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线上风乍起 线下夜正浓 下沉水流深

由 不新伏 发布于 财经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 夏亮

线上体育明星直播带货忙,线下健身“夜经济”繁荣,体育消费下沉到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在经济的复苏中,体育产业显现出新的动向。

线上直播带货风起

近来,“直播带货”的风潮正席卷一个个行业。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体育赛事停摆,体育品牌线下销售跌入谷底,“直播带货”也正深刻改变着体育产业。

4月初,罗永浩“出道”后的第二场直播中跑步机和筋膜枪等体育用品就有了不俗的销售表现。几天后,马布里在电商平台开启个人直播首秀,为自己的篮球品牌带货。5月9日,羽毛球世界冠军鲍春来则进行了一场3个小时的直播,介绍了运动服、球鞋、球拍等数十种体育用品。

在6月6日开始的广州首届直播节上,邓亚萍、何姿、秦凯和范志毅等体育明星轮流进驻主会场直播间,掀起了带货高潮。

业内人士认为,体育人带货能否成功,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也就是“带什么货”的问题。

“职业带货人”薇娅认为,“选品”是主播在直播中最重要的环节,她自己的团队会对商品进行分类,每个类目都有专人跟进商家、品牌和成本。薇娅和李佳琦等人带货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屏幕前一个人,屏幕后是一个精密运行的团队。在这方面,体育人却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阶段。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谭建湘说,不少头部体育明星的粉丝量毫不逊于这些职业带货人,他们应当乘势而上组建自己团队,不断的拓展,从而形成产业链,在这场直播经济中分得一杯羹。

而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对整个体育产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拉动体育消费,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体育就业。

体育点亮“夜经济”

线上体育明星直播带货忙,线下的体育消费也越来越成为夜间经济复苏的重要标志。

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全国各地的夜晚也逐渐被灯火点亮。晚上7点过后,位于杭州城西一处大型商业综合体内的健身房迎来了一天中最为忙碌的时刻。30多台跑步机、椭圆机一字排开,完成一天工作的上班族在这里挥汗如雨。

“晚上是高峰期,尤其是晚7点到晚9点人最多。”该健身房工作人员说,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健身方面花钱。

浙江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夜晚也格外忙碌。网球、壁球、笼式足球和游泳馆等场馆均在夜间开放,有些热门项目“一场难求”。

作为温州市打造“月光经济”产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杨府山公园片区的威斯顿智体小镇运营着乒乓球、攀岩、跆拳道等体育项目,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热点。

随着“夜经济”向纵深发展,体育消费“晚高峰”的时间在推后。目前,在广州、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地,24小时健身房开始兴起,除了深夜食堂,深夜健身房也屡屡在朋友圈中刷屏。

消费“下沉”静水流深

随着线上直播打破体育消费的空间限制,随着夜间消费拉大体育消费的时间跨度,体育消费已不再限于体育中心和城市中心的健身场所,正在下沉到城市、乡村和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体育消费的水流越深沉,体育产业的基础就越扎实。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浙江衢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江山市所有库存的羽毛球被卖光,而江山也恰恰正是羽毛球的制造中心,在该市的贺村镇就有30多家羽毛球生产企业。

“原本只是想借助村里的羽毛球产业基础,建一些文体活动设施,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现在看来是抓住了一个好机遇,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将会再次掀起体育健身热,接下来村里的建设重点也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江山市贺村镇山底村村支书周建军说。

在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体育产品的市场与一二线城市显著不同。比如,其空间载体不一定是商场,可以灵活多变,甚至是流动的,更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买个健身器材,不想买新的可以去二手市场,另外,体育收藏品也可以去交换,在体育中心的广场和空地,可以开展低收费的培训,这些都是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体育消费需求,”谭建湘说,“体育要放开观念,培育新型的市场,怎么面向基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据新华社广州6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