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Q1净亏同比扩大605.1% 暴露了平台哪些困局?
36氪Q1财报关键数据 · Q1总营收6520万元,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80% · Q1净亏损959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1360万元增长605% · Q1销售与营销开支为3490万元,同比增长45.0% · Q1订阅服务类收入130万元,占比2.0%,同比下降82.3%
美东时间5月28日开盘,36氪股价大跌13.82%,收盘报5.88美元,下跌13.53%,。
两天前,36氪发布Q1财报,总营收6520万元,去年同期为8380万元,同比下降20%。2019年Q4营收为3.23亿元,环比下降80%。资本市场随机传递出悲观情绪,即便在36氪宣布回购股票后,也没能提振士气超过48小时。
2019年11月8日晚,36氪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开盘价每股ADS12.58美元,较14.5美元的发行价下跌13.2%,截至收盘下跌9.93%,报13.06美元,跌破发行价,当时市值为4.9亿美元。冯大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并未预料到上市即破发。
从上市到36氪发布2020年Q1财报,其股价仍在一路下行,较发行价缩水三分之二。
36氪做错了什么?
如果不能回答以下5个问题,恐怕36氪依然会在死胡同里打转。
·疫情期间支出不见少,钱都花在哪了?
·营销费用占比过半,销售也太卖力了?
·用户访问次数高但订阅下降,是内容不香吗?
·企业增值服务依赖线下业务,抗风能力几级?
·股价缩水三分之二,是资本市场看走眼?
一、疫情期间支出不见少 钱都花在哪了?
和营收缩减相反的是,36氪的净亏损大幅度上升,Q1净亏损959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1360万元增长605%。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36氪2020年第一季度调整后的净亏损为829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1240万元。
冯大刚将亏损原因归为疫情。他表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我们的三个收入来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19冠状病毒病的影响,因为我们的客户推迟了营销计划和企业服务计划,而且由于病毒控制措施,线下活动受到了严重限制。尽管如此,我们的企业增值服务仍实现了本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影响下,36氪在Q1的费用基本和去年Q4持平,同比增长146.2%,然而去年Q1的收入是8380万元。也就是说,Q1的收入同比下降20%,费用却高了不止1倍。
二、营销费用占比过半 销售也太卖力了?
根据财报,36氪的费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销售与营销、总务和行政、研发以及股权奖励。Q1销售与营销开支为349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2410万元相比增长45.0%;总务及行政开支为593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800万元;股权奖励开支为130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120万元。
唯一下降的是用于科研的经费,Q1研发开支为850万元,与上年同期的970万元相比下滑11.9%。
可见,36氪运营支出的同比增长,主要受总务和行政支出、销售与营销支出同比增长的影响。
在Q1疫情期间,36氪的行政支出反而大幅增长,销售与营销也依然是支出的大头,36氪的打法并没有改变,招聘了更多销售和市场营销人员,都是人力成本,说明这是智力密集型业务,赚的是“辛苦钱”。而且这些销售、营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与公关公司抢业务,36氪很依赖这些销售人员,可是销售拉来的广告过多,会削弱36氪的品牌价值。
三、用户访问次数高但订阅下降 是内容不香吗?
36氪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第一部分是在线广告,也是媒体传统的业务模式;第二块业务是企业增值服务,具体包括整合营销、线下对接活动和创新咨询;第三块业务是用户订阅服务。
财报显示,Q1线上广告类收入为2100万元,占比32.3%;2019年同期为3480万元,同比下降了39.5%。36氪方解释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企业增值服务类收入为4280万元,占比65.7%;2019年同期为4140万元,同比增长3.4%。
订阅服务类收入为130万元,占比2.0%;2019年同期为760万元,同比下降了82.3%。减少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广告商投放意愿变低,线上广告类收入减少确实为外部因素,但订阅服务类收入同比下降超过80%。
另一组有趣的数据是,财报称,疫情让公众对线上内容的消费时间有所提升,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个月期间里,36氪自营平台和主要第三方平台的全网平均月访问量达到了4.74亿次,同比增长高达110.2%。
用户访问次数增加,但订阅数大幅下滑,也就是说,36氪的用户多“白嫖”,看完就跑,是内容不香了吗?
36氪以内容获客,以服务实现商业化,最后从数据和营收方面反哺内容,这是36氪打造的一个商业闭环,如果内容质量不能保证,如何持续获客?
尽管36氪的订阅服务已经主要面向投资机构和企业等B端用户,这类客户的最大特点就是客单价和客户粘性更高,营收比较稳定,然而Q1财报体现的却是“跑单”。
不少媒体将36氪对标彭博社,36氪也确实效仿彭博社进行内容付费,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背后支撑的都是高质量的内容。
四、企业增值服务依赖线下业务 抗风能力几级?
如果36氪的内容不再是最核心的优势,还剩下什么?
36氪企业增值服务的三大块具体业务,主要是基于对行业的深入洞察和长期积累的核心资源展开的,具体来看,36氪的企业增值服务可以分为创新咨询、整合营销及线下对接。
结合36氪近3年的业绩,传统的广告业务渐渐退居二线,企业增值业务占比渐高,外界因此认为,该项业务既成为了36氪的支柱型业务,同时强劲的增长势头也使其成为了36氪高速发展的核心引擎。
Q1财报显示,企业增值业务营收4280万元,2019 Q4该数据为1.544亿元,环比缩减72.2%,大幅缩减的原因自然和疫情相关,36氪最擅长的线下活动无法“施展拳脚”。
Q1情况特殊,但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需要规划长远的运营策略,创业咨询和线下活动真的是长期的好idea吗?
2016年A股不再火热以后,这几年里创业热渐渐退散,资本寒冬必然会导致创业寒冬,相关数据表明,近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投融资事件同比下降了30%。不管是获客还是产品推广都将面临成本上涨问题。现在的资本要么只投抱团取暖的热门项目,要么什么都不投天天聚众站台。
这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特别是对36业务氪空间和鲸准业务的影响。实际上,早在2019年,在杭州的氪空间被曝出悄悄关门。
36氪作为早期先发者的创投媒体的商业价值,也渐渐随着这个市场的转凉而弱化了,而它进入的其它领域,都早有相应的实力强劲的对手在里面了。
疫情是黑天鹅事件,考验的是公司的抗风险能力,36氪依赖的线下活动明显受外部环境影响过多,抗风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问号。
五、股价缩水三分之二 是资本市场看走眼?
5月7日,36氪发布股票回购计划以及管理层延长股票锁定期的公告,公告称36氪计划回购不超过1,000,000股美国存托凭证,这一行动也体现了36氪管理层及董事会对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信心。
然而,股价仍在跌,目前市值相比上市时已经有了大幅度折价,即便2019年Q4,36氪的业绩红红火火,股价也是绿油油一片,徘徊在5美元。
资本市场都知道媒体不是一家好生意,36氪也在拼命摆脱这个定位。
但从36氪三大业务来看,更像“媒体” “中介”的模式,对于“新经济服务第一股”的定位,市场可能需要一定的理解时间。
无怪乎资本市场“低估”了36氪,经过Q1,36氪稳定的现金流受到威胁,媒体的成长性一般很低,尤其在创业热度下滑的这几年,一家主要服务于创业公司的企业,一旦在企业增值服务这一块出现停滞,那么营收立时就会出现大幅下滑。对于36氪而言,找到稳定的营收方式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