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用债评级市场从永煤后开始进入强力整顿期,先是评级公司被约谈和处罚,后是取消债项评级,再后面央行出大招:要求评级中枢下调,信用债市场瑟瑟发抖。国内评级市场虽然还没见到大的直接冲击,但评级公司已经有像勤劳的小蜜蜂一般都“评级调整”,包括已经看到的广州农商行,华融金租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先兆性的信号。
如果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你绝对没有做编剧和导演的潜质,至少也得给自己加加戏不是。海外离岸市场的评级不得拉进来遛一遛嘛,本来海外评级国内市场是不care的,因为国内投资人都认为海外评级公司不懂国内行情,评级太过死板和理论,对城投竟然没有信仰,前几年海外离岸债评级调整,国内不会有一丝涟漪,就当放屁一样。
但这次不一样,如果要说为什么,那华融是绕不过去的坎。还记得永煤后债券市场疾呼“信仰坍塌”吗?最后演变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昨天惠誉给华融下调评级,其中核心一点就是政府支持的权重因子下调了,如果用国内的行话说就是信仰的权重下调了。
在惠誉的评级中这个信仰的权重有多高呢?三个子级。如果这个评级调整仅限于华融一家,那是没啥影响的,但如果海外市场质疑惠誉的评级体系和理论错误,这帮家伙是否会对评级的框架和权重做调整呢?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
如果离岸市场的信用债评级真的发生这一幕,将是可怕的,尤其是原本在投机级和投资级边缘的企业,而离岸市场城投企业的发债规模占到三分之一。虽然国内和海外评级市场相互隔离,但高级别国企违约带来的市场冲击和对评级市场的影响都将反馈到信用债市场。
海外评级市场如果发生大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这些发行人的再融资,尤其是海外发债规模大而短期内又有比较大的到期情况。再加上国内融资环境分层,对于一些企业的流动性会带来一些影响。虽然目前事情还没发生,但做好情景预演却有必要。
最好的情况是,海外评级公司不要像国内投资者一样喜欢用联想大法,有一说一,一切都只局限于华融主体。
保持乐观的态度,做最坏的预期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