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金辉快速“转绿”,未来要以现金流和利润为导向

由 太史忆秋 发布于 财经

营收大增,财务迅速转为绿档,闽企金辉控股(9993.HK)上市后的首份年报表现突出。

3月19日晚,金辉控股披露2020年财报。财报显示,过去一年,公司合约销售金额同比增长9.4%,达到972亿,成为准千亿房企。

稳健增长的销售额转化为亮眼的营收。这一年,金辉控股营收增长34.3%,达348.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2%,为38.2亿元。同时,金辉控股的合约负债(预收账款)达到690.9亿元,为明后年的营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较高的权益占比,是金辉控股能将合约销售额高效转化为营收及净利的重要原因。据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统计,2020年,金辉控股以786亿元的权益销售额位列所有房企第36位,合约销售额中的权益占比约8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上市第一年,金辉控股就为股东和股民创造丰厚的收入。金辉控股称,将每股派息0.32港元(折合约人民币0.27元),合计派息约10.9亿元。

在业绩维持稳健增长的同时,金辉控股的财务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于报告期内全部满足“三道红线”政策的量化监管要求。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辉控股净负债率为75.3%,现金短贷比为1.4,剔除预售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全部达到“三道红线”政策绿档要求。

不止于此,债务上其它指标也得到很好的优化。截至报告期末,金辉控股债务总额同比增幅为9.6%,达537.74亿元;加权平均债务成本为7.47%,较上期末降低0.3个百分点;公司期末现金及银行结余达265.9亿元,同比大增98.4%。同时一年内到期的即债务占比仅为35.9%,利率相对较低的银行类借款占到了借款总额的66.2%。

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又面临“三道红线”、“两集中”土地供应政策新管控后,房地产行业的生态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将成为房企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保障。

金辉控股董事长林定强在报告中提及,房地产调控基调已趋明确,宏观经济稳步复苏的2021年,公司将聚焦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以“现金流和利润”为管理导向,并通过多方面的管控,长期保持三道红线绿档。

管控将主要从拿地和资金两个方面展开。

截至目前,金辉控股秉持“全国布局、区域聚集、城市领先”的发展战略,已经完成环渤海、长三角、华中、华南、西南及西北六大区域的布局,进驻全国32座核心城市,主要包括北京、上海、重庆、福州、杭州、武汉、西安等一线、强二线及环一线城市。

全国化布局展开后,土储也相应得到扩充,足以支撑2021年跨越千亿门槛及未来持续稳步增长的目标。年报显示,过去一年,金辉控股共新增35幅土地,总计规划建筑面积达430.1万平方米,至年底,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到3072.7万平方米,其中94.7%位于二线及核心三线城市。

但变局已经拉开,在“两集中”供地的新政策下,各个城市土地出让规定了窗口期,使得招拍挂更为集中与紧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企拿地好坏多寡。

对此,金辉控股管理层给出的应对策略是:“公司会积极参与到土地获取中,提前摸排,科学决策,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获取土地。同时,公司将继续保持谨慎的拿地策略,以刚需、首改产品为主,集中在省会及核心都市圈。这样的地块受到调控政策的影响小,抗风险能力强,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实现快速周转。”

在财务方面,金辉也对“以现金和利润为管理导向”做了详尽安排。

首先,金辉计划在保证安全生产的边界的基础上,保留一定的资金盈余,以便在出现市场机会的时候能够把握住。其次,金辉将一如既往的重视销售回款的管理,确保资产的盘活和使用效率。

最后,金辉计划从投资端、产品端、生产端等进行全面的管控,以实现利润管理的目标。目前金辉控股建立了严格的投资评审制度,确保投资的安全和利润;同时,金辉还通过对各个产品系的标准化、模块化的深入研发,实现成本的控制和优化。因为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重要基石,只有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提高产品力,才能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溢价。

去年成功在港上市,金辉控股打开了资本市场新的窗口,为未来更加多元充实资本拓宽了道路,融资成本也有望在2021年进一步降低。

2020年10月成功完成港股IPO,并在2020年多次完成美元债的发行后,国际评级机构也先后调升了金辉控股的评级水平。于2021年1月,标准普尔上调公司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至“B+”;同月,穆迪信用首次将“B1”评级授予金辉,并给予“稳定”展望。

随着外部融资环境向好及内部管理走向精细化,金辉控股具备稳健发展良好条件,将在新一轮变局中把握住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