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读丨LPR未来还有下降空间吗?专家如此研判……
本文转自【21金融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时隔20个月,1年期LPR报价下降了!12月20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最新报价出炉:1年期LPR为3.8%,较上月下调5BP;5年期以上LPR为4.65%,与上月持平。
值得关注的是,LPR报价为何会出现非对称下调?未来LPR还有下降空间吗?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做了详细的解读。
货币政策发力推动LPR下行
为何此时出现LPR报价利率下调?鲁政委表示,“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了此次1年期LPR下行。”
鲁政委指出,2021年7月15日和12月15日,人民银行先后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释放2.2万亿元长期资金,每年节约银行资金成本280亿元。同时,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和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
他表示,从利率政策看,6月21日人民银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存款利率自律管理,降低了中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12月7日人民银行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都有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在上述政策综合作用下,银行资金成本已累积一定的下降幅度,最终带动了此次1年期LPR下调。因此可以说,此次LPR下调是央行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综合反映,也充分体现了LPR报价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特征。”鲁政委如是说。
在郭磊看来,LPR下调主要是三个背景:首先,LPR下调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的积极落地,从11月经济数据看,基建投资继续走低,社零和服务业生产指数表现疲弱,新增就业人数偏低;近期票据利率走势亦表明实体融资需求仍然不佳。稳信用政策力度上仍需进一步加码以对冲需求下行,本次推动利率下行将进一步释放出向实体让利信号。
其次,目前仍在LPR改革的框架下,未来需要一个定价更有弹性、更敏锐地反映基本面的LPR报价体系,LPR利率择机调降也是“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推动实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精神的落地。
再次,央行前期的跨周期调节,包括7月与12月降准+存款利率定价机制调整已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节省了负债成本,客观上也助推了报价的调降。
5年期以上LPR变动相对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LPR报价是非对称性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并未发生变化,在2020年4月以来一直保持在4.65%的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历史上,在MLF利率不变时降准,五年期LPR均未变。一年期LPR有时降、有时不降:降的情况有一次(2019年9月),不变的情况有五次(2019年10月、2019年11月、2020年1月、2020年3月、2021年7月)。
郭磊向记者表示,“地产销售和投资回落目前是需求端主要拖累力量之一,5年期以上LPR若调整会对经济的传递效应更大,但此次5年期以上LPR未跟随调整并不意外。”
他进一步解释,一是从过往经验看,单独调降LPR利率基本是非对称下调;二是若全面调降LPR但不调整MLF利率,则会对银行净息差形成较大的收缩压力。在银行净息差已经较低的情况下,会打击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反而不利于稳信用;三是房住不炒依然是一个大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因此5年期以上LPR的变动会相对更为谨慎。
预计未来LPR仍有下降空间
鲁政委认为,“LPR下降为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他表示,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引导下,2020年金融系统通过利率下降、减少收费等方式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今年实际贷款利率在去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有力地支持了疫情冲击下的实体经济恢复发展。考虑到我国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为主,且LPR已经成为银行贷款定价的参考基准,此次LPR降低可直接带动新发生贷款利率降低,明年需重定价的存量贷款利率也将同步下行,可为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提供有利环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LPR是否会进一步下调?鲁政委预计仍有下降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经济数据和市场预期也显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人民银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LPR下行,继续发挥LPR的指导性作用,促进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郭磊表示,“考虑到经济仍存在内生放缓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定调稳增长,后续财政货币产业政策都存在空间。在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大框架下,未来利率政策亦有一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