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扇贝之谜:巨亏7亿称扇贝被饿死,被曝贪腐成风保安喝茅台
文|AI财经社 曹忆蕾
编|鹿鸣
獐子岛造假一案终有定局。
7月10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下称“《告知书》”)。《告知书》显示,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此外,其披露的相关报告涉嫌虚假记载等问题,部分内容“已经严重失实 ”。
对此,证监会给予獐子岛警告处分,并处60万元罚款。证监会拟对董事长吴厚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梁峻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勾荣、孙福君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时,相应人士也被处以3万至30万元不等的罚款,金额总计284万元。
距离2018年2月9日,獐子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以来,已经过去17个月。最终,扇贝跑了,董事长没跑成。
集团涉嫌财务造假
“扇贝门”是从2018年1月30日开始发酵的。当日,獐子岛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扇贝跑了”成了獐子岛的笑柄,随后,该集团也接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调查。
在接受调查的17个月里,獐子岛的2017年年报、2018年年报接连发布,甚至曾神奇地迎来“扭亏转盈”。4月底,獐子岛2018年年报显示,实现营收27.98亿元,净利润3210.92万元,同比增长104.44%。
表面是扭亏为盈,事实上是獐子岛集团通过财务造假、做虚假公告,来掩盖业绩亏损的事实。
证监会称,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其披露的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关于底播虾夷扇贝2017年终盘点情况的公告》和《关于核销资产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涉嫌虚假记载。
为在账面上虚减营业成本和营业外支出,獐子岛重复结转成本,账面采捕区域还涵盖了部分内区,甚至涵盖了岛屿。受此影响,獐子岛2016年年度报告虚增资产13114.77万元,虚增利润13114.77万元,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15%,2016年度报告中利润总额为8292.53万元,净利润为7571.45万元,追溯调整后利润总额为-4,822.23万元,净利润为-5,543.31万元,业绩由盈转亏。
2017年,獐子岛再次在账面上做文章。受虚增营业成本、虚增营业外支出和虚增资产减值损失影响,獐子岛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虚减利润27865.09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8.57%,追溯调整后,业绩仍为亏损。
2017年,獐子岛披露的《关于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称,对135万亩海域的库存进行预估,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经查明,“獐子岛科研19”号船在公司记录的秋测天数内,被航行轨迹证实执行计划的点位极少,而秋测抽取但未实际执行的66个点位已占秋测全部披露点位的55%。因此,该公告内容已经严重失实,涉嫌虚假记载。
另外,獐子岛还涉嫌未及时披露信息。2018年1月初,财务总监勾荣向董事长吴厚刚汇报2017年亏损扩大后,集团应在2日内进行信息披露,但是獐子岛迟至2018年1月30日方才予以披露。
市值蒸发超30亿
獐子岛集团从顶峰走向衰落,从明星企业沦落到财务造假掩盖亏损,只用了不到十年。
1992年,位于北纬39度的獐子岛,组建渔业集团,靠海吃海,出售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2006年,集团在深交所上市,吴厚刚为獐子岛董事长。两年后,这家企业股价攀升至151.23元的纪录,成为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
吴厚刚上任后,獐子岛的主业由当初的捕鱼业变成现在的养殖业。数年间,獐子岛成了黄海北部全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覆盖海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养殖虾夷扇贝的收入约占獐子岛渔业年收入的70%,余下的30%分别是海参和鲍鱼。
但是,獐子岛成也扇贝,败也扇贝。因受扇贝游走、绝收的影响,獐子岛在2014年第一次尝到了亏损的痛楚。2014年10月,獐子岛因为扇贝存货异常出现大规模亏损。此后,公司解释因受北黄海冷水团等影响,獐子岛西部底播海域底层水温波动很大。
这是獐子岛的扇贝第一次出逃。獐子岛所付出的代价是在2014年12月复盘后连续三个跌停,成为了2014年A股市场最大的一起“黑天鹅事件”。
彼时,证监会曾对獐子岛亏损事件进行调查。结果是,证监会称,“经核查,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4年后,历史再次上演。2018年1月30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部分海域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可能导致公司 2017年度全年亏损,亏损金额在5.3亿至7.2亿之间。随后4月28日,獐子岛公布2017年年报,全年亏损7.23亿元,公司受灾海域达131.46万亩。
此后,獐子岛股票迎来了5个一字跌停。深交所向獐子岛发布关注函,要求说明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
当时,獐子岛回复称,底播虾夷扇贝损失的原因初步归结为降水减少导致扇贝的饵料生物数量下降,养殖规模的大幅扩张更加剧了饵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温度的异常,造成高温期后的扇贝越来越瘦,品质越来越差,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扇贝没有得到恢复,最后诱发死亡。
不过,在这一事件爆发后,有关獐子岛的种种“劣迹”也随之爆发出来。2018年2月,央视财经报道显示,獐子岛员工和岛上居民纷纷反映,集团多年以来内部员工偷盗成风。2012年,獐子岛就曾出现2600万元扇贝遭内部人员盗窃的事件。公司员工表示,这样的偷窃和丢失在集团内部经常发生,公司领导睁一眼闭一只眼。此外,还有岛上居民透露,獐子岛内部贪腐成风,即便有人举报,最后不了了之,内部问责不透明,“甚至看门的老头都喝茅台”。
但獐子岛方面称,“监守自盗,公司资产严重流失”是极个别员工利欲熏心,惟利是图。
自第二次扇贝逃走后,獐子岛股价从7.97元/股跌到如今的3.50元/股,跌幅达56%。截止7月10日收盘,獐子岛股价3.42元/股,市值24.3亿元。在接受证监会调查的17个月里,獐子岛市值蒸发超过30亿。
小标3)深陷亏损与负债中,出售子公司资产
2017年,獐子岛还深陷巨亏7.23亿元中,2018年却出现神奇的“扭亏为盈”。而在2018年上半年,公司虽未出现亏损,但利润大幅下滑,扣非后净利润为943.73万元,同比狂跌70.41%。半年过去后,2018年报显示,獐子岛实现营收27.98亿元,净利润3210.92万元,同比增长104.44%。但是,2019年一季度再次亏损,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4314.13万元,较2018年同期约-899.85万元大幅增亏。
2018年獐子岛扭亏为盈的背后,要感谢一笔突如其来的“政府补助”。在监管部门的质疑中,要求獐子岛解释其计入当期损益的一项数额为3043.82 万元的政府补助。据悉,这项政府补助同比增长 319.13%,占獐子岛2018年公司净利润的 94.80%。
此外,高管的自降薪酬也不了了之,从财报上看,在自降薪酬的高管中,除了董事长吴厚刚的薪酬为0之外,其余高管的薪酬尚可。降薪后,梁峻的年薪超61万,勾荣年薪52万,张戡薪酬27万。其余高管的薪酬最低年薪6万。
针对证监会提出往年年报涉嫌虚假记载,獐子岛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了带有“保留意见”的非标准审计报告。2018年年报存在同样问题。
年报发布后,深交所一连提出10个大问题、14个小问题,,对其财务数据真实性以及经营能力表示怀疑,并要求其予以解释原因及合理性。
其中,深交所提出,獐子岛流动资产低于流动负债,2019年度需要偿还的借款额达25.76亿元,但第一季度预计亏损又超过4000万元,因此无法对獐子岛未来12个月内的持续经营能力做出明确判断。
截至2018年末,獐子岛的资产负债率为87.58%。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獐子岛的负债合计金额约31.46亿元,2018年同期这一数额约31.13亿元。
为了填补资金缺口,獐子岛多次对外出售子公司资产。2018年10月,旗下的大连翔祥食品有限公司39%股份转售给日本双日株式会社(Sojitz Corporation)。獐子岛将收回流动资金7300多万元,增加税前利润480万元。
今年7月1日,獐子岛披露一则资产重组称,拟将孙公司大连新中海产食品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持有的新中日本株式会社90%股权出售给亚洲渔港股份有限公司。这次交易未披露具体价格以及交易方式,但獐子岛提到,“无论何种方式,均以简化便捷快速完成本次转让行为为目的”。
獐子岛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将新中海产及新中日本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交易的损益待评估报告等完成后方能确定。此次资产出售有利于提升公司资产流动性。
在201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上,吴厚刚表示,“今年将会进一步地加大(瘦身)力度,把拉长的战线收一收,把高企的负债降一降,把部分运营成本控制一下,这样企业就可以轻装上阵。“
他还提到,想盘活资产、有效地运营、加快资金周转、保证公司的安全。当造假一案落下帷幕,靠海吃饭的獐子岛是否能渡过难关,似乎并不是靠资产松绑来得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