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直击中关村论坛|解振华:谨防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合作和贸易政治化

由 弓四清 发布于 财经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子姣)9月25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2021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年度主题的中关村论坛上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从碳达峰、碳中和,欧盟大体上需要6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需要45年,而中国只要力争30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这就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中央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最近将陆续发布。

解振华透露,第一个是要发布一个顶层设计的文件,这就是1,另外再要发布N里的第一个文件是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陆续发布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现这些目标的政策措施和要采取的行动,将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推进节能、低碳建筑,构建绿色低碳交通的运输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出台配套的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的碳市场,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举措,加速转型和创新。

巴黎协定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指明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主要经济体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疫情后绿色高质量复苏的重要抓手,提出中长期减排目标及相关的政策,欧盟发布了绿色新政,承诺到2030年比1990年要减排55%,2050年实现气候综合,计划要投资一万亿美元来支持这些行动,德国提出2045年要实现碳中和,这是发达国家最早的目标,是2045年实现碳中和。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之后宣布2030年比2005年要减排50%到52%的自主贡献目标,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电力系统的零碳排放。

解振华称,实际上电力就是零碳排放,现在靠石油和天然气,将来也要变成可再生能源,甚至有新的技术出现。2035年要实现电力系统的零碳排放。

国际能源组报告指出,全球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至少一半以上都需要新研发和新应用的技术,为加速技术创新,一方面形成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的合力,政府制定清晰明确的目标和鼓励创新的经济政策,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投融资。企业主动布局新产业,创造新业态,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研究机构加快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的研究,将碳中和与新基建、工业4.0、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各方要落实气候公约和巴黎协定下的技术合作机制,既保护知识产权,又促进技术转让,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建立碳市场和碳定价,减低成本,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发达国家也应该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的承诺,同时防止将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合作和贸易政治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子姣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