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干货:“基金抱团”现象的原因、底层逻辑深度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券商和保险资管、QFII外资等等证券投资机构在少部分权重股、蓝筹股、白马股等等龙头上市公司当中扎堆“抱团”现象,成为了散户股民和证券分析师热议的话题。
昨天,财经有料哥在投资圈子里,和大家分享了有关于机构“抱团”现象的原因和底层逻辑的内容。
料哥和美女记者聊了蛮多内容,现在在投资圈子分享给大家。
首先,财经有料哥是不认同本轮机构“抱团”这一个提法的。
因为目前的情况和以往的“抱团”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所谓的机构“抱团”,只是在结果上与以往的机构“抱团”现象出现了巧合而已,在本质上的性质和底层逻辑方面,已经和以往并不一样了。
很多凑这事热闹的财经大V或者“民间股神”们,只关注这一个“果”,而不去思考导致这个结果的“因”是什么。
也就是基金、资管等等证券投资机构为什么要“抱团”?
其次,有一些分析师,把机构抱团的“因”,归结于“用新发基金的新钱在股价高位接走盈利丰厚的旧基金的老钱”的“接盘”逻辑上面。
这个说法,迷惑了不少并不熟悉基金运作的股民散户。
其实这一个说法的思考层次,在财经有料哥看来比较肤浅了。
但是这一个很不靠谱的说法却被很多股民散户接受了。
在财经有料哥看来,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要弄清这个说法有多荒谬,大家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能搞明白:
如果老基金现在抛售这些“抱团”股票,从这些优质企业上面撤出千亿级的资金,那么它们是准备高比例分红派息,还是准备做国债逆回购?
如果要保持股票仓位不出现大幅下降,意味着这些资金还得重新买入股票。
结果基金经理们一看全市场4000多家上市公司,目前最值得买和最想买的的股票,还是自己刚刚抛售的那一批。
结果,才刚刚抛售,又得重新买入。
这不就是瞎折腾吗?
可能会有股民读者说:获利抛售撤出来的资金,可以去买那些目前的股价被低估的优质上市公司嘛!
这就是一种自欺欺人和令财经有料哥感到啼笑皆非的可爱又可笑的想法了。
如果真的存在这种“目前的股价被低估的优质上市公司”,新发的基金早就去大量地买入建仓了,那么为什么它们还要去高位接盘“抱团”股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他的上市公司经过一综合评估下来,投资价值还是不如这些被“抱团”的优质上市公司嘛!
在基金角度,如果没有遇到大批量购回或者分红需要,完全没有要大举抛售股票套现的动力,而不像股民会因为股票价格涨了多少就急冲冲地抛售。
因为,股票型基金,尤其是指数型基金,在抛售一批股票的同时,就意味着要买入新一批股票,而不会选择空仓。
既然目前持有的是最好的,那么为什么要卖呢?
接下来,财经有料哥要分析导致这种抱团现象真正的“因”。
不知道股民是否还记得在2018年到2019年期间,证监会领导多次反复地在公开场合,提醒大家不要炒小、炒差、炒概念?
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下,通过提价去库存和资源整合汇聚效应,催生出各个行业的寡头、龙头企业。
这些头部企业会在逐步整合了自身的产业链后,拥有更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
再通过最近五年的供给侧改革,踢走了交易中间商,让交易变得更加直接、高效,这样一来就提升了这些头部企业盈利能力。
继而,头部企业会越来越好,同行业的中下游企业的市场份额,会逐步地被它们拿下。
这些头部企业就成为了目前市场中最好、最优的投资标的。
证券投资机构在证监会指明的要“投好、投优”的指引下,资金往这些优质上市公司投资标汇聚,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是一个理性选择的结果。
这也是监管层想见到的结果。
如果目前强硬地把资金从“抱团”的优质企业上面“赶出来”,那么这是在鼓励a股市场重新走回炒小、炒差、炒概念的歧途吗?
目前的这个现象能引发争议,本质上就是股民散户还念念不忘记炒小、炒差、炒概念的a股市场发展初期的“黑暗时代”所带来的刺激感,与监管层要引导a股市场走向投好、投优、价值投资的逐步走向成熟股市的光明时代,虽然能持续赚钱,但是比较沉闷缺乏刺激感和娱乐性之间的矛盾。
矛盾点在于进入股市的资金源源不断,a股市场目前值得投资的优质上市企业数量太少,在僧多粥少效应之下,机构抱团是必然的结果。
只要投资机构还是继续选择优质的企业进行投资,那么“抱团”现象就会持续下去。
直到某一天,基金们大举分红、基民们大举赎回,才会打散基金抱团现象。
又或者,刚刚走上光明大道的a股市场,又重新沉沦、堕落到热衷于炒小、炒差、炒概念的黑暗时代。
这是你想见到的结局吗?
股市投资有风险,股民交易需谨慎!
以上证券投资分析内容和股市行情信息,仅用于【有料财经】与证券投资者朋友们进行交流使用,不构成对任何人和机构的投资交易建议。
PS:由于在创建了投资圈子后,这些硬核的投资干货内容很少再发在公号里了,而是分享在了投资圈子当中,财经有料哥敬请读者和粉丝们谅解。
投资圈子的加入办法:在关注本号后,发送消息“圈子”,自动回复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