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华谊靠《八佰》翻身的算盘落空了逼死小影院,周一股价暴跌近6%

由 费玉荣 发布于 财经

文 | 华商韬略 西区苛刻
8月17日早盘,华谊兄弟的股价上涨近4%之后,却迅速下跌,一度跌近6%。截至当前,股价下跌3.77%,报6.13元。
《八佰》不一定是中国电影的良药,但一定是豁出去的华谊“自私”自救最后一招!
《八佰》不是中国电影复兴的解药,救不了中小院线,倒是华谊提振自己股价的良剂。
某种程度讲,借着为行业开路的名头,华谊还是“自私”的。
《八佰》宣布定档8.21的时候,太晚。
但对于中国电影而言,晚了也很重要。毕竟,这是8月-10月间院线唯一的正牌商业大片选择。
对于这部观众期待已久的影片,华谊及各投资方如若要保收,越早开画越好,早起跑早甩掉后面追着的同等规模大片。
但是没成想,咱辛辛苦苦制作四年,又辛辛苦苦等了一年的国产大片,弘扬爱国精神的一部战争作品,面对疫情后的市场却既要跑得快,又要躲得巧。
为什么呢?因为疫情之后,观众对外国大片的喜爱更浓烈了。
据猫眼电影专业版APP显示,影院复工第三周,全国票房总榜前五里,除参加重映分账的《误杀》之外都是进口片。其中既有新片,又有重映片,丰富又精彩。
至于7月20日影院刚复工当天就宣布公映的国产新片《第一次的别离》,知名团队操刀的动画电影《妙先生》,还有随后公映的优秀儿童片《旺扎的雨靴》,甚至顶级流量艺人李现主演的《抵达之谜》早就不见了踪影,消失在票房榜TOP10,更多已经掉出了TOP20。
这成绩,说句国产片真惨,没问题吧?
中国电影行业在经过2020年疫情的冲击之后好不容易复工,行业内的企业一个个重振旗鼓,决定在往年都是被作为“国产电影保护月”的暑期档好好打个翻身仗。
但现在再看,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不只是疫情,而是疫情后,市场对华语片的期待值到底有多高。
潮水褪去,穿着裤子的只有进口大片。
数据呈现出来的是,疫情后的观众心态有了变化,半年没进影院,现在大家在观影选择上三思而后行。也就是说,“后疫情时期”,观众更加在意买票以及冒一定的风险去看电影,到底看哪部才更值得。
这个时候,国产片想要说服观众走进影院,就必须拿出点高质量的“硬菜”才行。
结果发现,尚可一战的只剩下《八佰》一个,它成了国产电影“全村的希望”。
纵然华谊已连续亏损十个季度,整个公司都走在了高空钢丝上,可是曾经的娱乐产业NO.1做决策时气魄不减当年。
“后疫情时期”第一个主动请战,意义大于票房。
华谊此举得到了全行业的鼓励,尽管复工后全国总票房不佳,中国电影行业却在《八佰》公映这件事上表现出了高度的团结友爱。
定档海报一瞬间刷爆业内各家朋友圈不说,为了让“全村的希望”好好亮相、好好表现,再没有第二部类似规模的国产大制作新片宣布同档公映。
为让《八佰》能开个好头,大家甚至能让出一条跑道。
在全行业与全国人民受灾的这年,不与国内同行争风头、抢蛋糕,不把喜悦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与惊慌之上,这就是中国电影行业根本上的可贵之处。
在8月14日《八佰》提档点映的当天,这部国产大片的“独苗”收获了1000万票房。
这个成绩,在红了二十年的国际经典IP《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面前不值一提。后者复映当天轻松拿到了3200万票房,成了中国电影市场复苏后单日票房最高的影片。
谁能料到,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要靠进口片来救,而且还是一部复映老片。
不过,《八佰》点映票房1000万也与这一次特殊的发行方式脱不开关系。
《八佰》的点映票房本来是可以再高一点的。
而所谓的特殊方式,指的是《八佰》当前的分线发行模式。大城市、大院线正常排片分账,而以往规模较小、业绩中下的小影院则不能参与《八佰》的分账,要排片放映这部电影,只能向片方买断发行权。
年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院需要决定,是否愿意为《八佰》付出上一年票房的3.5%,来支付保底发行费用。
一帮亟待挽救,最脆弱的中小电影院,无缘这一波拯救。一些小地方的电影观众,也因此“不配”第一时间看上《八佰》。
作为“全村希望”的华谊,也是自私的——还是想救的是自己,而不是一并打捞深陷泥土中的中小影院。
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买断之后,影院可以自行对《八佰》定价售票,不必再与片方对半分。如果不买断,那就得不到公映《八佰》的授权,也就是不能排片售票。
片方这么做了之后,影院就不得不冷静下来,好好核算一下发片的成本,再理性想想每天怎么排片才能盈利保住影院。
这种逼迫影院做选择的形式在国内尚属首次,许多发展受限、规模不大的小影院、新影院不得不作出痛苦的决定。
《八佰》是复工后首部公映的国产大片,如果没授权、不能放它,那就意味着将在这部影片宣传效果最好的时候与它擦肩而过。
而非要放呢,也需要买断授权,花一大笔钱之后,影院还很可能因为多方面的工作专业度,以及地理方位优劣势的问题,保不了充足售票,盈亏成为未知。
所以尽管片方没说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但整个势态也已经很明显了,在疫情面前,即便是急需投资回笼增益的华谊,都没有抱着任何盲目乐观,没有为自夸或自我安慰就作出更激进的宣发计划。
这无疑能够让刚复工的影院和片方,都有机会“归零”,对自身、行业、环境认知返璞归真,保持冷静清醒。
当下对影院来说,最要紧的就是自救,就算对国片有一片丹心,现在也不能啥片都排,太浪费。
所谓“后疫情时期”的行业机遇,就是说现在只有内容优质能打、分线发行后口碑热度不减的电影,才值得影院考虑一下多排片,只要热度够,也不用担心买了就会上当。
这也能看出,《八佰》打响“疫后”第一枪,是有特别任务的。虽然没有哪部片子不希望自己票房大热,也许《八佰》背后的华谊还尤其需要。
《八佰》不完全是奔着高票房去的,它宁可节约宣发费用、把各种宣传办得朴素一些,让很可能硬要参与分账还不挣钱的中小规模影院冷静一点。
等今后《八佰》的高口碑保持住了,再开放分账,直接让小影院也能收割到片子的热度,这不是很合理的一件事吗?
因此,华谊的“自私”也有值得体谅的地方。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