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升值因素生变 人民币“涨姿势”不改

由 宿秀荣 发布于 财经

  上周(11月16日至2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拾涨势,期间突破11月上旬高点,续创2018年6月末以来新高。多边贸易取得重大突破以及美元再度转弱成为诱发因素,基本面复苏、疫情防控领先以及中外利差仍是支撑原因。同时,8月以来人民币出现“多点开花”,对诸多非美货币也在升值。分析人士认为,支撑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因素仍存,人民币或继续突破前高。

  重拾涨势

  经历了前一周的短暂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周重拾涨势。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收6.5714元,当周累计上涨430点。交易时间更长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收6.5515元,当周累计涨逾400点。

  分析人士指出,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成为助推人民币升值的一大因素。此外,上周美元指数累计跌0.62%,美元再度转弱也促使人民币走强。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延续、疫情防控优于海外以及中外利差高企仍是支撑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人民币升值期间,曾续创近两年半新高。在岸人民币于17日升破6.56元,突破11月上旬高点,18日继续上攻,最高涨至6.5425元,还差100多点即突破6.53关口。2018年6月26日,在岸人民币正是从6.53附近贬值逾三百点。若人民币继续向上,或“回补”2018年6月中下旬的贬值幅度,这意味着人民币波动区间将移至6.3至6.4的位置。

  升值趋势有望继续

  从5月末算起,本轮人民币升值已经持续近半年,在岸人民币较5月末低点涨逾6000点,从时长、幅度来看,这都是2015年“8·11汇改”以来绝无仅有的。

  需要注意的是,主导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在发生变化。国泰君安覃汉团队指出,8月以来,内部因素开始对汇率形成正面贡献并主导定价,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开始“全面升值”。而在6月至7月,人民币只是“局部升值”,对欧元、澳元、英镑、韩元与日元等货币而言是在贬值。

  覃汉团队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和一篮子货币升值的核心原因是国内经济和金融周期领先海外。展望2021年,美元指数将由于结构性和周期性的原因延续弱势,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趋势有望继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可能向6.30附近靠拢。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