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年轻人宁愿打工也不创业,中国还有可能出现35岁的首富吗

由 希学英 发布于 财经

"首富"的特点是什么?除了顾名思义的身家财产量第一以外,另一个特点就是——中年人。
但早在多年前,就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男人,告诉我们:青年也可当首富。这个传奇人物就是黄光裕——19岁独自创业,35岁成为胡润榜首富,37岁问鼎福布斯中国。
但反观中国漫长的经济发展史,却发现类似的青年富豪少之又少,继黄光裕后再无后人续写神话,这不禁让我们感叹道:中国不可能再出现一个35岁白手起家的首富了吗?机遇的力量不可忽略
一句著名的歌词唱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它告诉我们努力奋斗对于成功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印证出另一个观点:光靠努力,缺少运气和机遇,终究无法取得成功;同样地,机遇来到你的面前,却无法抓住,同样也是徒劳。

机遇、运气,如此不可捉摸的事物,又应该如何去把控呢?为什么把握住机遇对于成功人士来说如此重要呢?

之所以强调"机遇"的重要性,是因为当下的社会市场早已饱和,那些一炮而红,一朝翻身的机会越来越少。此时的年轻人若想要闯一番事业,只有创新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但创新的思维头脑并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如此看来,"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固然有它的道理,在机会渺茫的大环境之下,出现一个"35岁首富"的可能性也十分低微。

对于"三十五岁白手起家的首富"而言,这一批青年企业家们应是处于一个发展兴盛,百花齐放的社会之中。这个看似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商海实际上充满了暗涌与危机,当中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经济架构早已改变。
为什么说经济架构早已发生了改变呢?我们回看一下历史,第一波的创业高潮,源起于改革开放时期,从1978年至今,商人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当时的创业者们是真真正正的"白手兴家",从"个体户"开始做起,启动资金极低,甚至于"几分钱就能做买卖",那也许是一条鱼,一颗菜;运营成本同样极低,没有庞大的工人团体,也没有厂房基建和贷款。仅仅依靠转手、买卖就可以获得第一桶金,然后再把生意越做越大。

反观当下的"创业之难",可谓是难于上青天,如果没有五六十万的启动资金,又有谁能"空手套白狼"地勇敢创业?
经手做买卖,甲方会查看的不单单是公司的资质经验,更需要查验经济状况,基本上,启动资金不足的新兴公司,最后都会被无情淘汰,没有翻身的可能,只能面临一个代价巨大的倒闭。
ofo集团的创始人戴威就是白手起家的青年,成为首富的他年仅32岁,但很可惜的是,这个光环只摧残了一刹那,又迅速破败。现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如此看来,高启动资金已经是现代创业最难迈过的一个门槛。而那高额的启动资金早已拦住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创业成功却守业失败的代价,又击垮了一大批雄心壮志的年轻人。
在现今的社会来说,青年白手起家创业成功,很难;在变幻莫测中守住基业更难;成为首富,难上加难。温室之花抗逆性差
今年年满35周岁的青年,出生于1985年。1985这个看似平平的年份,实际上有一项政策正盛行,那便是计划生育。

从1971年起,规定一家一户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如果多生超生就是违反法律,因此我们这一代经历了计划生育出生的孩子都没有兄弟姐妹,家中也是"唯我独大",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试问,一颗掌上明珠又如何经得起跌打碰撞呢?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进入公司打工,考公务员进入国企,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创业。除去上面所述的起步难之外,更因为创业的过程很困难。
著名富商王健林,从部队中退伍后决定下海经商,正值改革开放的浪潮,看似有很好的机遇,但王健林的创业之路却并不顺遂。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对方老板的一再刁难,王健林的创业几次濒临失败,他九天九夜不合眼,甚至一份泡面分三顿吃。

试问,身为家中独子的我们,又如何能经得起这种创业的苦处?刮风下雨跑业务,酒后扣喉继续应酬,与甲方周旋,斗智斗勇。
相比起这困难,不难看出一个道理:当一个"打工仔"也有"打工仔"那平凡的快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吃苦就必定不会换来更高的红利,但现在的年轻人们宁愿不要这个红利,要舒服,要安逸,吃不得苦,也不愿意吃苦。
连35岁的青年都不愿意成为商人,又遑论白手起家成为首富呢?
中国不再可能出现一个35岁白手起家的首富,这是一个真命题。回归当下,哪怕真的有一个青年企业家荣登胡润富豪榜,也难以登上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