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粉下去,快死的鱼变活了:你还在给娃买这种鱼吗?
最近日本倒核废水的新闻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我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把目光投向了淡水养殖的水产品。
但淡水产品就真的安全吗?
前两天刷到了物美老板谈
活鱼内幕
的视频,三观尽毁。
在节目中,俞敏洪问物美集团的创始人
为什么现在物美集团下的超市不卖活鱼?
创始人张文中称:“
在运输过程中,为避免鱼剐蹭死亡,就有人给鱼吃消炎药。
”
看完这个视频一时很难接受。
要知道,我家娃最爱吃的就是鱼,家里阿姨买到新鲜的活鱼还会和我炫耀一番。
百感交集的我试着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报道和信息,基本检索不到什么有效的信息,但还是能从知乎的相关回答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顺着答主提到的“
违禁药品
”、“
抗生素
”为线索进行搜索,我又挖出了一大串更让人难以接受的“
行业潜规则
”....
一勺粉下去,快死的鱼变活了
养过观赏鱼的都知道,鱼对水质温度环境的要求都很高,有时候难免会“
下点药
”去降低鱼的病死率。
因为观赏鱼不会被人食用,所以基本不用考虑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但对可食用鱼来说就完全不同了。
这些药粉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孔雀石绿。
有媒体曾经做了一个实验:
把一缸经过强烈震荡、奄奄一息的鲫鱼,分别放入两个水盆里。
一个水盆里面加了一点孔雀石绿杀菌剂。
另外一个水盆什么都没加。
一天之后,加了药的鱼依旧生龙活虎
。
清水里的鱼却已经底朝天了。
泡过孔雀石绿的鱼肉眼很难和普通鱼分辨出来。
就算把鱼放回清水的水缸里饿养两天,鱼的体内依旧有杀菌剂的残留物。
通过吐出来的泡泡,能把鱼缸里的清水染色。
鱼肉里也能检测出孔雀石绿。
据检测师说,
如果鱼体内累积到一定浓度的孔雀石绿是很难排除的,即使是养6个月都很难排干净,把鱼烧熟也还是会有残留。
鱼活了,但人的危险就来了
孔雀石绿究竟是何方神圣?
其实它即是染料也是杀菌剂,是一种三苯甲烷类致癌物。
据科研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具有高毒性、高残留、致癌、致畸形、致突变等副作用。
因此,臭名昭彰的它早在02年就进入了我国的食品监督黑名单,在食药监局对水产品进行检查时,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然鹅...
每年从食用鱼里检测出孔雀石绿的新闻还是层出不穷。
不仅鱼,小龙虾、蟹等水产品也都检测出这种杀菌剂
...新闻真的多到我截不过来。
16年的时候,仅仅是传说国家食药监将对水产品进行检查,就导致北京大量超市下架了活鱼。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就在于很多超市根本无法保证在售的活鱼一定没有被孔雀石绿等违禁品污染过,干脆选择下架不卖,来规避“万一被查到的风险”
。
同年,央视新闻还发布了一篇新闻稿,揭露了天津塘沽区一个鱼塘乱投放兽药的乱象。
里面涉及到的违禁兽药不仅有
孔雀石绿
,还有
恩诺沙星、硝基呋喃等...
水产从业人员果真是人均化学专家啊...
让人细思极恐。
如何放心吃到鱼?
理论上来说,活鱼并不意味着含有孔雀石绿或者其他违禁品。
如果把卖活鱼的一杆子打死,对那些花大成本合法经营的商家确实不公平。
但客观的现实却是,法规上的禁用,并不能阻止不法商家屡屡以身试法。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可靠的方法来判断活鱼到底有没有添加违禁物。
所以文章写到这,“
活鱼到底能不能吃
”,给不到大家一个确切的答案。
但通过这篇文章想让大家转变一下买鱼的观念:
不要盲目追求活鱼
。
如果是沿海地区或者距养殖场不远的,水产品运输时间短,加违禁药品的概率也小,所以还是推荐挑选活鱼,口感更佳、肉质鲜美。
但如果是内陆城市,还是更建议家长们给孩子选择
冰鲜鱼
。
冰鲜鱼都是新鲜活鱼在前期规范处理后急速冷冻的条件下,有效地保留了鱼的鲜活度、营养及口感,无须添加剂的保鲜方式,首先食材健康就得以保证。
而且正规超市出售的冰鲜鱼,都有执法部门定期抽检,食物标签上信息也较规范详细,可以很大程度避免我们吃到质量不佳的鱼。
那么,如何挑到处于新鲜阶段的冰鲜鱼呢?
1、看鱼眼。
处于新鲜的冰鲜鱼,鱼眼一般呈饱满凸出,清澈透明状。不新鲜的鱼眼凹陷、充血、眼角膜浑浊,不知道挂了多久,所携带的细菌非常高。
2、轻按鱼身。
新鲜的冰鲜鱼肉质手感硬中带软,富有弹性。反之按下去呈凹状,无法回弹。尤其是鱼肚,轻按感觉都要裂开的,千万别买。
3、闻气味。
刚挂没多久的鱼,气味是淡淡的鱼腥、海腥味,不会呈现腥臭、恶心的异味。
如果核废水污染属于不可抗力的话
像这种人为制造的危害
更令人痛心疾首
作为一个普通人
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
除了痛心之外
只能寄希望于法律的监管与人性的自我约束
在这个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
动动手指转发出去
提醒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行业潜规则”
不要再盲目迷信活鱼了
相信人心向善
我们总会将这些阴暗的角落一一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