涨。从基本面看,目前我国生产扩张的幅度快于需求,工业的恢复快于服务业,供大于求的现实使物价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支持。从政策面看,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通过精准调控支持薄弱环节,通过“六稳”“六保”促进经济稳定恢复。第三,从结构性因素看,生猪价格的上涨在去年物价上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生猪存栏量基本上已恢复至常年状态的90%以上,生猪的生产供应是有保障的,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通胀压力。第四,从传导机制看,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对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效应确实存在,但是逐渐递减。我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相对较长,下游产品竞争比较充分,很多产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影响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会受到一定抑制。
“从后期走势来看,由于基数、结构性因素及输入性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将呈现温和上涨的状态,但总体可控,全年CPI涨幅将明显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盛来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