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专访丨漂浮基础设施建设将不可避免成为全球趋势

由 廉拥军 发布于 财经

2022年4月,韩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釜山表示,它已与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及海上城市开发企业奥西尼克斯公司(Oceanix)合作,将在釜山港口附近建造漂浮在海上的城市原型——奥西尼克斯-釜山(Oceanix-Busan)。

6月30日晚,新京报记者专访奥西尼克斯公司联合创始人伊泰·马达蒙贝(Itai Madamombe)。马达蒙贝表示,海平面上升是世界各地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都需要准备面对的现实,希望漂浮城市能提供新思路。“无论是出于担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还是出于研究消遣等目的,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海洋。漂浮基础设施建设将不可避免成为全球趋势。”

新京报记者专访奥西尼克斯公司联合创始人伊泰·马达蒙贝(Itai Madamombe)。新京报地球连线出品

“釜山是综合多项因素考虑后的选择”

新京报:几十年来,设计师和开发商一直梦想着建造水上人工岛和漂浮城市,但迟迟未成功,从想象到具体落实建设漂浮城市,主要存在哪些困难?

马达蒙贝:人们多年来一直梦想着建造漂浮城市。在这方面,我们并非首创。横亘在想象和现实之间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技术工程问题。多年来,这些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得到其他国家政府的同意,进而在某地进行实际部署建设。如果是作为已有沿海城市拓展建设的一部分,那就必须要与政府合作。

奥西尼克斯公司联合创始人伊泰·马达蒙贝。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2018年,你与马克·柯林斯·陈(Marc Collins Chen)联合创办了奥西尼克斯公司。此前,你曾是联合国秘书长的高级顾问。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想要建立一家专注于漂浮城市建设的公司?

马达蒙贝: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非常担心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沿海城市存在土地短缺问题。所以想要提出一个可以满足多方条件的方案。既可以帮助土地短缺的沿海城市打造新土地,又可以应对海平面上升问题,适应气候变化,然后我们把重点转向了建设漂浮城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自我维系是设计难点

新京报:一共花费了多长时间筹备建设,在设计原型漂浮城市时,遇到了哪些挑战?

马达蒙贝:整体而言,我们在研究设计各种系统方面花了4年的时间。

设计挑战并非来自工程方面。在世界多地都有漂浮建筑设计,只是不如釜山建设更具规模,但这都证明了漂浮科技可行。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希望实现闭环系统,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维系。

新京报:漂浮城市建成之后,它们在抵御、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优势?

马达蒙贝:漂浮城市部分没入水中,被灵活地锚定在海床上。这意味着,它们既可以被锚定不从原有位置漂浮至他处,又可以随水位上下移动,不会被洪水淹没。

另外,漂浮城市可以被重构。随着漂浮城市的不断发展,如果出现了不同需求,或是某部分运作得不好,需要被重新安排到其他位置,漂浮城市的建筑平台可以从现有位置拔出,并移动到别处。

新京报:有民众担心在海上建造漂浮城市会带来二次污染,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避免污染产生?

马达蒙贝:整体建筑并不是在水上建设,而是在陆地上建好之后,被拖到水中。理想状态下,奥西尼克斯-釜山可以帮助生态系统实现再生,对海洋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当奥西尼克斯-釜山漂浮在水上之时,水下的生命依旧可以和谐存在。在技术上,我们使用了3D海水养殖和生物岩(Biorock),生物岩还可以帮助再生珊瑚礁。因为城市系统实现了闭环系统,我们致力于不让漂浮城市上的一滴水流入海洋。

漂浮城市住房可购性也是考量重点

新京报:在你们的预想之中,漂浮城市建成后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入住?

马达蒙贝:我们希望这将来会是一个国际化的创新社区。我想会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对蓝色科技创新和蓝色经济感兴趣的人加入这个社区,他们可以通过实际居住在这里获得相关经验。另外,这个社区也会吸引一些釜山民众前来居住。

新京报:但建设漂浮城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漂浮城市中居住的成本如何?

马达蒙贝:在成本方面,我们努力与在漂浮城市所在地区保持可比性。奥西尼克斯-釜山并不想成为釜山最贵的地方。我们也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着重关注可购性问题。我们希望未来的漂浮城市住房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新京报:你能否介绍下居住在漂浮城市中的生活?

马达蒙贝:漂浮城市会实现“无车出行”。一方面,鼓励民众外出步行。另一方面,漂浮城市中也配备了电动交通工具,以方便人们远距离移动以及运输货物。在奥西尼克斯-釜山和陆地之间由一个漂浮的桥梁连接,方便人们来回。

漂浮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与陆地生活并无太大不同。它只是作为釜山扩展建设的一部分,它仍受当地政府管理。

所有漂浮基础设施项目共同助推行业发展

新京报:目前奥西尼克斯-釜山的工作进展如何?

马达蒙贝: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我们将与釜山政府以及首尔政府合作,以获得行政许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深化设计工作,希望能在明年年底前开始建设,全部建设工作需要2.5年至3年才能完成,耗资2亿美元。

新京报:韩国釜山即将建造漂浮城市,马尔代夫同样有漂浮城市项目。从整体水平而言,目前世界上关于漂浮城市的研究进展处于什么阶段?

马达蒙贝:在漂浮城市的历史上,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阶段。一切不再是纯理论性或科幻小说式的讨论,联合国也参与其中并认真对待这一行业,这些都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除奥西尼克斯公司外,漂浮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他地区也有进展,所有项目都有助于推动行业向前发展。这些都是积极的进步,意味着我们超越理论,走向建设。

新京报:奥西尼克斯-釜山的类似项目可以被推广应用到其他地区吗?

马达蒙贝:我们相信奥西尼克斯-釜山采用的技术可以被复制到其他地区,尤其是那些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我们正在与联合国进行合作。具体项目落实需要根据当地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新京报:奥西尼克斯-釜山整体耗资2亿美元,对于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而言,他们能负担起建造漂浮城市的成本吗?

马达蒙贝:任何科技最初的应用都很昂贵,持续改进后,技术会越来越普及,不久,所有人都可以负担得起。我们希望在漂浮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是如此。

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海洋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漂浮城市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

马达蒙贝:整体来看,未来漂浮城市需要在如何建立真正一体化的城市方面进行改善,打造完整的系统、完整的社区,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致力于与自然和水下生命和谐相处,而不只是建设个别住房。

我们认为,漂浮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全球趋势,地球上71%以上的部分是由水构成的。与其将人类居住的星球称作地球,不如称为“海洋星球”。无论人们是出于担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还是出于研究消遣等目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海洋。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未来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的出路?打造漂浮城市是唯一的答案吗?

马达蒙贝:相比于内陆城市,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如果这些地区出现土地短缺问题,他们将很难应对,因为搬到内陆居住并不总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另外,同样也有大量的人正在搬往纽约、旧金山等沿海都市城市寻找机会,所以沿海城市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在土地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想办法容纳所有搬入的民众。这正是漂浮基础设施建设能做的,它们可以打造新陆地,把仓储空间挪到水上,以提供更多陆地空间,或是直接在水上建造房屋、机场等。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漂浮城市并非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方案。还有许多国家为抵御气候危机,建立高墙和堤坝,每一个国家和城市都需要考虑适用于他们情况的解决方案,漂浮基础设施可以作为相互补充的方案。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姚远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