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资本饥渴不惧排长龙 三峡银行谋上市

由 撒宏才 发布于 财经

   三峡银行最新年报显示,2019年资本充足率达到13.34%,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达到9.84%。

  6月17日,重庆银保监局做出批复,原则同意重庆三峡银行(以下简称“三峡银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拟发行规模不超过18.60亿股,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三峡银行最新年报显示,2019年资本充足率达到13.34%,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达到9.84%。

  2019年联合资信披露的三峡银行评级报告认为,近年来,重庆三峡银行持续通过股东配股、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方式补充资本,但业务发展对资本消耗较大,核心资本仍面临一定补充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A股排队IPO的银行已经达到18家,但年初至今还未有一家银行成功过会,与去年8家银行掀起“上市潮”的情况相比,显得格外冷清。

  时代周报记者欲就拟IPO获批及银行业绩等问题致电三峡银行,未获回复。

  IPO融资进展放缓,同时政府要求扩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不减,对于中小银行而言,通过永续债等外部募资方式备受青睐。

  然而,永续债的投资准入限制、融资成本较高、流动性差等注定不能成为银行募集资本金的主要渠道。

  “政策层面鼓励中小银行积极发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金,但真正能够落地的不多,这与中小银行风险控制和不良率偏高有很大关系。”6月1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政策的积极性方面来看,未来很可能会逐步放低门槛,让优质的中小银行获得更多融资渠道。

  中小银行集体焦虑

  疫情以来,信贷投放加大有力扶持了实体,同时一些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不断提升。

  记者发现,相较于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可以通过IPO、定增等多种融资渠道补充资本金,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整体偏低。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最高,达到了18.43%;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次之,分别达到16.14%和13.44%,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为12.65%和12.81%。

  去年,国内中小银行迎来利好的政策支持,永续债成为补充资本的“及时雨”。

  根据中国货币网公开披露信息统计,今年1月份至今,共有15家银行申请发行永续债获批,其中10家银行发行落地,募资额达到2549亿元。

  平安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这四家全国性银行一共募集金额达到2350亿元,其余的6家中小银行发行总额占比不到8%。

  在中小银行申请永续债的队列中,记者也发现了三峡银行的身影。

  今年4月1日,重庆银保监会官网批复,同意三峡银行发行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该行其他一级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银行在发行永续债时的利率远高于大型银行,导致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记者对今年已经发行的永续债进行梳理后发现,股份制银行及大型银行发行永续债的票面利率通常低于4%,而同期中小银行发行的永续债利率通常在4.5%以上,甚至超过5.5%。

  今年,3月份邮储银行成功发行800亿元永续债,票面利率3.68%;5月份农业银行发行850亿元永续债,票面利率为3.48%;中国银行发行400亿元永续债,票面利率仅为3.4%。

  反观中小银行一侧,泸州银行今年3月发行第一期永续债,募资10亿元人民币,利率达到5.8%;6月成功发行第二期,募资7亿元,利率为5.3%;华融湘江银行在城商行中募资总额较高为54亿元,对应票面利率在4.3%。

  “今年上半年,AA 到AAA资质的银行永续债票面利率在3%―4%区间,远低于信贷投放的收益。” 邮储银行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大型银行来说,未来永续债的融资成本会持续走低。考虑到永续债的股权性质、且险资投资渠道尚没有完全放开,加上中小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未来中小银行永续债将呈现信用分层格局。

  业务发展隐忧

  在三峡银行申请上市之际,其业绩情况自然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

  财报显示,2019年三峡银行营业收入为44.92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16.05亿元,较2018年同期大增25%。

  去年成绩虽然亮眼,但如果和此前两年的数据相比,三峡银行的盈利能力似乎并不稳定,资产质量方面亦有隐忧。

  2017―2018年三峡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6.4亿元、37.77亿元,2017年净利润达到16.51亿元,而2018年却大幅下滑了22%,降至12.8亿元。2019年,净利润虽然再次回升,但依旧低于2017年的水平。

  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以及投资收益。三峡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构成,2017―2018年该项收入分别达到34.48亿元、36.1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在95%左右,与上市的城商行比起来,收入结构过于单一。

  2019年三峡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下滑至35.05亿元,同比降低了3%。

  对此,三峡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利息净收入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不再计入利息收入项目反映,而计入投资收益列报。

  去年,三峡银行在资产规模方面的增长也未能达到预期。

  2019年末,该行资产总额2083.85 亿元,较年初增加37亿元,增幅仅为1.81%;负债总额为1929.43 亿元,较年初增加20.02 亿元,增幅1.05%。但在2018年的财务报告中,三峡银行明确表示了对2019年的业绩预期,资产规模增长15%,利润增长56%。

  另外,三峡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也不容乐观。财报显示,去年三峡银行“不良双升”,且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比增长。

  2019年期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18亿元,较年初增加2.8亿元,上涨了33%,2018年度的不良贷款规模增幅也在30%以上。

  在贷款损失准备方面,则由2018年的13.72亿元上升至18.97亿元,涨幅达到38%。

  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来看,三峡银行的潜在风险还未完全释放。2019年三峡银行关注类贷款规模涨幅最大,由22.97亿元上升至42.4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85%。占总贷款比例也创三年来新高。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