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加快复工复产 巩固产业优势——优化稳定产业链系列述评之一

由 公冶尔蓝 发布于 财经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正加快复苏与改善。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4月经济延续了3月以来的恢复改善势头,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尤其是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从上月的下降1.1%转为增长,表明工业生产正在恢复,复工复产的速度超出预期,再次彰显了我国产业链的强大韧性。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员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99.1%和95.4%。5月10日,对部分云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中小企业开工率为90.1%。其中,湖北省中小企业开工率为84.3%。

  艰难时刻,中国产业链没有“掉链子”

  产业链怎样才算稳定而有韧性?就是在面对内外部风险和挑战时,产业链各个环节维持自身系统稳定、防止断裂和抗冲击的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疫情挑战,中国产业链没有“掉链子”!

  我国产业链的稳定和韧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工业门类。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可控度高、可追溯性强。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之间、不同产品之间能够实现有机协同协调合作,极大增加了生产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稳定性。

  疫情暴发后,产业链上下游迅速动起来,复工、扩产、转产、跨界,各企业互相补缺配合联动,防疫物资产能迅速跃升。我国口罩日产量从1月底的1000万只提升到如今的数亿只,同时我国还向国外紧急提供了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大量防疫物资,正是有韧性的产业链支撑了这样的“中国速度”。

  优化稳定产业链,首先要破“难点”、除“痛点”、疏“堵点”,千方百计为复工复产达产创造有利条件,努力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为经济恢复提供有力保障。1月26日,工信部紧急启动了驻企特派员工作,选派73名司局级和处级干部,赴16个省区市56家重点生产企业和原材料供应企业,疏通产业链供应链,确保抗疫物资产得出,调得动。

  “工厂零配件坏了,原材料库存紧缺等,我们都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第十四组驻企特派员梁斌、田琦对经济日报记者说,在他们的协调下,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三家企业的熔喷布产能一周提升了48%。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也成为确保产业链畅通的有效机制。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发力重塑产业链,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达产。

  立足内需,带动产业链活起来

  “完整的产业链对外贸依存度低,不仅能有效减少因其他国家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还能让下游企业对市场和终端的反馈及时传递到上游环节,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从而有利于产业链整体提升。”众诚智库总裁杨帆告诉记者。

  武汉是光通信、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上游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地,是产业链上关键一环。

  武汉“解封”后,在各部门通力合作下,一箱箱汽车总成、零部件加速送往全国各地,我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迅速攀升至80%以上。

  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产业链的稳定和韧性正来自于强大的内需。大量的消费升级需求一方面通过促进技术突破延伸了产业链,一方面又催生了新模式和新业态,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带活了上中下游的供需关系,让整个产业链进入稳定迭代的发展轨道。

  疫情期间,巨大的防疫物资需求催生了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智能化有力支撑了制造业复工复产,并让制造业向服务深度延伸。

  比如,2月初,在自动化流水线、机器人、智慧立体仓库等智能化生产线“助力”下,曙光天津工厂仅用短短几天,就生产出数百台服务器等IT设备迅速运抵疫情防控一线。鞍钢集团依靠智能制造,只用8天时间就顺利生产出客户急需的968吨镀锌汽车钢,为其顺利生产出45台救护车提供了材料保障。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疫情正成为中国制造“产业跃迁”的加速器。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社会运行方式,为智能科技的运用带来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也让全社会认识到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我国正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加强协作,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稳定优化中国产业供应链对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意义非凡。过去20年,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中国制造”拥有独特优势,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是我国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底气所在。

  中美商会今年3月25日调查显示,40%的企业将按原计划加大对华投资,比2月份提高了17个百分点。许多外媒认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会因疫情发生改变。但前提是,我国要加紧夯实产业链基础,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

  对此,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告诉记者,中国制造业的动态比较优势仍长期存在,经济全球化在某阶段可能会遇到某些障碍,形式会有所变化,但是基本趋势仍是不可挡、不可逆的。全球产业链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持。中国要以产业链为中心进行协同复工复产复销,形成“一条龙”,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降低营商成本,增大对外资的吸引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疫情将加剧全球产业链分散化等趋势,应降低重点产业链的综合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的基础性能力,持续保持我国产业链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