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区块链融资的范式转移:发币与融资分离,通证的技术意义大于金融意义

由 图门耘 发布于 财经

在ICO最火爆的时候,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关于对代币发行融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等公告,明确界定所有的数字货币融资都属于非法集资。

政策颁布后,ICO项目数量直线下降,币圈恶意圈钱诈骗的现象得到了直接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整个数字货币行情也出现长时间下跌,甚至有人惊呼ICO已死,数字货币不会再有牛市。

数字货币市场还有没有牛市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我们今天主要来聊一聊区块链项目的融资。

其实仔细去看《关于对代币发行融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里的法律条文,里面重点针对的部分是虚拟货币融资,重点在于融资,而不是发币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曾经有过解读,他认为国家对只发币但不对公众融资的项目,暂时没有做定性,这是国家给行业留了一个观察和创新的口子。

我认为,这也是最近一两年来区块链行业在融资上的一个大的变化:

也就是说一方面发行通证的项目方数量会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因为对公众融资的道路已经被关闭,而且短期内不可能开放,使得大量的新项目会转向其它的融资方式。

如果只发行通证不融资的话,项目的钱从哪来?项目还能得到发展吗?

互联网时代有一种说法叫做冷启动,区块链项目在不融资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冷启动。

比如依靠股东的初始投入资金来发展;比如依靠产品迅速产生现金流,从而反哺项目的发展。当然,可想而知,这两种情况相对于上来就大规模融资来说,发展速度要慢很多,但是慢也不一定就不好。

其实我们细想的话,比特币的发展过程中就没有融资,它的发展也算是冷启动。

有人认为,区块链的本质是分布式共识。既然是分布式,也就是以开源的形式把全社会的智慧、人才、能力都集中在了一起,来推动项目的完成。比特币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前期依靠中本聪,后期依靠开发团队和社区,它做到了不依靠融资,只依靠这些智慧、人才、能力的积累也能把项目慢慢的做起来。

在比特币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本聪和开发团队都是没有收益的,他们只是出于热爱在贡献。当然了,有人会说这个时候他们得到了很多的代币,但那时的代币也是没有价格的,或者叫做价格极低,并不具备足够的市场价值。

虽然这个时候只有价值但是没有价格,但是随着项目的发展壮大,随着项目上积累的智慧、能力、功能、生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内在价值积累超过了某一个临界点,这个时候代币就会产生价格。

这种冷启动的好处在于,通证的价格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由交易所、二级市场强行催生出来的。有了价格之后,激励作用更加明显,项目的价值凝结会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加速,这样形成这么一个正向的循环。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稳定、扎实,项目有内在价值支撑;不足之处在于发展慢,失败概率大。真正有实力的好项目,想默默踏实发展的项目,或者一些公链项目,可以选择这条路。

走冷启动路线必须要经过长期的积累,需要项目确实有价值,需要产品确实被市场所认可,要不然很容易默默的开始,然后又默默的消失。

大部分项目最后都会选择热启动,也就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快速试错。如果成功,就迅速抢占市场;如果失败,那就快速迭代,进行下一轮尝试。尤其是互联网、区块链这种具有网络效应的项目,绝大多数都会选择这条路。

整个区块链行业的融资方式,已经从面向散户融资为主,完全的转向了面向机构融资,已经从ICO完全转向了传统的股权融资的模式,这是行业成熟化、正规化之后必然会发生的转变

国内区块链行业最新的项目融资中,都是机构方参与的:

区块链项目的融资还有一个特点,它是非常早期的融资,甚至比传统的A轮要早,严格说来个别项目甚至比传统的天使轮还要早。传统项目在天使轮的时候,你至少还得有个团队,有个办公室什么的,但是在之前ICO融资流行的时候,那些项目是真的什么都没有,仅仅只有一个白皮书,有些项目方就创始人一个人,一个人分饰七八角。

在这种模式下,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诈骗、空气币的问题,不仅是中国没办法,国外也没办法,不仅是现在没办法,历史上几千年以来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整个历史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普通大众没有专业能力和风险承受力,他们的认知、资金与承担的早期投资风险不匹配。

而面向机构投资者融资则要好得多,机构投资人都是专业的投资者,他们都有着丰富的投资经历,有些人还有着丰富的产业实操经验,他们有充足的资金,能够鉴别项目的前景,投资就是他们吃饭的工具。同时他们也有足够的风险防范能力,他们的投资会比较分散,可能会把行业的所有公司都投一遍,这样比普通人只投一家公司的风险要低的多,获得收益的概率要高的多。

而且机构投资者还有普通投资人不具备的东西,你向普通投资人融资,你能够得到的只有钱;但是当你向机构投资者融资的时候,你除了得到钱还可以得到机构投资者的经验、人脉、资源、影响力、宣传等等。

短期内,我们要把通证当作一项技术,而不是当作一种金融产品;

或者换一种方式说:用通证,而不是炒通证。

什么叫做把通证当作一项技术呢?其实通证的本质是数字化,数字化的本质是交互和可编程,如此而已。我们以前说ICO是重大的创新,其实也就是利用了可编程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传统的金融产品,比如说股票、股权这些产品都可以在完全不改变它现有的金融属性的情况下实现通证化,也就是说只是在技术上由原来的互联网技术变成了现在的区链技术,利用区块链的高效清算技术和跨平台流动功能。这时,如果项目方用股票、股权通证去融资,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和我们日常商业里天天发生的一样。

我个人觉得,“传统金融 通证技术”这种情况应该会成为接下来区块链行业融资的主流架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证只是作为一种新技术存在,基本上不改变传统商业和金融当中的任何东西,也不需要改变整个融资的过程和需要遵守的法规。这样的产品有很多,比如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产品:股权、期货、期权、权证、信托都属于这一类。

淡化通证的金融属性,利用通证的技术优势,会成为区块链发展的主流方向。

一方面区块链股权融资的大门是敞开的,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这两种力量结合,使得真正优质的区块链项目融资其实是更容易了,真正堵死的是“垃圾项目”的诈骗之路,我们应该看到其中的机遇。