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对外公布: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

上半年国民经济逐步复苏,增幅好于预期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6月24日对全球增长率的预计为–4.9%;7月17日在结束对美国第四条款磋商的声明中说,受新冠疫情重创经济活动影响,预计美国经济二季度按年率计算萎缩37%,全年萎缩6.6%。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上半年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

一是供给端,工业、服务业均实现正增长。二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二是需求端,消费、投资降幅大幅收窄。二季度,社销零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三是看月度数据,回升态势更加明显。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四是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连续两个月小幅下降。在增速回升的同时,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发展的含金量十足,好于预期。

经济回升仍属于恢复性增长,需继续发力

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从上半年发布的核算数据和累计的速度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大部分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可以说,目前我国经济回升仍属于恢复性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需弥补。

以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消费来看,上半年,我国社消零总额仍然处于下降区间,比上年同期下降11.4%。这说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一定制约,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其次,疫情冲击导致今年就业压力较大。上半年,虽在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步下降,但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从总量上看,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少增173万人;从结构上看,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更突出。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496万人,下降2.7%。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下降。

全面小康目标会如期实现,矢志不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完整、系统、综合性的目标体系。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过努力,“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量化指标绝大部分都可以超额完成或者全面完成。例如,GDP、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目前都接近实现。

推动我国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也是具备支撑条件的。一是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多指标在3月份以来都明显回升或者降幅收窄,这种运行态势表明,疫情冲击总体上是可控的,而且中国经济自我调整的能力强;二是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回升提供有力支撑。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及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已收到显著成效。对经济运行中暴露的短板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以及消费和就业方面的问题,国家宏观政策都会既要考虑保持政策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性,未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近,国家在宏观政策方面围绕助企纾困先后出台了90项政策,在需求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基本战略。相信在国家宏观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将会逐渐畅通生产需求循环,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回归正常轨道。

作者:上海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全球化智库特邀研究员 陈新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58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