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走出了一波显著的升值态势。自5月底触底反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4.1%,8月至今升值2.3%。人民币升值与同期美元走势回落、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冲击下率先实现经济反弹、海外需求旺盛持续推高中国出口以及中国加大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有关。
与人民币升值相呼应,中国外汇储备连续五个月增加,8月末中国外出达到3.16万亿,创4年来新高,亦是上述四大因素的直接体现。展望未来,预期上述影响仍将持续,支持人民币保持阶段性升值。
因素一:美元进入下行周期
美元指数从3月年内高点以来下跌9.4%,美元走弱之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笔者在7月31日《美元当前走弱趋势是否会持续》一文中曾提及,美元已经进入弱势阶段。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疫情高烧不退、赤字飙升、经济恢复疲软。且在美国大选之年,为获得选票,美国当下的政治环境愈发撕裂,“弗洛伊德事件”加剧种族对立和政治撕裂。与此同时,美联储持续超宽松货币政策,今年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充68.1%,远高于欧洲央行的38%和日本央行的19.2%。美联储大幅降息之下,中美利差显著拉大。
另一方面,作为影响美元指数走势最重要的欧元,最近表现强劲,欧元对欧元兑美元接近1.2,创两年以来新高。其背后原因在于经济方面,欧元区疫情控制好于美国,当地经济复苏情况好于预期。而在政治方面,欧盟在财政协同上取得重要突破,就7500亿复苏基金达成一致,其中3900亿以援助形式发放,意味着欧洲向财政一体化上做出重要突破。市场对于欧元区经济与政治前景相对乐观,这对欧元构成支撑,并使美元走弱。
因素二:中国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反弹
疫情之下,中国政府采取及时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疫情,并在二季度全球率先走出疫情冲击,这对于市场看好人民币走势提供支持。二季度中国GDP反弹至3.2%,成为G20国家中唯一一个正增长的国家。与之相对,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遭遇重创,美国经济二季度经济增长同比下降9.1%,欧洲、日本二季度下调至15%和9.9%,全球经济正遭遇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展望未来,当前中国供给侧恢复已经接近疫情之前,工业增加值反弹至4.8%,需求端恢复相对缓慢,未来伴随着越来越多支持内循环的政策措施落地,需求端恢复加快,国内经济有望好于预期,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因素三: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扩大
疫情之下,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扩大,支持人民币升值。从货物贸易来看,今年受疫情影响,海外防疫与在线设备需求加大,中国成为与防疫用品、居家办公学习电子设备的全球主要出口国,8月出口9.5%,大幅好于预期,受到家具等可选消费的进一步推升,显示海外供应链受阻背景下,中国出口的较强竞争力。今年1-8月,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8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2%。
与此同时,疫情之下,服务贸易逆差也有所收窄,1-7月,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回落25.4个百分点,贸易逆差为8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近一半。其中,受制于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到广泛限制,境外旅行遭遇寒冬,境外留学大幅减少,海外旅行(含中国游客在境外1年内的留学、医疗、务工等花费)服务进口80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4.9%。
因素四:中国逆势开放,获得全球投资者看好
在疫情冲击与逆全球化大行其道背景下,中国经济遭遇产业链转移的压力。然而,危中亦有机,纵观全球,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始终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捍卫者和守护者,经济与金融市场稳定,货币政策稳健,对外开放步伐仍在加大,对外资具有巨大吸引力。如近几个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明显提速,项目总投资高达500亿元,预期年内竣工,明年便投入生产。与此同时,外资私募在下半年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而从政策层面,近期2020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习主席提出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的三点倡议,释放了全球化与保持开放的积极信号。与此同时,伴随着海南自贸区,金融对外开放加快,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提振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提振人民币资产。
综上,四大因素共同助推人民币汇率升值。展望未来,预期美国大选之下,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仍将持续,而在大选之前,获取政治选票仍是目前两党压倒一切的任务,抗疫优先级排后拖累经济恢复,政治割裂加大不确定性,美元或将维持弱势。而中国经济好于预期,以及逆周期下,中国政府持续释放的加大开放信号有助于提振对外资信心,支持人民币有望保持阶段性强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沈建光;京东数科研究院总监张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