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7月17日,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成效继续显现,6月份财政收入增幅由5月份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这也是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
财政收入回升向好
统计显示,在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47亿元,同比下降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51829亿元,同比下降7.9%。全国税收收入81990亿元,同比下降11.3%;非税收入14186亿元,同比下降8%。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介绍,从总体看,受多重因素影响全国财政收入下降较多,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税基减少,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纾困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缓税等措施,拉低收入增幅10个百分点;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前几个月增值税翘尾减收拉低收入增幅4个百分点;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缴纳入库的税收同比减少,以及去年同期中央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等使得收入基数较高,相应拉低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
从全国财政收入运行走势看,上半年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分别为-3.9%、-21.4%、-26.1%、-15%、
-10%、3.2%,呈现一季度收入大幅下降后二季度持续回升向好态势。“6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2%,增幅由负转正,为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刘金云说。
据悉,经济企稳回升,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增长,带动增值税降幅由上月的5.5%收窄至2.7%;进口在4月份、5月份两位数下降后,6月份转为增长6.2%,带动进口环节税收由负转正,增长7.5%;一般在5月末汇算清缴的上年企业所得税,按有关规定延至6月入库,体现为6月份收入。剔除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不可比因素,税收收入小幅增长1%。
从税收收入看,主要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税收降幅收窄。1月份至6月份,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19.1%,其中,5月份、6月份国内增值税降幅分别为5.5%、2.7%,降幅比1月份至4月份明显收窄,主要受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和增值税翘尾减收因素消退影响。从非税收入看,地方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带动非税收入增长,涉企收费继续下降。
今年,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陈东浩表示,为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近期财政部会同税务总局专门向地方财税部门部署,进一步抓好已出台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工作。
缓解基层“三保”压力
今年受疫情影响,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增大。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表示,为缓解基层“三保”压力,财政部通过采取新增赤字、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大力压减中央本级支出等措施,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
统计显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83915亿元,比上年增加9500亿元、增长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来最高的,并重点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其中,专门安排特殊转移支付6050亿元,支持地方财政应对疫情影响弥补减收增支和县级“三保”缺口;正常转移支付中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幅均达10%,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增幅达12.4%。
王克冰介绍,通过建立新增财政资金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更好推动地方落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的任务,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
同时,加强对地方各级财政库款运行的监测研判,按日实施重点市县工资保障监测预警。督促指导省级财政规范有序调度资金,切实保障基层“三保”支出需要。
加大对困难地区支持力度,延长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政策,对中西部和东部辽宁省延长执行到今年年底,由此再增加的地方留用资金约550亿元,全部留给县级使用。
严肃财经纪律,督促省级建立约谈和问责机制,加大监督问责力度。对做得好的地方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措施,对违法违规挪用“三保”资金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及时通报批评、严肃问责、处理到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