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添谈经济全球化受阻:有的国家分配和治理制度失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子倩)“只要是不带偏见的人都能明白,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根源并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而是有的国家分配和治理制度出现了失灵。”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原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6月20日出席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时说道。
林松添在论坛上发言。(CCG供图)
林松添指出,全球化是基于联合国规则、公平竞争、互利互惠的市场原则,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高效优化配置,让发达国家的资本、高科技、人才等优势获得了广阔市场和丰厚利润,也让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本国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反过来又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服务和更大的市场空间,让各国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事实证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各国实现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不是某些国家给予其他国家的施舍或恩惠,更不可能被人为逆转或改变。
“经济全球化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但并不能自动解决发展成果分配问题。”林松添表示,有的国家坚持资本至上,任由资本和高科技等利益集团垄断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成果,国内绝大多数民众却未能从中获得实惠,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超过其余99%人口的财富,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有的国家固守你输我赢的冷战思维,将经济合作政治化、武器化、阵营化,人为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安全,严重影响各国人民生产、生活、生存。他说:“只要是不带偏见的人都能明白,当前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根源并不是经济全球化本身,而是有的国家分配和治理制度失灵。”
林松添表示,40多年来,中国对内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共同富裕发展道路,对外积极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00多倍,如期让14亿多人民“一个都不少”地摆脱了绝对贫困,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美国哈佛大学连续10年在中国开展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0%以上。
在林松添看来,中国的成功实践表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关键是发展成果要真正让全体人民共享。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贡献者和建设者,已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即对内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外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化,为21世纪全球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历史潮流势不可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要和平、谋合作、促发展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各国虽然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理念不同,但只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互利,就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林松添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