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和平: 数字经济也有“恩格尔系数”
在主流经济学理论当中有一个恩格尔定律: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研究发现,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比越大。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会下降。国际通行的标准是,恩格尔系数为50%至59%处在温饱阶段,低于30%为跨入发达经济体门槛线阶段。2019年,中国恩格尔系数平均值为28.2%。
后续有研究发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消费者用于基础食品的支出约在8%左右,用于服装类的支出约在12%左右,用于两项之外的日常消费类支出约在10%左右,三项加起来,还不到GDP收入的30%。换句话说,人均1万美元之后,人们用于生活类的支出不再占GDP收入的主要部分了。越过这个门槛线,用于旅游、住房和教育文化类的支出将占比更高。这些类别的支出份额相对于生活类的绝对量更大,仅仅由于内在需求结构的升级,整体经济的速度将会增长更快。
恩格尔系数为人们用收入水平和消费者行为来预测经济增速提供了一个简洁易懂的判断,这给经济学专业领域之外的人士带来深刻印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2020》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当年数字经济成分的增速为14%,为制造经济增速的4倍。按照这个速度,几年之后,数字经济将超过中国GDP的半壁江山。
随着这个趋势,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因数字经济的更高占比权重而趋向加快,而不像传统经济增速预期的那样,在未来几年越过发达经济体门槛之后,向3%-5%左右的增速区间跌落。仅仅考虑这一点,就令人们眼前一亮。
数字经济有没有一个类似恩格尔系数的简洁定律,让非经济学专业人士能够从日常生活的统计数字中,轻而易举地预知经济增速趋势呢?
让我们先从数字经济的定义来开始说起。狭义数字经济是指厂商用数码作为资源并用对应处理技术来生产,通过中间品市场依次交易并被集成为复合品,抵达消费者产品市场被最终消费,上述三个过程加起来形成的综合性均衡收敛过程及资源优化配置经济行为的总和。
上述数字经济定义有两个方面的观察特征:一是经济中出现数字技术对传统技术升级,大幅度节约生产成本形成替代生产,我们称其为数字替代经济,政策性语言称其为产业数字化。这是制造经济向数字经济过渡的观察特征。比如,早些年数码照相技术出现后,传统照相过程中的胶卷实物材料被数码电磁单元所替代,照相、成像、修像、复制及获取图形的实体物质材料被节约,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是数字技术累积并出现了原有生产过程中完全不存在的生产过程,以此形成独特的物理设施群及新设对应实体机构,我们称其为数字创造经济,政策性语言称其为数字产业化。以数码照相技术为例,当数字成像技术应用范围扩大时,巨量的电磁数码图形图像传输、编辑、制作引发厂商间数码传输通道高速化升级的需求,要求地下光纤互联网和地表蜂窝移动互联网通过地面关口站“超网”联结,引发信息通道增容及元器件单元传递通量代际升级。
对应在消费领域,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等第三方消费平台的出现,导致传统百货商场被替代,引发网络预售、支付账户绑定、预付许可、路由器超高频支付、小微灵动物流中介等方式的产生,中央顶层账户系统结算以及具有价值凝聚颗粒的大数据赋值根服务器出现。这是无数大车间制造经济所不存在的新经济成分。
广义数字经济定义是指数字替代和数字创造二合一,它不再是大车间制造经济如影随形般的因成本节约优势而出现数字双生子,而是基于产业替代积累之后新增的始发数据凝聚区块,在有限人工、智慧驱动下,生成动态数据“干-支”线区块链及网络,使万物在智能互联基础上向智慧互联、价值互联甚至美学互联等超大智能智慧网联体以及成熟数字经济阶段迈进。
在这个意义上,广义数字经济是继依靠人和动物的体力,对太阳和土地及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进行初级整合生产的农业经济,依靠化石能源和机械动力,在车间内进行精细复杂批量生产的工业经济,向依靠人和联网资源的组合动力,在“空-天-地”一体化半径内,在“宇观-人观-微观”绵密空间内进行智能智慧化生产的第三次经济革命,或者简称数字革命时代。
显然,依照数字经济和数字创造经济的内涵定义,我认为,当数字创造经济在整体经济中占比超过35%之后,人们消费数字的行为不再是数字替代式的成本节约带来的进步,而是数字创造式的新增经济带来的基础消费行为变化。这一类消费首先需要数字基础设施的增加,其投资规模越大,拥有对应消费品的支出占比及绝对量会越大,经济增速会越快。我们可以称其为数字经济的类恩格尔系数。(作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