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管理ETF崛起 发展趋势暂未明朗
中国基金报记者姚波
在产品创新、公司追求更高利润率及被动产品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美国新发行的主动管理ETF首次超过了指数追踪ETF。
来自FactSet和Ultumus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年内共有42只主动管理ETF上市。相比之下,新发行的被动指数ETF只有35只。
另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2020年前5个月,清盘ETF数量超过了新发行的ETF数量,这在ETF行业也是首次,而大多数清算的是指数跟踪基金和票据类产品,显示出以被动产品为主的ETF行业已经出现过饱和迹象。
主动管理ETF未来发展趋势还远未明朗,谁也无法预言它会像传统ETF一样流行10年,但这一新产品形式给未来资管的发展方向带来了无限启迪。
创新到位大佬已入场
FactSet的ETF研究主管伊丽莎白.卡什纳表示,主动管理ETF增长非常迅速,而且比其他一些可用的策略增长得更快。
断言为趋势还为时尚早,但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主动管理ETF将进入市场。其中一些由ETF发行商提供——包括贝莱德在内的许多知名ETF发行商,不少业界大拿如富达和摩根大通已是较为知名的主动管理ETF发行人。而另一些产品则由现有的共同基金转型而成。
对于寻求转变的共同基金经理来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去年推出的措施会让产品转型更容易。监管机构所批准的这种新的产品形式,允许主动基金管理公司保护其投资组合不为外界所知,即“不透明”的ETF。
从历史上看,ETF每天都被要求公布所持资产。对许多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来说,这种透明度令人不快,因为基金经理挑选的股票属于秘密,不应向外界公开。先锋领航集团是指数投资保密的主要拥护者之一,该公司以担心“抢跑者”为由,延迟一个月披露其ETF投资组合。而现在新产品可以做到每季度披露一次持仓,无疑为想进入ETF领域的基金经理提供了新的保障。
纽约基金管理公司Blue Tractor的联合创始人西蒙.古利特表示,新的主动型ETF的增长潜力很大,因为数万亿美元的主动型共同基金有朝一日可以完全进入这一领域。
共同基金经理多年来一直在希望资产能“走出去”,即以另外一种形式被更多投资者所了解和使用,目前许多人正在评估这种新型ETF。
潜在原因提升公司利润率
主动管理ETF的发展提速,也有基金公司在商业上的考量。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利润率快速下降。尽管近年股市大幅上涨,但基金公司利润并未相应增长。咨询公司Casey Quirk的数据显示,指数投资领域的“费用战”对主动和被动管理基金经理都造成了冲击。由于管理费率普遍下降,资产管理公司的利润率从2015年的行业中值34%降至2019年的27%,4年来下降了7个百分点。通常而言,市场上涨会增厚基金公司的利润,因为目前主流的收费模式是基于资产管理规模。
ETF发行方最初对管理费下降表示欢迎,他们认为较低的费用会鼓励投资者将资金从主动管理产品转移到ETF。的确,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10年里,市场给ETF发行商以及相关的交易所和做市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2018年富达上市零费率指数基金后,市场发生了逆转。这家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决定为投资者免费管理部分指数基金之后,整个行业的收费模式受到冲击,许多与ETF行业关系密切的公司的股价都受到影响。最初价格战只是在被动资产领域,但溢出效应已经影响到主动管理资产,而且对主动资产收费的影响丝毫不比被动资产低。由于业绩恶化,不少难以筹集资产的ETF被迫清盘。
有业内人士指出,主动产品管理费比被动产品高出许多倍,不管主动管理ETF业绩最终如何,它都会成为部分亟需增厚业绩的公司的救命稻草。
真正流行还要关注两群体
尽管主动管理ETF的数量可能会持续增加,但前景并不是一片明朗。其最终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基金公司能否真正说服投资者和交易员。
说服交易员并不容易。大多数ETF交易由被称为“做市商”的专业投资银行来买卖,提供所谓的“流动性”。这些做市商有时被称为“高频交易商”,他们与交易所和基金公司密切合作,以确保ETF交易成本低廉和平稳。
不过,做市商强烈偏好透明度,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他们随时知道ETF的确切价值。了解ETF的价值,他们就能更容易地进行交易。如果投资组合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做市商愿意在ETF上冒险,因为做市商的利润率很低。
更重要的是,主动管理ETF能否打动投资者。今年一季度,主动管理ETF吸纳了30亿美元的流入资金。与主动管理共同基金遭受的2670亿美元资产流失相比,资金流入可能预示着主动管理ETF前景光明。然而,主动管理ETF的资金流入量仍远低于同期指数ETF的600亿美元。
此外,部分主动管理基金可能仍会避开转型为ETF。主要是上市ETF的业绩更容易被拿来比较,而一些着眼长远的共同基金不想受排名影响,这会带来更大的短期业绩压力。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