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腾讯阿里同时投资这家超级独角兽,凭什么?

由 万俟傲白 发布于 财经

近日,据企查查显示,国产DRAM厂商长鑫存储母公司——睿力集成发生股东变更,新增了19位股东。股东名单有云锋基金、阳光保险、建信股权、TCL创投、人保资本、前海母基金、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深投控、水木投资、中邮保险、君和资本、东方资管、和谐健康、华登国际.....其中还同时出现了腾讯和阿里的身影。

完成本轮融资后,该公司的股东数量达到48位,新股东的持股比例均未披露。本次变更完成后,睿力集成的注册资本增加至485.8亿元人民币。

过去两年,长鑫存储成为了最抢手的独角兽之一,上一轮融资出现了220家机构排队的盛况。曾有机构合伙人感叹,这样的项目能投进去就赢了。2021下半年,长鑫存储完成C轮融资,估值上涨到至少数百亿元。            

腾讯和阿里同时集结,长鑫存储凭什么?

据了解,DRAM凭借体积小、价格低、集成度高、功耗低、读写速度快等特点,一直是适用于内存最好的介质。但在这一领域,长期由韩国三星 、韩国SK海力士、美国的美光三家国际企业垄断市场。

方正证券指出,从集中度看,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企业的市占率从2006年开始大幅度上升,集中度迅速提高,从2005年61.9%迅速提升到2018年95.5%,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国泰君安也在研报中表示,2018年中国进口了超过9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这其中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分天下,而国内厂商的份额为0。

2016年,长鑫存储项目在安徽合肥启动,项目由合肥市政府出资,早期由中芯国际前总裁兼CEO王宁国牵头,后期交由兆易创新创始人朱一明负责。项目规划投资1500亿元,分为三期建设。2019年9月,长鑫的首款产品DDR4投产,此后进行良率优化、产能爬坡。2020年5月,搭载长鑫DDR4颗粒的内存条已经上市。

由于内存芯片项目耗资巨大,长鑫存储一直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朱一明曾在2019年5月召开的GSA全球领袖峰会上披露,长鑫存储已花费25亿美元(约合177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发和资本支出。彼时朱一明坦言,人才费用、设备折旧、研发投入持续成为长鑫存储的压力,“希望尽快投产,让现金流滚动起来”。

为缓解资金压力,据合肥产投官网,2019年8月,国开行牵头给予长鑫存储160亿元银团贷款。

2020年12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安徽省国资旗下三重一创产业发展基金各自向睿力集成投资50亿元,老股东、合肥国资注资成立的长鑫集成投资8.5亿元,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在内的12家跟进投资人总共投资40亿元,合肥集鑫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投资5亿元,兆易创新则进行3亿元可转股债券投资,总融资价款达到156.50亿元。此轮融资后,睿力集成的注册资本也增至337.99亿元,增幅高达78.83%。

2021年9月,睿力集成再次增资63.91亿元,增幅为18.91%。本次增资后,睿力集成第一大股东石溪集电持股比例降至32.4554%,石溪集电的实控人是合肥国资。而长鑫存储没有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存储器是中国大陆进口量最大的集成电路种类之一,而DRAM又是存储器细分产品中营收占比最大的产品。目前,已经拿出产品的长鑫存储正处在提升产能的关键时期。

从产能来看,长鑫存储相较国际大厂仍有差距。长鑫存储在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了每月4.5万片晶圆、每月6万片晶圆的目标,2022年的产能目标是每月12万片晶圆。而据TrendForce的此前预测,2021年三星产能将超55.5万片晶圆/月,SK海力士和美光将分别超过36万片晶圆/月、35.5万晶圆/月。

为了提升产能,长鑫存储正计划再建两座晶圆厂。据此前媒体报道,2021年6月,长鑫存储第二期12英寸晶圆厂举行了奠基仪式,计划分为三期建设三座晶圆厂,预计三期满产后产能可达36万片晶圆/月。

在芯片工艺方面,三星在2021年10月已宣布量产14纳米DRAM芯片。而长鑫存储主要以19纳米制程工艺来生产,计划在2022年推出17纳米工艺的DDR5 和LPDDR5芯片。

虽然跟全球150万片DRAM 硅晶圆月产量相比,长鑫存储的产能仍然较小,但对于还完全无法自制DRAM的中国大陆来说,却是一大突破。

全球存储芯片行业竞争格局

聚焦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存储芯片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类之一,2020年市场份额接近逻辑芯片。在某些年份内,存储芯片的市场份额更是超过了逻辑芯片,足以说明其是集成电路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品类之一。

根据华经情报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球集成电路产品中,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增长最快,占据整个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的35%,成为集成电路领域中的第一大品类。不仅如此,全球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攀升,据统计,预计到2023年,全球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将升到2196亿美元,增幅高达21.7%。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目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高度集中,代表企业包括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美国的美光、西部数据;日本的铠侠等。我国企业中长江存储、长鑫存储分别在NAND Flash、DRAM市场中不断发力,已在部分领域实现突破,逐步缩小与国外原厂的差距;在NOR Flash全球市场中,我国企业兆易创新占据前三,兆易创新集团旗下还包含长鑫存储(CXMT),意味着兆易创新集团同时握有中国NOR Flash与DRAM的自主研发能力,扮演中国半导体存储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

从存储芯片细分产品来看,DRAM和NAND Flash占据了存储芯片95%左右的市场份额,DRAM、NAND Flash和NOR Flash为存储芯片三大主流产品。2020年,全球DRAM市场中三星、SK海力士、美光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2.71%、29.27%、22.52%;NAND Flash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三星、铠侠、西部数据、美光、SK海力士、英特尔六大原厂组成的稳定市场格局;全球NOR Flash市场中华邦、旺宏、兆易创新排名前三,市占率分别为25.4%、22.5%、15.6%。

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存储芯片行业现有竞争者数量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纷纷加大存储芯片新技术工艺的推进力度,行业现有竞争者竞争较为激烈;从上下游来看,由于存储芯片行业被国际巨头垄断,存储芯片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较高;从替代品威胁来看,由于行业产品特性和技术特征,存储芯片行业替代品威胁较小;从潜在进入者威胁来看,目前,对于潜在进入者而言,存储芯片行业市场对手过于强大,受资金和技术限制,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因此存储芯片行业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大。

中国厂商能否突围?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根据历年来海关总署统计的半导体产业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到国内企业每一年花在存储器采购上的资金,高达几千亿美元,并且在一直往上攀升。

由于没有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我国在DRAM的产品定价上一直受制于国际巨头,手机、PC厂商经常遇到DRAM缺货情况。而头部厂商对DRAM市场的垄断和价格操纵,使国内的企业深受其苦。

同时,在巨头强力垄断下,中国主流的存储芯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

由于福建晋华在2018年遭到美光半导体的诉讼,因此陷于停摆状态,这让合肥长鑫成为了国产DRAM“全村的希望”。

长鑫以IDM模式生产DRAM产品,目前可量产19nm DDR4和LPDDR4产品,DDR5和LPDDR5技术正在研发中。虽然这个水平距离国际巨头仍然差距很远,但也是国产DRAM企业最顶尖的水平。


目前三星等DRAM巨头的LPDDR5产品已经大量应用于智能手机市场,并成为现有智能手机的主打卖点之一;DDR5产品已经量产,但目前来说从性价比上尚未能大规模替代DDR4,这也是长鑫和国内DRAM企业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与合肥长鑫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兆易创新,在年内也宣布,由长鑫代工的19nm 4Gb DDR4产品已经量产。在此之前,兆易创新主要代理销售长鑫DRAM产品,未来自有品牌DRAM产品将成为主导。兆易创新预计,在2022年,代销长鑫DRAM产品采购额为1.7亿美元,稳定增长;而自有品牌采购长鑫代工的关联交易将达到1.35亿美元。

除长鑫和兆易创新,西安紫光国芯也能够量产DDR4产品。此外,在科创板IPO的东芯半导体能够量产DDR3产品,北京君正在收购北京矽成(即美国芯成半导体母公司)之后,也有DRAM产品业务。

然而,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厂商而言,想要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具备抗衡国际巨头的实力。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产能层面,中国企业都或将面临极其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